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海丰。今天,我想和你聊聊 AI 产品经理需要懂的技术有哪些。

在转型成为 AI 产品经理之前,你一定最关心技术问题。这也是很多同学的疑问,比如:AI 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现在市面上 AI 的课程特别多,但都面向算法工程师,内容太复杂,我到底要掌握到哪种程度呢?

这些疑问我现在就能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AI 产品经理一定要懂技术。这就像一个产品经理要懂研发技术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我们具体要掌握哪些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要像技术人员一样去学习市面上那些 AI 课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这节课,我会站在 AI 产品经理的视角,结合一张 AI 技术全景图,来帮你解决学什么技术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让你能够和算法工程师同频沟通,知道该如何去管控 AI 项目进度,让你最终有能力去牵头主导一个 AI 项目。

总的来说,AI 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五方面的技术知识,分别是数学统计学相关的基本概念,模型构建的整个流程,常见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模型验收的具体指标和方法,以及模型相关的技术名词。其中,模型的构建流程、算法的技术知识和模型的验收标准这三项知识非常重要,它们也是 AI 产品经理必备的核心能力,所以我还会在后面的课程中单独来讲。

数学统计学基础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产品经理需要学习的数学统计学知识。你可能会奇怪,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为什么还要学数学呢?

因为今天的各种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必备的数学统计学知识是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所以作为 AI 产品经理来说,这些基础知识也是必须要学习的。

只不过,对于 AI 产品经理来说,虽然不需要了解数学公式,以及公式背后的逻辑,但我们需要知道数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概念的落地应用。所以,我不会给你讲导数和偏导数的公式,也不会讲贝叶斯推导,我只会把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比较多的数学和统计学概念整理出来。了解这些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这些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线性代数中的基础名词,如标量、向量、张量;另一类是概率统计中的常见分布,如正态分布、伯努利分布。接下来,我们先从线性代数中的基础名词讲起。

线性代数

我们拿起笔,先在本子上画上一个个小圆点,每个这样的点可以代表一个整数、实数或者复数。这样一个单独的数,在线性代数中我们叫它标量(Scalar)。

如果我们把这些标量按一定顺序组成一个序列数,如 {x1 , x2 , x3 ,..., xn},这样的数列就叫做向量(Vector)。你也可以理解成,我们给一个个单独的数(标量)增加了一个维度,它就变成了一个数组(向量),所以向量可以看做标量的扩展。

$ x=\left[\begin{array}{c} x_{1} \\ x_{2} \\ \vdots \\ x_{n} \end{array}\right] $

又因为每个向量都由若干标量构成,如果我们把向量中所有标量都替换成相同规格的向量,就会得到一个矩阵(Matrix)。同样的,矩阵也可以看作是向量的扩展,是我们给原始的向量增加了一个维度,让它变成了一个二维数组。

$ \left[\begin{array}{lll} x_{11} & x_{12} & x_{13} \\ x_{21} & x_{22} & x_{23} \\ x_{31} & x_{32} & x_{33} \end{array}\right] $

到这你是不是有点迷糊了?这样一来,矩阵和标量又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矩阵看成一个灰度图像,如果一张灰度图像是由 32*32 个像素点组成,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图像看成是一个32*32 的矩阵,里面的每一个像素点就是由灰度值(0 到 255)组成的标量。

再比如说,在我们做用户画像的时候,如果有 N 个用户,每个用户有 M 个特征,利用它们,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用户画像。它可以看成是一个 N*M 的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点,都是某一个用户对应的某个特征,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就是标量了。

如果我们将矩阵中的每个标量元素再替换成为向量的话,就会得到一个张量(Tensor)。这个时候,张量就可以看作是矩阵的扩展,是给原始的矩阵增加了一个或多个维度之后得到的。我们也可以把张量理解成是矩阵向任意维度的扩展,它是深度学习框架中的基本概念。

到这里,你可能想问,概念这么多,怎么才能记得住啊?这里我再教你一个小技巧。我们可以把标量看成是零阶张量,向量看成是一阶张量(一维数组),矩阵看成是二阶张量(二维数组),而且任意一张彩色图片都可以表示成一个三阶张量。

概率统计

在概率统计中,我们最需要掌握的就是概率的分布。举个例子,我们在做一个预测用户评分的时候,这个分数可能是购买倾向,也可能是信用评分。按照经验,这个评分结果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这个时候,如果算法同学的模型预测出来的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我们就必须对这个结果进行质疑,让他们给出合理的解释。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概率分布是我们用来评估特征数据和模型结果的武器。 那产品经理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个武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常用的概率分布的类型。其次,我们还要知道业务场景下的特征数据和模型结果的分布,以及它们应该符合哪种分布类型。这样,产品经理就可以把概率分布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

因为概率的分布和随机变量的类型相关,随机变量又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性随机变量两种。为了方便你查看,我把这两种变量对应的概率分布的类型都总结在了下面这张图里。

这其中,最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这也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下面,我们一一来讲。

伯努利分布也可以叫做零一分布。如果我们只进行一次实验,并且这个实验只有两个结果,分别记为 0、1,这就符合伯努利分布。比如在电商场景下,我们设计一个抽奖游戏,某个用户有没有中奖,这个结果就应该符合伯努利分布。

如果重复多次伯努利实验,并且让每次实验都相互独立,让结果只有 0、1 这两种。那 n 次伯努利实验中,结果为 0 的次数的离散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你也可以理解为,抛 n 次硬币,出现正面次数的概率的分布。

泊松分布描述的是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比如,我们的频道页平均每分钟就有 2000 次访问,那如果让我们计算出下一分钟能够有 4000 次访问的概率,这个结果就是泊松分布。

最后,我们来看正态分布,它也叫高斯分布。正态分布的曲线特点是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所以我们也经常叫它钟形曲线。下图就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图,你看到之后一定会觉得非常熟悉。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很多特质都符合正态分布,比如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智力、收入、甚至信用情况等等。

模型构建、算法知识以及模型验收

课程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说了,今天对于建模流程、算法知识以及模型验收这三部分内容,只要做到大概的印象就可以,因为这些是后面课程的重点内容。

所以接下来,我会总结出一个知识结构图,给你讲解其中的重要节点,来帮助你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这样,当你后面进行学习的时候,再把具体的知识填充到里面,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树了。

对于模型构建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模型的建模流程都有哪些节点,这些节点都牵扯了哪些角色,每个角色又承担了什么工作,每个节点的产出物是什么,以及每个节点合理的工作周期又应该是多长时间。

一个模型构建的整体流程,它一共包括五个阶段,分别为模型设计、特征工程、模型训练、模型验证,以及模型融合。这五个阶段完成之后,模型就会交付到产品端了。

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某个算法技术来实现一个模型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选择的是什么算法。所以,作为 AI 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目前的技术现状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场景下有哪些机器学习算法,以及每种算法适合解决哪类问题。

我也按照常用的算法分类方式,把一些常用算法整理在了脑图里。因为算法是未来你区别于普通产品经理的重要抓手,所以我后面会花一整个章节来为你讲解当前主流的算法。

至于模型验收的工作,我也会单独用一个模块来和你详细讲讲。其中,模型验收涉及的评估手段和指标,评估指标背后的计算逻辑,以及怎么选择合适样本进行测试的方法,你都一定要掌握好。

模型相关技术名词

在我刚开始转做 AI 产品经理的时候,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我们的用户年龄预测模型训练时候 的 KS 值(模型中用于区分预测正负样本分隔程度的评价指标)很高,但是 OOT 测试的时候 KS 还不足 10。当我拿着结果去找算法同学沟通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可能是过拟合了,我再改改”。

我刚才提到的KS、OOT测试和过拟合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知道,说明你的技术基础还不错,如果你还不知道也没关系,当时的我就不知道。

就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过拟合,所以我什么问题都提不出来,只能自己回去翻书,恶补基础。不过,现在我的算法工程师再和我说出现过拟合问题,我就不会轻易放他离开。因为这明显是模型样本选择出了问题,还有模型验证的时候他也没有认真做,不然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到我这里才被发现。他们应该在模型验证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并且处理掉。

因此,了解一些算法相关的技术名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我们和算法工程师站在一个频率上对话,提高协作效率和项目效果。

过拟合和欠拟合

我们和算法同学聊某个模型表现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提到过拟合和欠拟合。它们是什么意思呢?想要理解它们,我们还得先说说偏差和方差是什么。

偏差指的是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的结果的偏离程度。如果偏差比较大,就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差,也就是欠拟合(高偏差),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模型预测不准。造成欠拟合的原因可能是特征少或者模型训练不足。

方差指的是模型在不同测试样本上表现的稳定程度。假设一个分类模型,在不同样本上测试,得到的 KS 值有时候是 20,有时候是 40,这就说明这个模型方差偏大,模型效果不稳定,在一部分数据上表现好,在另一部分数据上表现差,也就是过拟合(高方差)。造成过拟合的原因可能是特征过多或者训练集不够。

特征清洗、数据变换、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除了欠拟合、过拟合之外,我们还经常听到算法工程师提到当前特征数据质量不好,他们需要花时间进行特征清洗。特征数据清洗简单来说,就是对数据进行清洗去掉重复值、干扰数据,以及填充缺失值。一般来说,数据清洗需要反复进行很多次,也会持续很多天,当然具体的工作量也要视数据质量和量级决定。

除此之外,数据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数据变换,处理成方便模型使用的数据形式。举个例子,我们需要使用用户的身高作为模型特征,但是有的数据是用厘米作单位,有的数据会使用米作单位。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归一化,把数据的单位统一成米或者厘米。归一化也是数据变换最主要的手段。

最后,关于模型训练我们还需要知道三个概念,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是让机器学习的样本集合,用来拟合模型。验证集是模型训练过程中,用来对模型性能做初步的评估,用于模型参数调优。测试集是最终用来评估模型效果的。

跨时间测试和回溯测试

模型训练结束,我们就要对模型进行测试了。模型测试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两个关键概念,分别是跨时间测试和回溯测试

跨时间测试也叫 OOT 测试,是测量模型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回溯测试就是用真实的、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构造出一个模拟的环境(回溯环境),让模型在历史的那段环境中运行,得到历史某个时间点的模型结果。回溯测试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总的来说,跨时间测试是在模型上线之前就应该要做的事情,回溯测试是指模型已经存在并且已经上线了,我们想要看模型在历史某个时间点的数据表现怎么样的时候,才会进行的测试。

联合建模与联邦学习

联合建模和联邦学习的概念你可能还比较陌生,它们经常会在金融领域会用到,而且也是未来建模的一个发展方向。

所谓联合建模,就是使用三方公司(如银联、运营商、电商)的数据,在对方的环境下部署一个模型,然后我们通过接口调用这个模型的结果,再把结果融合到我们自己的模型上。通过 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我们自有业务中数据不足的问题。

但是联合建模会有一个弊端,就是当我们使用三方公司的数据建模之后,在调用的时候,必须传入一个主键来获得模型结果,这个主键如果是用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就会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这个时候,联邦学习就有了用武之地。你可以把联邦学习理解成是特殊的联合建模,或者一种分布式的模型部署方式。使用联邦学习之后,我们调用部署在第三方模型的时候,输入的就不是具体的业务数据而是模型参数,这样就不会有个人信息外传的风险了。目前,蚂蚁、腾讯、京东、微众银行,它们各自都有很成熟的联邦学习解决方案了。

总的来说,如果以后你的业务要使用三方数据,就可以考虑做联合建模。如果想要避免个人信息外传的风险,就可以考虑使用联邦学习技术。

总结

今天,我带你了解了 AI 产品经理应该懂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需要掌握到的程度。

对于数学统计学基础,我们只要掌握今天讲的概念定义就可以; 对于模型构建过程、算法知识和模型验收,你一定要深入了解,知道它们具体的内容和原理;对于模型相关的技术名词,你只要理解我今天列举的常用名词就够了,后面在工作中你可以再慢慢积累,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我还想再多说几句,有些同学一看到技术知识,就很容易一头扎进去。但是这些名词在转行初期,你只需要做到知其然就可以。因为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善于把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所以我们学习这些专业名词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推进工作,更好地完成业务目标,实在没必要把它们的来龙去脉研究透彻。

当然,成功转型后,这些技术知识我们也要进行精进。不过,那个时候,在具体业务的场景下,你就会有更明确的学习方向了。同时,有了算法同学的帮助,你的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我将今天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了如下所示的思维导图,来帮助你加深理解与记忆。

课后讨论

结合你自己的工作经验,你觉得哪些业务场景属于泊松分布,哪些业务场景属于正态分布呢?

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思考和提问,我们下节课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