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庄振运。

前面几讲,我们讨论了CPU、内存和存储系统的性能。不过你也清楚,各种互联网服务的数据传递终归是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的,所以网络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网络性能相关的内容。

这一讲我的讲解,依然是会逐步递进,先介绍有关网络的几个性能指标,并从单机的网络性能说起,之后推进到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性能,接着再进一步阐释互联网和内容分发网络的性能。最后,再为你介绍几个常用网络性能工具。

网络的性能指标

先来说说网络的性能指标。网络性能的五个常用的指标是:

  1. 可用性(availability)
  2.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3. 网络带宽容量(network bandwidth capacity)
  4. 网络吞吐量(network throughput)
  5. 网络利用率(network utilization)

第一个指标是可用性,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你肯定有过网络不通(也就是断网)的糟糕体验。没有网络,你几乎啥都干不了。所以,对于网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网络是否可以正常联通。

如何测试网络可用性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ping命令。这个命令其实就是向远端的机器发送ICMP的请求数据包,并等待接收对方的回复。通过请求和应答返回的对比,来判断远端的机器是否连通,也就是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第二个指标是响应时间。端到端的数据一次往返所花费时间,就是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端到端的物理距离、所经过网络以及负荷、两端主机的负荷等。

第三个指标是网络带宽容量。它指的是在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最大可用带宽,这一指标一般是由设备和网络协议决定的,比如网卡、局域网和TCP/IP的特性。如果是向网络提供商购买的带宽,那么购买的数量就是网络的带宽容量。

第四个指标网络吞吐量是指在某个时刻,在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之间,端到端的实际传输速度。网络吞吐量取决于当前的网络负载情况,而且是随着时间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第五个指标网络利用率是指网络被使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来表示。因为数据传输的突发性,所以实际中的网络利用率一般不会太高。否则的话,那么响应时间就不能保证。

单机的网络性能

了解了网络方面性能的指标后,我们接着讨论具体的网络性能。虽然网络传输需要两端进行,但是我们必须从单机开始,来清楚地了解网络的协议栈。

网络协议其实相当复杂,而且分很多层级。操作系统内核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或许就是网络。网络子系统由多个协议组成,其中每个协议都在更原始的协议之上工作。大学时你应该学过OSI模型,或TCP / IP协议栈,里面的分层定义对网络协议非常适用。当用户数据通过网络协议栈传递时,数据会被封装在该协议的数据包中。

在考虑多层协议的交互时,我们尽量把思路简化。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网络协议栈的每一层都有其职责,与其他高层和低层协议无关。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IP层的协议。IP是第三层协议,它是通过路由器和网络发送端到端的数据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网络中的每一段找到路由路径,从而最终能够到达数据报的接收地。但它不保证数据的有序性,也就是转发过程中几个数据报会重新排序;同时也不能保证整个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比如丢失的数据报那就是丢失了,IP层不会重传。

那么数据的可靠性是谁保证的呢?这就需要更上层的TCP协议实现。TCP层协议通过检测数据丢失并且重传,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也通过序列号来保证数据的有序性。

但是这两层协议:TCP和IP两层协议,都只能传输原始的数据;而对于数据本身是否被压缩过,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是在更高层的协议(如HTTP和应用层)上实现的。

我们接着具体到网络协议的程序实现,在Unix系统中,网络协议栈可以大体分为三层。从上到下,第一层是通过一系列系统调用,实现BSD套接字的套接字层,比如sendmsg()函数;第二层是中间协议的程序,例如TCP/IP/UDP;第三层是底部的媒体访问控制层,提供对网络接口卡(NIC)本身的访问。

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于https://myaut.github.io/ )。

注意这个图,右边是发送端,左边是接收端。先从右边看起,最上层就是BSD套接字。它通过一系列API调用(比如connect()等),然后是TCP的发送,再到IP的发送,最后到网卡的发送缓冲区,并最终通过网卡发出。 接收端,也就是图的左边,则会经过相反的顺序,逐层到达应用层。

数据中心的网络性能

谈完单机的网络性能,我们接着讨论端到端的互联网数据传输。

一台服务器和互联网的远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需要经过好几层交换器和不同的网络。数据从一台服务器的网卡出来之后,下一步就是经过机柜上面的交换器,然后是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再进入互联网骨干网络。接收端的情况正好相反。

对于这些中间的网络构件,我们一个一个地讨论一下。

机柜交换器(TOR, Top Of Rack; or RSW, Rack Switch)

数据中心里面的服务器不是单独放置的,一般是几十台服务器组成了一个机柜。机柜上面会有机柜交换器。这个机柜交换器的作用,一方面让机柜内部的服务器直接互通;另一方面,机柜交换器会有外联线路,连接到数据中心的骨干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里面也分了好几层,从TOR到集群交换器(Cluter Switch),再到集合交换器(Aggregation Switch)等,最后到数据中心路由器。

下面的图示,简单展示了机柜内部的网络和POD内部网络。TOR1是机柜交换器,负责机柜内部几十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POD1内部网络包含很多机柜。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就是这个多层次结构,一般是越往上层,总的带宽越少。

比如,服务器的网卡带宽是25Gbps,即使这个机柜内有30台服务器,总带宽就是750Gbps,机柜交换器TOR的外联带宽有多少呢?可能只有100Gbps。这个差距就叫带宽超订(over-subscription)。同样的,POD交换器之间的带宽会继续变小。之所以允许带宽超订,是因为多数的数据交换是在内部进行的,不会全部都和外部进行交换。

知道这一点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做网络方面和服务部署优化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点,不要让高层的网络带宽成为性能瓶颈。比如假设两个服务分别用不同的服务器,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如果很多的话,就尽量让它们运行在同一个机柜的服务器里面;如果不能保证同一个机柜,就尽量是同一个POD内部。

互联网的网络性能

讲完了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我们继续往外扩展,讨论互联网的网络性能。互联网上运行的是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本身比较复杂,有很多和性能相关的特性值得仔细学习。

一个常见的性能问题就是丢包。TCP对丢包非常敏感,因为每次丢包,TCP都认为是网络发生了拥塞,因此就会降低传输速度,并且采取重传来恢复,这就影响网络性能。

实际情况中,造成丢包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网络拥塞。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各种测试观测来做根因分析。

通常的丢包原因,是端到端的网络传输中的某一段发生了问题,或许是拥塞,或许是硬件问题,也或许是其他软件原因。我们需要一步步地逐段逐层地排除。

对于网络的每段,可以用工具(比如Traceroute)来发现每一段路由,然后逐段测试。

对于协议的每层,你都可以用相关工具进行分析。比如,你可以分为TCP层、操作系统、网卡驱动层,分别分析。具体来讲,对TCP层,可以用比如netstat来观察是不是套接字缓存不够;对操作系统,可以观察softnet_stat,来判断CPU的查询队列;对网卡驱动层,可以用ethtool等来进行分析。

内容分发网络(CDN)的性能

当今互联网几乎普遍采用内容分发网络来提高网络性能。内容分发网络,也叫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或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CDN),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它可以有效地将Web内容交付给用户。

内容分发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最靠近每位用户的服务器,更快、更可靠地将(音乐、图片及其他)文件发送给终端用户,而不是每次都依赖于中心服务器。靠近用户的服务器,一般叫边缘服务器,会把请求的内容最大限度地缓存,以尽量地减少延迟。

我们用下图讲述它的基本工作方式,图里有两个用户和一个边缘服务器(Edge Server),以及一个源头服务器(Origin Server)。

第1步:用户A通过使用具有特殊域名的URL来请求文件。DNS将请求重定向到性能最佳的边缘服务器,该位置通常是地理位置上最接近用户的服务器。

第2步:如果重定向的边缘服务器A中没有文件,则边缘服务器会向源头服务器请求该文件。源头服务器可以是任何可公开或非公开访问的Web服务器。

第3步:源头服务器将文件返回到边缘服务器。

第4步:边缘服务器先缓存文件,并将文件返回给原始请求者。该文件将保留在边缘服务器上,这样下次这个文件就可以迅速返回请求的客户。这个文件会保存到什么时候呢?时间由其HTTP标头指定的生存时间(TTL)到期为止。

第5步:如果用户B用相同URL请求相同的文件,也可能定向到相同的边缘服务器。

第6步:如果文件的TTL尚未过期,则边缘服务器直接从缓存中返回文件。这样的用户体验就更快。

内容分发网络的边缘服务器节点会在多个地点,多个不同的网络上摆放。这些节点之间通常会互相传输内容,对用户的下载行为最优化,并借此改善用户的下载速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将边缘服务器放到不同地点,也可以减少网络互连的流量,进而降低带宽成本。

内容分发网络提供商往往有很大的规模,比如几十万台服务器。对服务的客户提供所需要的节点数量会随着需求而不同。

工具

我们最后来看看网络性能有关的工具。这方面的性能测试和观测工具也不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

Netperf是一个很有用的网络性能的测量工具,主要针对基于TCP或UDP的传输。Netperf有两种操作模式:批量数据传输和请求/应答模式,根据应用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模式的网络性能测试,Netperf测试结果所反映的,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Iperf这个工具也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比如最大TCP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等性能参数。

Netstat这一命令可以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提供TCP连接列表,TCP和UDP监听,进程内存管理的相关报告,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Traceroute这一命令可以帮我们知道,数据包从我们的计算机到互联网远端的主机,是走的什么网络路径。

总结

不管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网络永远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不管应用如何变化,高性能网络必不可少,而且会变得更复杂。这让我想起了宋朝大词人张先的《千秋岁》里面的几句词,“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网络是整个互联网服务的一部分,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和网络性能演化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上层服务需求的越来越多样化,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持续进化,各层网络协议的不断优化,以及底层介质的演化(比如5G)。

复杂的网络性能问题会受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似有“千千结”。所以,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需要仔细分析和考虑这些方面。

我们这一讲讨论了网络性能的几个性能指标,也讨论了单机网络协议,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网和内容分发网络。

对于网络性能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能联通、响应快、带宽高;并且在部署大流量服务时,可以优化服务器的部署,来尽量减少外部网络流量;也可以使用CDN来加速数据传输

思考题

你们公司的互联网服务使用内容分发网络,也就是CDN吗?是哪个CDN公司提供的?

除了你们使用的这家CDN公司,市场上还有哪些CDN提供商?选择CDN提供商的时候,你们会考虑哪些方面吗?比如规模、带宽、价格、服务质量等等。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