你好,我是许健。今天我想和你谈谈“裁人”这个沉重的话题。

“裁人”这道坎儿对于一个经理来说,是必须过的一道关。甚至可以说,一个裁过人的经理,才算是真正“毕业”的经理。

经理需要在哪些情况下裁人呢?公司业绩有起伏,不得不启动末位淘汰;经理招人也很难做到从不走眼,招进来的人的确不适合;经理要促进组织转型或者推进项目,但是有的人思想跟不上这个步伐,成为团队发展的阻力。

经理想把裁人的决定真正落实下去,其实很难。为什么我们觉得难呢,无非是因为这三点:下不了裁员的狠心,不能直面被裁的员工,以及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被裁员工很不好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通过心理建设下定决心,做好裁人的操作准备给自己增加底气,通过恰当的沟通协调把裁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裁人的心理建设

我为什么要先和你谈心理建设呢?要知道裁人不单单对于被裁员工心情影响很大,对做这个决定的经理来说,心理压力也很大。如果经理不把心理建设做好,就很难下定决心“落刀”。

那我们怎么做心理建设呢?这里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站在组织整体效率的视角思考,第二种是从被裁员工的视角思考。

1.裁人的共性原因:影响了组织整体效率

我们来思考一下经理为什么要裁员,换句话说,通常发生什么状况,才会让经理做裁员决定呢?我给你列几种典型情况:

那前面列出的这些情况有什么共性呢?没错,这些情况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终点:如果不裁人,就会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裁人这个决定虽然很痛苦,但对于组织发展来说却是有利的。我们作为经理,有责任也必须下决心做这个决定。如果不做这个决定,经理就需要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开始只是连累团队其他人、长远来看甚至影响组织发展。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其实我们是在做一个对团队,对团队其他成员的成长更有利的正确选择。

2.对于被裁员工,离开也不完全是件坏事

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建设视角,常常被我们忽视。那就是对被裁员工来说,他离开了真的是一件坏事么?我们想想,那些准备裁撤的员工过得开心吗?他能轮到末位淘汰,他的经理、同事平时不会流露出对他能力的质疑吗?!答案是会的,所以多数情况下他每天上班的心情也不好。

另外,面对种种压力,这些末位的员工生活质量也不会高。如果他换一个更适合他的地方,说不定他的业绩会变好,他每天的心情也会更好,反而是成全了他。这个心理建设本质上要强调的是经理要对被裁者抱有同理心。

说到这个同理心,其实更多的是帮助经理对自己的裁人决定释怀。要知道,对于经理来说,决定裁人的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尤其是裁掉团队里比较资深的员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V刚从一名技术骨干转做经理,接手了一个新团队,但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这两名同学级别都很高,A同学算是勤恳,但才不配位。B同学跟不上团队转型的步伐,承担的工作无论是难度还是工作量还不如级别更低的人,也不愿意承担更多责任。

对V来说,这样的团队配置他并不满意。A同学还能管得住,但B同学他就驾驭不住了。团队本来就不大,最资深的两个人都不能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影响的是团队整体的积极性。比如团队里资历较浅但更有干劲和潜力的同学,就会觉得公司待人不公,明明他们做出更多贡献,但待遇级别都比不过A和B。

V也做过努力,先是和两个同学沟通、协商具体的提高方案,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时间,但是一直没能达到期望。在公司业绩疲软,很可能裁完人也没法补人的情况下,V还是决定裁掉这两个人,我在心里给他竖了大拇指。

最后,V还和我分享了他是怎么释怀的:与其让这两名同学在舒适区呆到最后,再出去已经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在这两名同学还有能力的时候让他们认清现实。

我回顾上面这件事,能总结出2点:

裁人的操作准备

HR有一句话,叫招人要慢,裁人要快。这个“快”可不是经理觉得一个人业绩不行,就马上把他裁掉,而是说我们要在保密的情况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公开之后就尽快完成,以减少这个人离职对组织和周边员工的影响。

做了裁人决定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我们可以从提前铺垫、评估影响和获取上级领导支持三个维度思考。

1.提前传递业绩不满意的信息

无论是业绩考评还是裁员,最忌讳让人意外。我这里说的意外,不是说经理没能提前跟被裁的同学说你要裁掉他,而是没有提前铺垫,就是事先没有传递过不满意的信息就去裁员。

那怎么做这个铺垫呢?经理对被裁同学现在的业绩表现是不满意的,而且就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和这个同学做多次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他明确经理的期待,比如这位同学工作不积极主动,代码质量也很差,我们就可以像这样给他提要求:

我希望你做工作的时候会主动拿出整个项目的时间表,把所有的场景预想一遍,列出每一个场景下你的代码逻辑是什么样的,我不希望再看到你被别人追着要进度的情况。提交的代码必须有单元测试,并且做失效性分析。

你看,相比泛泛去讲却不给建设性意见,经理这样做要求更明确,因为我们的要求是落到具体场景上的。

那如果谈完以后还是不见效,我们就只能采用更加直接的沟通方式,直接点明后果。比如说,我觉得你在跟客户还有跟同事沟通的时候使用情绪化用词,甚至针对人做负面评价,这样不合适。我不希望看到第二次,如果再出现,我不得不让你离开公司。

2.裁人前的评估与安排

如果提前铺垫,多次沟通仍不见效,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开始做裁人的影响评估了,我们可以从事和人两个方面来评估。

首先是从事情上评估,目的是避免裁人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经理要提前预想好,怎么安排被裁员工手上的工作?谁可以分担?

我们可以根据工作的难度和性质去考虑如何做安排:

其次是人,为什么千万不要忽略人的评估呢?因为人是有感情的,经理必须考虑一个员工被裁对周边员工的影响。具体我们可以根据被裁员工的类型,考虑怎么做预案。

员工能力不行,态度很好。这里我们要区分能力不行是否已经影响交付,如果员工的能力影响交付才要考虑裁撤。这样的员工态度很好,如果裁掉这类员工,团队里的其他员工可能会觉得领导和公司没有人情味,一味看业绩。

所以经理就需要提前在团队里做铺垫,因为业绩裁员真的没有人情味吗?业绩老是垫底的员工,其实工作并不开心,换个地方很可能更合适他,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高。因为业绩裁人真的有问题么?我们要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就是用业绩产出和产品质量说话的。一位员工,态度再好,如果能力不行,就需要其他员工分担他的工作,而且未来还会一直是团队配置上的短板。

员工能力很强,但协作很差。对于这一类员工,我们可以考虑安排难度较大、但又不需要太多跟别人交互的工作。工作中不可能一点跟别人的交互都没有的,如果实在到了影响团队团结协作的地步,就必须解聘。裁掉这类员工,在安抚周边员工这件事上反而相对简单一些。

这里要反复确认的是:我们认为该员工协作很差是不是事实?他是跟某些人还是跟所有人合不来?甚至他是不是只跟经理本人不合拍?做好这些确认,能够让我们避免误伤有能力且有性格的人

3.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上级领导是裁人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坚强后盾。很多情况我们都需要获得领导支持,才能解决问题。比如万一被裁的员工闹起来,那时有老板主持大局就非常重要。在裁人后的过渡阶段,如果团队内部无法消化这个人的工作,也需要领导的助力和协调。

而且上级领导对裁人这件事要拥有知情权。裁人可不是一个小的决定,即使团队内部就能消化掉被裁人的工作,我们也要跟直属领导沟通好。一般比较成熟的二线领导(经理的经理)一定会跨级了解情况,也就是说经理的上级对于要裁的人也是有了解的。

裁员的沟通协调

裁员的沟通和协调是最后一步,说明我们已经准备和员工摊牌了。沟通协调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要注意缩短和员工谈解聘到员工签解聘协议并离开公司的时间,减少裁员对周边人的影响,尽量好聚好散。

1.做好准备,启动裁员沟通

虽然理想状态是好聚好散,但我们也必须做最坏的准备,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先去除被裁员工的权限,避免对公司造成破坏的所有可能性,然后想办法把被裁员工从所在团队支开,避免被裁员工情绪激动,影响现有团队的其他成员。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要和被裁员工说“跟你的业绩无关”。我就犯过这个错误,那次是公司做内部调整,我部门也受了影响,不得不裁掉业绩排后的一批员工。我去沟通时就说,这是公司战略性调整,所以你的职位被拿掉了,这次裁员跟你的业绩无关。我当时觉得这样说,被裁员工心里感觉会好一点。

但事后HR提醒我不可以这么说。原因有两点:第一,被裁员工可能会拿着“他没有业绩问题”来跟公司闹,要更多的赔偿,甚至直接打官司;第二,其实经理和HR都知道裁掉的人就是业绩靠后的,被裁员工多少也会猜到,沟通中我们不必主动提这个话题。

2.把对话引导到赔偿协议上

一旦裁员的沟通启动,经理和HR都希望尽快签字落实,所以沟通时就要尽快把对话切到协议签字上。比如可以说要不我们先看一下赔偿协议和金额吧,这时候大多数人就不会再纠结为什么被裁的人是我,而HR也可以在这时介入跟员工讨论赔偿细节

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并不是所有被裁员工都有赔偿,比如下面这种情况就没有赔偿:个人业绩不达标。

每家公司的政策不一样,我们公司,如果经理选择走正式的业绩改进计划,就会协同HR跟员工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业绩目标并存档,存档后按月check情况,如果不达标就没有补偿,整个过程会持续3~6个月。

3.政策范围内,能多帮就多帮一些

经理做出裁人决定,对被裁员工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能确定他承受得了吗?不会有意外吗?如果不能保证,我强烈建议经理在裁人前,一定找公司的人事部门去了解法律细节。事实上,在我们公司就会有HR专门协助经理处理裁人的事情。

为了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经理提前了解被裁人身体、心理和家庭情况,如果发现被裁员工这三方面存在很大风险,我们可以这样做:

这里概括一下,我们要注意一个核心点,“心要慈”,就是我们不能把人逼入绝境。这样做,被裁员工强烈反弹和做出极端行为的机率就会减少很多。

总结

裁人是个沉重的决定,为了组织运转更高效,有时经理就是要做这个艰难决定,这是经理的责任。对于要被裁掉的员工,在这个环境下他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也并不高,换个环境对他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真正要裁员,提早做铺垫,经理对被裁同学现在的业绩表现不满意,要通过多次沟通指出员工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果多次沟通仍不见效,那么经理就要做足准备,评估对事和对人的影响,争取到上级的支持。

在裁员沟通前,经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先过一遍,最好找公司HR帮我们审核一遍。

沟通中注意不要和员工说裁掉他和业绩无关,而且要把对话引导到赔偿协议上。沟通协调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缩短员工解聘到离职的时间,降低人员变动带来的影响。

另外,了解员工身心情况、家庭负担也很必要,不能把人逼入绝境,政策范围内,我们尽量多帮一些。

最后请你记住一句话:心要慈,刀要快。意思就是我们内心很希望被裁掉的人将来能过得好,操作起来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到位,一旦落刀就要果断,尽快解决。

思考题

1.团队里有一个同学业绩不达标或者不能达到你的期待,还有一个月他的合同就到期了。你是否给他续约,或者说什么情况下你会给他续约,什么情况下你不给他续约呢?

2.你很希望团队能够转型并到达新的高度,你的团队成员虽然都很努力但是不足以到达下一个阶段,这时你准备怎么做?你能列出你这么做以后团队的收益和风险吗?

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的经历和疑问。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