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性能测试工具来说,关联和断言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但是有很多新手对关联的逻辑并不是十分理解,甚至有人觉得关联和参数化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用的都是动态的数据,并且关联过来的数据也可以用到参数化中,但不一样的点是,关联的数据后续脚本中会用到,参数化则不会。断言倒是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做判断。

那么到底该怎样理解关联和断言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思考一下。

关联

现在做性能测试的,有很多都是单纯的接口级测试,这样一来,关联就用得更少了。因为接口级的测试是一发一收就结束了,不需要将数据保存下来再发送出去。

那么什么样的数据需要关联呢?满足如下条件的数据都是需要关联的:

  1. 数据是由服务器端生成的;
  2. 数据在每一次请求时都是动态变化的;
  3. 数据在后续的请求中需要再发送出去。

示意图如下:

其实我们可以把关联的功能理解为取服务端返回的某个值。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把它用在很多场景之下。

举个例子,我们常见的Session ID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关联的数据。它需要在交互过程中标识一个客户端身份,这个身份要在后续的交互中一直存在,否则服务端就不认识这个客户端了。

再比如,我们现在用微服务已经非常多了,在Spring Boot中有一个spring-boot-starter-security,默认会提供一个基于HTTP Basic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它在登录时会产生一个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值,这个值典型地处于动态变化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值如何处理。

首先,录制登录、退出的脚本。操作如下:

录出的脚本如下所示:

这时直接回放会得到如下结果:

这回你会看到提示了,Unauthorized,没权限。

在回放的脚本中,我们看到了如下的登录返回信息。


同时,在脚本中,我们可以看到登录时会使用到这个值。

下面我们就把它关联了。

首先添加Cookies Manage。JMeter在处理CSRF时,需要添加一个Cookies manager。如下:

这里的Cookie Policy一定要选择compatibility,以兼容不同的cookie策略。

然后取动态值,在返回CSRF值的地方加一个正则表达式提取器来做关联。当然还有更多的提取器,我将在后面提及。

这里的<input name="_csrf" type="hidden" value="(.+?)" />,就是要取出这个动态的变化值,保存到变量csrfNumber中去。

然后,发送动态值出去,将发送时的CSRF值替换成变量。

最后,再回放,就会得到如下结果。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可以正常访问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关联过程。

上面是用的正则提取器,在JMeter中,还有其他的提取器,如下图所示:

使用什么样的提取器取决于业务的需要,比如说如果你返回的是JSON格式,就可以使用上图中的JSON Extractor。

我们在很多的业务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动态数据。所以做关联一定要有耐心,不然就会找得很混乱。

断言

在第8篇文章中,我们讲到手工编写脚本,有一个添加断言的动作。断言就是判断服务端的返回是不是正确的。

它的判断逻辑是这样的:

在压力工具中,我们已经知道要比对的值是什么了,接下来就看服务端返回的对不对了。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下这个逻辑。

先写一个POST接口脚本。

执行下,看到如下结果:

添加断言。

关键点来了,我们知道图片中的这个“true”服务端返回的,可是它到底是从服务端的什么地方产生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服务端的代码。处理我们的add请求的,是这样的代码段:

 @PostMapping("/add")
  public ResultVO<Boolean> add(@RequestBody User user) {
    Boolean result = paService.add(user);
    return ResultVO.<Boolean>builder().success(result).build();
  }

我们post出去的数据是:

{
    "userNumber": "00009496",
    "userName": "Zee_2",
    "orgId": null,
    "email": "Zee_2@7dtest.com",
    "mobile": "18600000000"
}

代码中对应的是: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 +
            "id='" + id + '\'' +
            ", userNumber='" + userNumber + '\'' +
            ", userName='" + userName + '\'' +
            ", orgId='" + orgId + '\'' +
            ", email='" + email + '\'' +
            ", mobile='" + mobile + '\'' +
            ", createTime=" + createTime +
            '}';
    }

ID是自增的:

  @Id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generator = "select uuid()")
    private String id;

然后由paServer.add添加到数据库里去:

Boolean result = paService.add(user);

add的实现是:

  public Boolean add(User user) {
    return mapper.insertSelective(user) > 0;
  }

这就是一个关键了。这里return的是mapper.insertSelective(user) > 0的结果,也就是一个true,也就是说,这时在数据库中插入了一条数据:

然后,build返回信息:

public ResultVO<T> build() {
      return new ResultVO<>(this.code, this.msg, this.data);
    }

这个时候,我们才看到下面的提示信息:

{"data":true,"code":200,"msg":"成功"}

也就是说,在数据库中成功插入1条数据之后,把1>0的判断结果,也就是true返回给result这个变量,然后通过public ResultVO<Boolean> add(@RequestBody User user)中的ResultVO返回给压力工具。

用图片来说的话,逻辑就是下面这样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解释,我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断言中的true是从哪来的。

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true很重要了。因为有了它,就说明我们在数据库成功插入了数据。

断言是根据需要来设计的,而设计断言的前提就是完全理解这个逻辑。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这样来写Controller:

 public String add(@RequestBody User user) {
    Boolean result = paService.add(user);
    return "Added successfully!";
  }

这时就没有true了。脚本运行结果如下:

这时断言看似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断言判断的是“true”,但服务端没有返回“true”这个字符。而实际上,当我们从数据库中查看时,插入是成功的。

但是这种写法是有问题的,不管数据有没有插入成功,只要在add方法执行了,就会提示“Added successfully!”。

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有开发这样写代码,这样的话,断言似乎都是对的,事务也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数据库中可能没有插进去数据。

总结

实际上,关联和断言的前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是从服务器返回信息中取出数据。但不同的是,关联取来的数据每次都会不同;而断言取出来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除非出了错。

对服务端生成的,并且每次生成都不一样的动态变化的数据,那么将其取回来之后,在后续的请求中使用,这种逻辑就是关联。

对服务端返回的,可标识业务成功与否的数据,将其取回来之后,做判断。这种逻辑就是断言。

思考题

最后给你留道思考题吧,你能说一下关联和断言的逻辑是什么吗?它们取数据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我会和你一起交流,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