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在这一年中介绍一些总部在西雅图,或者研发中心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西雅图的IT公司。这其中除了微软和亚马逊这样的大鳄以外,还囊括了诸多在不同领域取得一定统治地位的公司们。

今天的主角是Zillow。对于在美国购买房子的人来说,Zillow和Redfin是两个最常用的网站,但这两家公司的赢利模式完全不同,因为Zillow主要依靠广告和订阅来赚钱。

此外,Zillow的行事风格也非常有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买买买,再买买买,继续买买买。具体来说就是,Zillow通过不断收购自己领域相关的创业公司,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公司买着买着就撑不住了,消化不良了。因此,一个通过不断买买买来持续壮大自己,还不怕消化不良的公司,在整个IT界是很少见的。能够不断买买买而壮大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Redfin本身就是个房地产中介,它使用先进的IT技术来提升房地产销售业务,其竞争对手是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房地产中介公司,这些地产中介主要是传统的公司,有的甚至有上百年历史。

而Zillow本身并不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而是一家信息整合公司。Zillow的做法是把各地散落的房地产信息都整合起来,然后提供给美国各地的各大房地产中介公司使用。

理论上来讲,但凡是Redfin的竞争对手,包括Redfin本身,都可以是Zillow的衣食父母。

具体来说,Zillow的做法主要是把Redfin视为竞争对手的那些各大传统房地产中介公司们,都搬到Zillow这个平台上来,给它们提供类似Redfin的现代化IT工具,从而使之能够在和Redfin的竞争中活下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Redfin发展得越好,对传统的房屋中介公司们越有威胁,就有越多的公司和在公司工作的房屋经纪人来使用Zillow的服务,并给Zillow交钱。

Zillow成立于2006年,创办人是理查德 · 巴顿(Rich Barton)和劳埃德 · 佛林克(Lloyd Frink)。

其中,巴顿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创业人。他创办或者联合创办的公司还有著名的旅游公司Expedia、招聘和企业评价公司Glassdoor等,并且创办了网上旅游招聘共享网站Trover。这是一个可以大书特书的人,他连续创业,不断成功,他的成功改变了很多行业,我想也许他以后还会继续成功。此外,他也拿过无数个奖。我很遗憾从来没有见过他本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有这样的机会见见本尊。他的故事估计需要专门立文才能好好讲述,但是今天他不是我们的主角。

说回正题。在成立之初的几年中,Zillow做得老老实实、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称道的地方。但是“房地产信息整合平台”这个光环,还是让Zillow赢得了一圈投资人的青睐。

于是在经过5年的发展以后,Zillow于2011年7月正式上市。由于之前就有诸多期待,上市当天,股票就被抢疯了。大家貌似都很看好它的业务模式。

但事实上,Zillow上市前做生意一直小心翼翼的,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可怕,也不希望别人察觉它的野心。而它的野心在上市之后很快暴露出来,Zillow一下子有钱了,也说不好是以前就定好的策略上市后开始执行,还是说上市以后发现可以大把花钱了,它展开了一条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疯狂收购的扩张道路。

Zillow的收购道路是这样的:2011年刚上市就先收购了Postlets,也有一说是上市前就收购了;接下来到了11月,再次收购Diverse Solutions,这次交易价是780万美元;2012年,Zillow再次把手伸向了RentJuice,收购价高达4千万美元。

这个时候,地球上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Zillow继续收购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创业公司了。一个月以后,Zillow又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HotPads。

让人不解的是,Zillow到底是怎样做到收购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然后又迅速地整合进自己的数据平台的?我想这个答案应该值1亿美金!

这次收购之后Zillow终于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时隔差不多10个月,就再次出手,这次是5千万美元买下了StreetEasy,创历史新高。

正当大家以为这可能是Zillow能买下的规模最大的公司时,Zillow开始甩出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宣布收购Trulia!

当时Zillow是美国房地产信息平台的老大,而Trulia则是老二。Zillow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Trulia,而这次合并估计是蓄谋已久。这两家公司的合并正式确立了Zillow在房地产信息和广告市场的寡头地位,其他竞争对手从此再无翻身之力。

Zillow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收购。而这次收购应该是Zillow历史上最大,也是整合最不易的一次,所以这次对外界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整合完成时间。然而,半年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整合来说依然是非常非常快。而在完成收购的同时,Zillow还顺便买了Retsly,把脚顺利插进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

合并完Trulia之后,Zillow变得越来越开心,又买了Dotloop和Naked Apartments。在大家觉得这场收购应该差不多的时候才发现,Zillow又买了一家叫作Bridge Interactive的公司。在买买买的路上,Zillow越走越远。

整个Zillow的发展史,在上市以后就是一部“买买买,继续买买买”的过程。借此,Zillow建立起了非常宽广的“护城河”。

这条“护城河”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市面上做类似房地产数据的公司,都没办法逃离Zillow买买买的魔爪,另一方面是它由此建立起一个比很多传统的房屋买卖代理公司更强大的数据体系,更便捷的服务方式。而且,自从Trulia在市场上“消失”以后,Zillow已经不可能再让另外一个类似规模的竞争对手诞生了。

Zillow在不断构建“护城河”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从房屋买卖发展到房屋租赁市场。

如果我们说Redfin的模式是自己做大,通过和其他传统的房屋买卖代理公司比拼,进而取得更多的房屋销售业绩来赚钱的话,Zillow的做法是想办法用类似于Redfin的计算机平台,去武装一个又一个传统的房屋买卖代理公司,让这些传统公司的业务有和Redfin匹配的工具去支持。

因此这些人其实都给Zillow交了钱,并且只要Redfin继续存在和扩张,这些传统的房屋买卖代理公司,以及房屋租赁公司等和房屋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必然要继续使用Zillow的业务来武装自己。Zillow的这种想法和商业模式,注定了它的受众要比Redfin大得多。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苹果和微软的战斗。苹果的机器很牛,而微软的操作系统一直很努力地追赶苹果的体验。然而架不住微软是给各大硬件厂商提供操作系统服务的,而苹果则是用自己优异的操作系统给自家的硬件服务。历史已经证明,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上的Redfin和Zillow,尽管比喻并不合适,我总觉得有点像苹果和微软当年的路线。

可以看到,这两家公司盈利模式迥异;而且,不仅仅盈利模式不同,盈利规模也很不一样。Redfin无论是盈利的速度,还是烧钱的速度,都远远落后于Zillow。而Zillow这种买买买,然后再买买买,然后继续买买买的发展道路,在整个IT领域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必须说,目前来看Zillow这家公司发展得很成功。加上Redfin上市以后有大把钱可以继续去和传统的房屋代理商斗,房屋代理商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使用Zillow的服务。可以说Redfin发展得越好,Zillow越有发展的空间。这两家公司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某种默契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