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乔新亮。
上一讲,我们聊了聊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之一:组织调整到位,也顺便讲解了下「IT 能力建设的增长飞轮」。因为怕有些同学忘了,所以我们再看一遍这张飞轮图:
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来关注一下飞轮的叶片 2 :增强协同,也就是管理者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同效率。
为什么要把加强协同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来讲呢?
其实我刚刚成为管理者时,也没有这个认知。但后来随着职位不断上升,薪资也水涨船高,我发现自己变得有点焦虑起来,因为我没想明白一个问题:我的价值有那么大吗?
那段时间,我不断地问自己:
你凭什么拿这么多工资?
我常常讲,比较健康的情况下,薪资的来源一定是公司收入的分成:公司赚了 100 元,你拿 1 元钱。那么当你可以拿 2 元钱的时候,意味着你给公司创造了 200 元的收入。早期做普通程序员的时候,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产出确实能达到初级程序员的 2 - 3 倍,甚至是 4 倍。
可是如果说拿 10 倍程序员的年薪,可能吗?对于个人来说,从概率上来讲已经很难了;但对于带团队的管理者来说,从概率上来说,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假如一支团队一年为企业贡献 1000 万利润,在你的带领下,年利润贡献变成了 2000 万,甚至一个亿,两个亿,那么管理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管理者带领团队最大的价值是向管理要效益,让团队价值大于个体所能贡献的价值之和,通俗讲就是 1 + 1 > 2。所以说,加强协同效率,是众多管理工作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几乎算是管理者的“天职”。
你可能会想,老乔,协同不就是要让同事快点回信息、快点写代码、尽量别吵架吗?别说得这么玄乎!
当然不是了,我们这里讲的协同,可不是单纯的催同事干活。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我认为是:协同,就是让所有人向着同一个目标狂奔,并妥善解决奔跑过程中的合作问题。
这里有两个关键指标,一个是「目标聚焦」,一个是「顺畅合作」。下面我来分别讲讲,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两个关键指标。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要做目标聚焦?有两个关键认知,你一定要先体会一下:
这两个认知,我们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详谈,这里我们就先记住,然后思考你的公司里是否有这种情况:
……
你往东,我往西,结果可不就是大家原地拔河,毫无进展吗?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家的目标不对齐,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视团队整体的目标。从公司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就已经是浪费了公司的资源,没有最大化协同的价值。
那么,怎么让团队具备全局思维,劲儿往一处使呢?
首先有 4 大协同手段需要实施,下面我们来逐步讲解。在可操作性方面,以下 4 条是从简单到复杂排序的。
以上几个都很简单、清晰,很容易理解,在公司内部,这属于打造协同文化的基础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作为管理者,要每周,甚至每天关注:
……
要公开表扬、鼓励协同做得好的组织和个人;对影响了协同效率的组织、个人私下进行批评、沟通。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这样团队很快就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我要组织成功,我要大家有大局观。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花心思去关注团队的协同情况,这里没什么捷径。我基本上每周(有时候是每天)都会问团队:有没有问题需要我解决?有没有意外情况?
我建议你也这么干,不但如此,还要关注团队的 OKR 和任何意外情况。可能听起来有点泛,怎么保持关注?盯紧两个指标就好,一个是结果指标,另一个是过程指标。
彩食鲜的产研部门三季度目标是“销售支持 100% 在线化”、“财务对账 100% 在线化”,这两个“100%”都属于结果指标;系统稳定性、生产环境 Bug 数量、千行代码 Bug 率、服务响应时间……这些都是过程指标。
好的管理是什么呢?平时看过程指标,考核看结果指标。过程指标不但要每周看,而且要每天看,要养成习惯。有些管理者是只看结果不管过程;有些管理者天天盯过程,把结果指标忘了。两者都是大问题。
以上我们谈的更多是协同工具,没什么稀奇的,你可能也正在用其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协同工具。
从工具层面上讲,当别人靠摇旗擂鼓进行团队协同的时候,如果你拥有一台电话,就能做到相对的高效协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和别人一样,都在用邮件、微信群进行协同,协同效率就没有差别,也就谈不上太多的管理效益。
但两者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答案是,信息的透明度不同。从旗语、鼓声到电话,再到微信群、邮件,信息同步的难易度在逐渐降低。你也能看到,其实非常多的公司化行为都是在追求信息的透明化程度。
所以加强协同,从表象上是工具,是四大协同手段;本质上,其实是打造极度透明、互相信任的文化。
比如,很多公司都喜欢开会。一有任务就召开一个立项会,来自产品、研发、销售等各个部门的十几号人,互相协调时间,坐下来低效讨论。我听说过的这类案例有很多,从上班开到下班,一天都在会议室里,让人很痛苦。
其实你可以反过来想想:开会是为了什么?(看,前面我们讲了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就要时时不忘去练习)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信息透明、保证协同,花费时间,努力对齐所有人的思想、目标、时间点和工作内容。
是不是感觉做得不太聪明了?
单纯在开会这一点上,我觉得字节跳动做得就很棒。他们开会前 10 分钟,将会议内容同步在共享文档里,参会者共同修改,对文档进行评注,然后大家一起过文档内容,效率真的提高了很多。
但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信息是高度透明的,所有人都知道目标是什么、会议材料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共享文档上做有效修改。如果你连目标都不知道、项目背景都了解不足,还怎么修改,怎么协同?不够透明的信息,最终都会花掉团队更多的时间成本。
所以协同的真正关键就是极度透明,无论是目标还是必要信息。越透明,大家的思想就越容易对齐,协同效率就越高。没有透明就不要谈协同,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那只能算作低效协同,实践价值不大。
经常同步好消息,这点其实不难做到。但也要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将坏消息主动同步给领导吗?
比如,线上生产程序存在无人发现的内存泄漏;公司要做容器化,事到临头发现服务器没准备好;因为个人能力,进度严重拖延,马上接近公司级重点项目的 Deadline ……
在很多公司里,答案都是:不一定。但这些问题才是高效协同最重要的部分:及时暴露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一方出了意外,导致整个项目组都阻塞住,这是严重的协同问题。
因此,我在彩食鲜制定了两项规定,不容破坏:
第一项规定是军令,保证协同的核心价值和底线;第二项规定则是为了给予团队安全感,给大家成长的空间,鼓励大家冲击更有挑战的目标。一项高难度的任务,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复盘时说得通透,一样能在绩效考核中拿高分。
有人看到这里就想吐槽:第一条规定那么严厉,第二条规定还要创造安全感,怎么可能呢?
你要注意,发现问题后主动暴露问题其实并不难,不存在能与不能的问题,只有愿与不愿的问题,所以我们严格规定。
而第二项是个能力问题,今天这么多有挑战的目标,不确定性的因素非常多,怎么鼓励人人奋勇当先,不以 KPI 来进行考核。在彩食鲜科技中心,确定性工作使用 KPI,不确定性工作使用 OKR,效果很好。
因为团队成员都是活生生的人,对于人来说,安全感很重要。没有安全感的团队不止绩效差,协同性更差,因为信息不再透明了。没人会在不信任的环境中说出心里话,兴许一个说不好就被开除了。
允许试错/犯错、信息极度透明、事后的客观复盘、绩效评定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不断地持续做这些管理工作,团队成员会越来越互相信任。这反过来会提升组织的协同效率。
这上面的两项规定,体现了管理的辩证思考,管理的灰度,我们后面有一讲会单独讲这点,困扰很多初级管理者的也是在这里。
今天我们聊了新晋管理者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同效率。我们大概总结一下:
你可能会想,老乔,等一等,前面你讲了,协同的关键词有两个:目标聚焦,顺畅合作。关于怎么做到「顺畅合作」,你还没说呢?
不是不说,只是可以简单说,因为确实不难。目标聚焦部分我们其实回答过了,也讲解了协作的客观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后,如果还会出现影响团队合作的情况,那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态度或格局问题:
第一,对方不愿意配合,是态度问题。管理者发现后要及时出面,说服解决;
第二,对方愿意配合,但确实很忙。管理者及时出面,判断哪个需求更贴近大的目标,以公司的利益为主,大家都要在大的格局看问题、做决策;
第三,无论为公为私,双方吵起来了,乌烟瘴气,以至于管理者都不好插手。这点倒是难倒了很多人。
我和许多管理者聊过,相当一部分人都喜欢在这一点上纠缠不清,有一些管理者简直就是团队的“居委会阿姨”,耗费大量的时间调和团队矛盾,最后不但效果不理想,团队的风气还变坏了。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我告诉团队,彩食鲜 IT 团队有不同观点,要通过沟通来解决,不能决策的找上级管理者决策,但绝对不允许在办公室吵架(不是辩论),如有发现,直接开除。然后,问题就直接解决掉了。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对于团队成员个人来说,不难做到但又影响很大的规章制度,要坚决执行,贯彻到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管理手段。
这就是保障团队间顺畅合作的秘诀,更多考验的是管理者的认知,而不是手段。
此外,你也要记得,任何时候都带着辩证的思维去思考,不能听了课程就盲目照搬。很多大厂协同效率就是很低,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规模变大了,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和协同效率成反比;另一方面,可能也在于,这些公司当下压根不需要追求协同效率。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商业模式优越,或者正在风口上高速增长,千万别追求什么管理的效益。我建议你忽略这些管理细节,尽一切力量狂奔,帮助公司滚雪球,把市场做大。如果这时停下来雕琢细节,有可能会丧失先机,因小失大。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永远野蛮生长,增长曲线终有一天会趋于平缓。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的市场正从「供不应求」过渡到「供大于求」,从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时代 —— 这时,管理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可以说,任何一家公司最终都要追求管理的效益,也就是追求协同效率,这只是时间问题。
好了,关于「加强协同效率」的话题,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像以前一样,如果有问题,就在评论区向我提问。
我们下一讲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