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你好哇。

在上一季《摄影入门课》里,去哥帮忙介绍了两款非常好用的手机修图软件,分别是 Snapseed 和 VSCO,介绍得非常详细,完整的操作流程,各种不同调节的各种不同效果展示……后来,在他的《手机摄影》课里,他还专门录了视频,说明了后期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非常直观地演示了手机后期流程。

这次我要介绍一款 app,叫 NOMO,说实话,这 app 简单到没什么好介绍的,就是直接用他拍照片儿就行了。
 

 
但完全不介绍也不合适,毕竟这封信的标题就是 NOMO 嘛,所以,只简单说两句。

NOMO 是一款相机应用,也可以说是一款滤镜应用。上面的每一台“相机”都是根据历史上的某一种经典型号的相机为灵感设计的,每一台相机都代表着一种滤镜,滤镜的影调和颜色也是根据历史上某一种经典型号的胶片调试出来的。

另外,在操作上,复古的拟物感满满,比如每拍一张照片儿,都会有胶片过卷的声音,再比如用“拍立得”拍照片儿,不会马上出照片儿,他会慢慢显影,九十秒之后才能彻底显影完毕……但如果在显影过程中你甩手机,就像用拍立得拍出一张照片儿来以后甩照片儿一样,显影速度就会加快一些。

在 NOMO 里,根据各个相机功能不同,某些相机可以切换前后置摄像头,某些相机可以调节曝光补偿,某些相机可以调节对焦距离,某些相机可以选择是否打开闪光灯,某些相机可以选择是否开启双重曝光。

你可以直接用这些相机拍照片儿,你还可以把自己以前拍的照片儿导进这些相机,他会给你套上一层相应的滤镜……但,最方便的,也是这款 app 的灵魂,那就是什么都不调,直接用这些相机拍照片儿。

我非常喜欢 NOMO!

好,这款 app 就算介绍完了,但显然我们要说的远不止这些。

所以,废话少说,直接先看照片儿:
 

 
这是用 NOMO 里九款不同的相机搞同一张照片儿,搞出了九种不同的效果,对我而言,只有最中间的那张颜色是对的,那也是我最常用的一款相机,叫“135 Ti”,外形模拟的是 NIKON 35 Ti,胶片模拟的是 FUJI Superia。

但 135 Ti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光部分的曲线压得太平,也太狠,所以,如果随便发发朋友圈,我套一个 135 Ti 的滤镜就发了;如果是一条很重要的朋友圈,我会把照片儿放进 Snapseed 再拉一下高光曲线;如果是打算正经展示或放进画册,那我肯定是要导进电脑动用 LR (Lightroom) 和 PS (Photoshop) 的。

即便我很喜欢 135 Ti 这款相机,我也很少用他直接拍照片儿,因为直接拍照片儿的时候,他的白平衡取向很过激,环境稍冷一点,他就蓝啊绿啊太白啊什么的,环境稍暖一点,他就黄,甚至黄到除了黄色就没有别的颜色了……所以,他只有在阳光下,或者说白平衡非常正的情况下,才能有很好的效果,而剩下的场景,他只适合当滤镜,适合给照片儿调色。

同样一个环境,你用 NOMO 的相机直接拍,和你先用自带相机拍一张照片儿然后把照片儿导进 NOMO 相机,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说完了 135 Ti,咱们再来看看其他几张照片儿。

有些照片儿的颜色还算对,但没有那么好,有些照片儿的颜色彻底毁了这张照片儿,即便那两张黑白的,放在一起比,也能看出谁好谁不好。但是,如果换一张照片儿,或者换一个场景,也许现在对的就错了,现在错的就对了。

我常用 135 Ti 当滤镜是因为他不会过分地动颜色,普适性非常好,所以非常方便,非常省心。但除了 135 Ti,我至少还熟悉八九款 NOMO 相机的成像风格,如果我有闲心,我会在相应的场景,换适合的相机来拍……比如左下角那张,135 LUNE,夜里拍东西,用他经常会有很不错的效果,但得是直接拍,不是用他当滤镜。

上次放了一些我在纽约拍的照片儿,那几天我心情都不是很好,不想掏相机,所以就偶尔用手机拍拍。恰巧那时候 NOMO 刚上线,只有三款相机,没什么特别可选择的,所以我就用最基础的那款叫 INS W 的相机随便拍了拍,拍完等照片儿慢慢显影,或者甩一甩手机,让他显影的速度快点,总之就是玩得很开心。
 

 
后来 NOMO 的相机越来越多了,但我依然觉得 INS W 非常好用,也是普适性非常强的一款相机,更适合直接拍,不太适合当滤镜。

看到这儿你可能彻底乱了,这有一搭无一搭地是在讲什么?!

之前几次我在讲相机,我在讲你要了解你手上的设备,哪怕你用手机拍照片儿,你也要先了解手机相机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再说然后……而这次,我讲的还是这事儿。

NOMO 就是个玩具,但你需要多了解这个玩具,才能发一张游戏性质的朋友圈水平照片儿:你需要知道哪款相机在什么场景下效果最好;你需要知道哪些相机看起来不太会压缩画质,哪些相机看起来会严重压缩画质;你需要知道哪些相机需要稍微加一点曝光补偿,哪些相机可以稍微减一点曝光补偿;你需要知道哪些相机直接拍效果比较好,哪些相机更适合当滤镜。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这次频繁地在提“更好”,还有什么“更适合”,还有什么“颜色还算对”,这都是判断,依据是什么?那九张我开飞机的照片儿放在一起,我觉得中间那张的颜色最好,这当然是很主观的判断,你也可以觉得第三张第九张颜色最好,甚至觉得第一二张颜色最好都行,但不管是谁来做这个判断,多少也还是得有点依据吧?得讲出道理吧?这事儿先放这儿。

咱们之后有时间再细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