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时间弹指即逝,40期的《人工智能基础课》已走到尾声。在专栏里,我和你一起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概观,以建立人工智能初步的知识体系。
算起来,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人工智能已步入花甲之年。虽然在创造者眼中仍然是个孩子,但对你我这些后学之辈来说,这位老人身上还是有无穷的奥秘有待探索。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基础课》应该是一份简历、一份提纲,勾勒出这个领域的基本框架。当然,简历无法浓缩一个人丰富的经历,40篇文章的体量也不足以覆盖人工智能的全部内容。想要基于这份提纲深入研究,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在互动中,不少朋友都表达了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意愿。实话实说,把这门技艺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养活自己的饭碗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情,所以需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选择。
如果你还没有走出校园,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学好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一味好高骛远只会把理想变成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
如果你已经走入了工作岗位,那一定会知道不能盲目追逐热点的道理。所以在决定转行之前,务必要想清楚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别让自己成为热点的牺牲品。
相比于转行,我认为更好的做法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到现有的工作之中。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落地,它的优势则是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与其星辰大海,不如近水楼台,将自身专门的领域知识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结合,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化,才是搭上人工智能这列快车的正确方法。
今天的互联网行业中可说是言必称AI,不扯上点儿人工智能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在我看来,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可喜可贺的现象。资本的热炒在客观上助长了人工智能的泡沫化趋势,也让各行各业的非技术人员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甚至幻想。如果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一定不要被旁观者的狂欢所传染和迷惑,务必要保持当局者的冷静。
客观地说,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人类的优势在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机器则更擅长完成具有固定规则的重复性劳动。人类的科学精英们重建自身的宏愿,在大自然看来甚至不值一哂。一个连自己的出身都没搞清楚的孩子,就做起了造物主的春秋大梦。即使有朝一日真的具备了造物主的能力,我也想象不出一个具备思考能力的新物种的出现,对人类自身会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因此,在我个人看来,通用人工智能是非常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但现在就把大量资源投入其中未免不得要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的道理对科学研究同样适用,逐步在应用中积累经验,再从经验中提取出理论,才是合理的路径。在从事人工智能的工作时,胡适先生的名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把目光放长远些就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个单纯的科学问题,其背后蕴藏的是强烈的哲学内涵和社会意义。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下,人工智能完全可能左右文明的走向甚至人类自身的命运,但绝不会是以乐观的方式。
1931年,阿尔多斯·赫胥黎发表了小说《美丽新世界》,讲述了由人类创造的技术如何反过来主宰人类自身的故事。而在近80年后的今天,小说中的美丽新世界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
从昨天的大数据,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再到明天的区块链,技术变革的大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来袭。在这奔腾不息的潮流中,没人能够超然世外,可即使做不成风口浪尖的弄潮儿,也要小心别被裹挟到潜伏的暗流之中无法自拔。
与君共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