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徐文浩。
大数据技术一开始,更像一个专有系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师们越来越多地让这些大数据系统支持上了SQL的特性。于是我们看到了Hive让大家可以用SQL来执行MapReduce任务,Dremel这样的系统更是一开始就支持了SQL。对于OLAP的分析类系统来说,支持Schema定义、支持字段类型、支持直接用类SQL的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很快就成为了新一代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标准。
所以,Google想要在Bigtable这样的OLTP数据库上支持SQL,也不会让我们意外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Megastore: Providing scalable, highly available storage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这篇论文,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分布式系统。
Megastore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系统,支持SQL这样的接口只是它想要做到的所有事情中的一小项。如果列出Megastore支持的所有特性,相信也是一个让人两眼放光的系统,好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终极答案:
不过,Megastore最终只是Google迈向Spanner中的一个里程碑。Megastore的大部分高级特性,都基于实际的应用场景做了取舍和妥协。相比于略显高深的Spanner,Megastore的设计对大部分工程师和架构师来说更有实践意义。我会通过接下来的三讲,带你解读Megastore的论文:
那么,通过今天第一讲的学习,相信对你根据业务实践来设计系统,以及如何在各种工程实践上进行取舍的能力有所裨益。
在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那些论文里,会发现工程师们对于“可用性”问题的考虑,往往是局限在一个数据中心里。GFS里我们会对数据做三份备份,但是这三份数据还是在同一个数据中心的三台服务器里;针对Chubby这样的服务,我们用了五个节点,放到不同的交换机下,但这仍然是在一个数据中心里。
可是,如果我们的分布式数据库只能在一个数据中心里,那无论是在“可用性”上,还是在“性能”上,在互联网时代都有点不够看。
那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有多个数据中心。每个用户的请求都可以访问到就近的本地数据中心,对应的数据也直接就近写入本地数据中心里的数据库,也都从本地数据中心的数据库里读。而各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之间,会进行数据复制,确保你在旧金山写入的数据,我在上海一样可以读到。
而且既然是一个互联网层面的数据库,也就是用户量可能像Facebook或Google这样,达到几十亿,那这个数据库也需要有非常强的水平扩展能力,通过简单地增加服务器就能够服务更多的用户。
这些需求点,也就是Google需要Megastore这样一个系统的起因。而论文在第二部分的一开始,就写明了Megastore的解决方案: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方案具体是怎么样的。
和Hive没有重写计算引擎而是直接用了MapReduce一样,Megastore也没有重写数据存储层,而是直接使用了Bigtable。那么,Megastore想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多个数据中心的Bigtable之间复制数据。
我们常见的数据复制的方案,其实无非就是三种:
Megastore在这件事情上的选择非常简单明确,那就是直接使用Paxos算法来进行多个数据中心内的数据库的同步。要注意,Megastore并不是像我们之前讲解Bigtable+Chubby那样,只是采用Paxos来确保只有一个Master。Megastore是直接在多个数据中心里,采用Paxos同步写入数据,是一个同步复制所有的数据库日志,但是没有主从区分的系统。
不过,Megastore选择直接使用Paxos,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性能。
一方面,我们的数据传输无法突破物理学的限制,跨数据中心的延时是省不掉的。所以Megastore对于Paxos算法的实现,专门做了优化。这个优化,我们会在下一讲里专门讲解。
另一方面,即使把Paxos算法优化到极限,我们也避免不了,Paxos算法的每一次“共识”都需要超过半数节点的确认。如果是通过Paxos来保障一个数据库日志的同步复制,那么写入数据的性能就受限于单台服务器了,这也是为什么在Bigtable里,我们只是使用Chubby来管理粗粒度的锁,而不是直接用Paxos来进行同步复制。
那么在Megastore里,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Paxos的性能瓶颈呢?
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分布式系统,需要做到“可线性化”的原因是什么。
以最常见的电商为例子,我下订单的数据库操作完成了之后,我再去查询这张订单是否完成,应该要能看到刚刚下的这一张订单。要不然的话,我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也非常担心,觉得钱付出去了,但是东西可能拿不到。
但是,几乎在我下单之前,另一位在海南的朋友也下单了。那么,他下的这张订单是否在我下单之前可以读取到,我却并不在意。一方面,自然我也没有权限看到他的订单,另一方面,在业务上我们也并不需要分辨,几乎在同一时间下单的人谁先谁后。
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从业务上来说,我们不一定需要全局的“可线性化”,而只要一些业务上有关联的数据之间,能够保障“可线性化”就好了。不仅从“可线性化”的角度是这样的,其实数据库事务隔离性的“可串行化”也是这样的。
我的订单,如果从业务上就不会和我在海南的朋友之间有冲突,不会去读写相同的数据。那么我们在下单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可串行化”的隔离性,“有”和“没有”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我们的“可串行化”的要求,也不是全局的。
而这个现实业务中,对于数据库事务的“可串行化”,以及分布式系统的“可线性化”不需要是全局的,就给Megastore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Megastore是这么做的。
首先,它引入了一个叫做“实体组”(Entity Group)的概念。Megastore里的数据分区,也是按照实体组进行数据分区的。
然后,一个分区的实体组,会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Paxos进行数据同步读写。本质上,Megastore其实是把一个大数据表,拆分成了很多个独立的小数据表。每一个小数据表,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是通过Paxos算法进行同步复制的,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写入数据。但是各个小数据表之间,并没有“可线性化”和“可串行化”的保障。
你可以看一看论文里的图1,整个Megastore的架构,就好像是一个二维矩阵。横向按行,是按照数据分区进行了切分,纵向按列,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中心。
每一个分区的数据,可以在任意一个数据中心写入,同步复制到其他数据中心去。不过,不同分区的实体组之间的数据,其实就可以看作是两个独立的数据库的写操作,互相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和隔离性的关系了。
那么实体组到底是什么呢?你可以把实体组,当成是一个实体,以及挂载在这个实体下的一系列实体。
比如在前面电商的例子里,每一个用户是一个实体,这个用户的所有订单,可以以一个List的形式挂载在这个用户下,这个用户的所有和商家的消息,也可以挂载在这个用户下。这些东西打包在一起,就是一个实体组。一个实体组下的数据,往往我们经常会一起操作。比如,我们会去查看自己最近下的订单,意味着一个用户下的所有订单会在一起读取。
Megastore在每一个实体组内,支持一阶段的数据库事务。但是,如果你有跨实体组的操作需求,你该怎么办呢?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使用两阶段事务,当然它的代价非常高昂,是一个阻塞的、有单点的解决方案。而第二个,则是抛弃事务性,转而采用Megastore提供的异步消息机制。因为一旦跨实体组,我们就不能保障数据操作是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进行的了,就需要跨服务器的操作需求。
两阶段事务相信你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消息传递机制是怎么样的。当我们需要同时操作两个实体组A和B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第一个实体组,通过一阶段事务完成写入。然后,通过Megastore提供的一个队列(queue),向实体组B发起一个消息。实体组B接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可以原子地执行这个消息所做的改动。
所以,A和B两边的改动,在这个消息机制下,都是事务性的。但是两边的操作并没有共同组成同一个分布式事务。所以,如果在跨实体组的操作中采用了消息机制,Megastore本质上没有实现数据库事务,它实现的仍然是数据库的最终一致性。
如果我们拿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可以更容易看清楚Megastore的这个设计。我们就以即时聊天,比如微信这个场景作为例子好了。
而之所以这个消息机制是有效可行的,其实还是回到我们开头说的,在实际应用层面,我们对于“可串行化”以及“可线性化”的需求并不是全局的,而是可以分区的。我们只需要保障自己发出的消息,在自己的微信界面上,看起来是按照顺序出现的就可以了。而并不要求收件人的微信和发件人的微信之间,也是“可线性化”的。
好了,这一讲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在这一讲里,我们看到Megastore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首先是跨数据中心的同步复制,让数据可以在任意一个离用户最近的数据中心写入。然后是支持为数据表建立Schema、定义字段类型、支持SQL接口和二级索引、支持数据库事务,想让工程师们像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一样使用Megastore。而这些目标,既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也是大数据OLTP数据库不断发展的必然目标。
当然,Megastore并没有选择从头开始、另起炉灶,而是准备直接基于Bigtable和Paxos算法来实现这些目标。不过,无论是多么天才的工程师,也逃脱不了地心引力。Paxos算法本身的性能是有限的,所以Megastore采取了分区这个办法。本质上,Megastore不是一个“可线性化”的分布式数据库,而是很多个分布式数据库的一个合集。
而在事务性上,Megastore也作出了种种限制。Megastore只支持一个实体组下的一阶段事务,如果你需要跨实体组进行操作,那么要么你得使用代价高昂的二阶段提交,要么你可以使用Megastore提供的异步消息机制。而实体组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把一些经常要在一起操作的数据,组合在一起,方便进行快速操作。
可以看到,Megastore虽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最终的实现上,作出了种种的妥协和限制。Megastore并不是一个“透明”的分布式数据库,而是要你在充分了解它的特性之后,对于你自己的数据库表进行对应的适配性设计,才能发挥出它的这些有意思的特性。
那么,在下一讲里,我们就来看看Megastore的API、数据模型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的事务和并发控制是怎么做的。如果我们要基于Megastore来实现我们的业务系统,搞清楚这些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比开创时代的Bigtable,和成为最终答案的Spanner,Megastore在网络上的资料相对少一些。实体组的概念,也和大部分你熟悉的关系型数据库和KV数据库都有些区别。不过,你可以直接去用一下Google Cloud里的Datastore这个产品,它其实就是进化多年之后的Megastore。当然,我也推荐你反复读一下Megastore的论文原文,这是一个每一个优秀工程师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找出的解决方案。
Megastore通过把“实体组”分区,让各个分区相互独立,使得可以有很多组Paxos的日志复制在并行进行。但是,对实体组分区,让它们之间没有业务关联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我在这一讲里举了很多电商的例子,你能想一想其中哪些例子,看似各个实体组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关联的,但是在实际业务中仍然可能会存在各种关联么?
欢迎你在留言区中分享你的答案和思考,和你的朋友、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