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你好哇。

上次提到说虚化这个东西很碍事,所以,如果我们想不对焦抬起手就拍,如果我们想不对焦也能对上焦,第一个要打倒的就是它。

回想一下之前聊过的东西,有什么会影响景深?光圈会影响,镜头焦段会影响,距离(指对焦距离)会影响……其实还有一个“画幅”,但咱们先不讨论这个,后面找时间再说。

首先,光圈。在镜头焦段和对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虚化程度越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虚化程度越弱;

然后,镜头焦段。在光圈和对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段越长,景深越浅,虚化程度越强,焦段越短,景深越大,虚化程度越弱;

最后,对焦距离。在光圈和镜头焦段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近,景深越浅,虚化程度越强,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虚化程度越弱;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一个较短的焦段,选择一个较小的光圈,再权衡一个相对适中的距离,我们好像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景深范围……而如果我们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景深范围,我们好像就基本再也不用担心对焦的问题了。

咱们来看看“景深”这个东西。

 
图片

 
我们知道对焦是什么意思,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对焦点,在这个对焦点上的东西一定是非常清晰的,但其实,在这个点前面一段距离的东西和这个点后面一段距离的东西,也都会是清晰的。这前后两段距离加在一起,就是景深范围,这个范围在光圈、镜头焦段和对焦距离的共同影响下,可大,可小。

我们前面已经看过很多照片儿了,目前看过最多的就是那种老派的新闻纪实照片儿,你会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那些照片儿基本都没有什么虚化效果,基本都是从前到后都清楚,这就是景深范围大的体现。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摄影师,老把景深范围搞得那么大?很简单,因为他们懒得对焦,而且,对于他们拍的那种照片儿来说,他们也来不及对焦。

既然那么多伟大的照片儿都是用大景深拍的,既然那么多伟大的摄影师都用大景深来拍照片儿,那我觉得自然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景深范围大有这么几点好处:

  1. 虚化程度减弱(或彻底为零)之后,我们更容易注意到画面里,不管是前景还是中景还是背景,有没有没拍全的东西,有没有不该拍上的东西……虚化成一锅粥非常不利于我们观察画面,不利于我们权衡画面细节(当然了,旁轴相机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2. 虚化程度减到很弱之后,我们就不用怎么特别考虑对焦的问题了,因为景深范围相对比较大……如果虚化程度为零,那我们就能得到全景深,而如果我们得到了全景深,那就意味着彻底没对焦什么事儿了;
     
  3. 如果我们因为大景深或全景深不怎么需要对焦了,我们就可以把相机变成手机了,眼前的一切所见即所得,想什么时候按快门就什么时候按快门……甚至不看取景器也可以拍,因为完全不怕对不上焦了。而,如果我们对我们常用的镜头焦段非常熟悉,我们就会非常清楚镜头的“框”能框出多大范围的画面。最后,所谓的盲拍不过是没看取景器而已,而不是瞎拍,因为取景器早就在你脑子里了。

 

 
如果我们想什么时候按快门就什么时候按快门,我们也许就可以有机会拍到这只大白鸡了,不怕他在第二秒的时候闭眼,也不怕他在第三秒的时候藏进阴影中,因为你在第一秒还没过完的时候就已经把快门按下去了。

 
最后,我们看回到最开始的那张示意图。

图里展示了两种情况,但即便是“大景深”的那种情况,其实也并没有达到“全景深”的程度,如果我们在光线非常充足的室外拍照片儿,我们可以用到 F16,如果镜头焦段再短一点,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全景深或差不多是全景深的照片儿。

但是,如果室外光线不好,或者我们压根就是在室内拍照片儿,那就不得已要用更大一些的光圈,而如果光圈大了,那就不得已要有虚化,而如果有虚化了,那就不得已还是要考虑对焦的问题。

我们撒泼,我们打滚,我们一哭二闹三上吊,我们就是不想对焦啊!怎么办?

咱们之后有时间再继续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