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毕竟投资者都希望可以从投资里获得回报。
但是,现实中一个企业也并不是从成立的第一天就能盈利的。投资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会从很多方面去判断这个企业未来到底有多大的盈利潜力。
盈利潜力和能力在某些时候是同等重要的东西。但是归根到底来说,这都是在讨论未来能否赚钱的能力。
社交作为一个创新的方向,在上个10年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Twitter作为社交平台里和Facebook并驾齐驱的公司,自然也赢得了无数的关注。无论从公众层面还是投资人的层面。
Twitter公司最初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主要体现在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平台。无论是用户数量的增长,还是用户Tweets的增长,又或者是用户口碑的增长,都在一段时间里让投资人排着队送钱。这是因为按照以往投资人的经验,这些东西最终都是可以换算成钱的。
可是,投资人却忽略了,这些东西要换算成钱,需要一个转化的模式。比如雅虎可以通过显示广告把自己的网站点击变成钱,谷歌的搜索广告可以让庞大的搜索人群变成钱。
Faceboo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的也只是用户群,却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变成钱。后来,他们在移动端广告发力,引入了“内容即广告”的概念之后,庞大的用户群才转化成了广告收入。
而在Twitter的发展过程里,对于Twitter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公司几个创始人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连产品能做什么都不确定,自然也没有明确的变现渠道。
在Twitter的发展过程里,创始人之间忙于争斗,没有一个创始人有能力让Twitter有一个从庞大的用户群变现的途径。即使是有途径,也是其他公司早就玩过的老套路,并不适合Twitter,更不是最行之有效的变现途径。
这样一来,公司在发展,用户在增加,烧钱的速度也在增加,等到投资人都失望了,Twitter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Twitter解决盈利的问题就是换CEO,并且董事会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没能为公司带来盈利,投资人的回报看不到前景。这个理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合理。
但是细想一下,这也是一项冠冕堂皇的罪名。董事会的成员无非是创始人和投资人。Twitter公司发展初期,是创始人埃文 · 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掌管大权的。后来创始人之间的影响力好像都不管用了,有的只是投资人渴望盈利的诉求。
盈利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指望简简单单换个CEO盈利就滚滚而来,这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董事会还是CEO们,虽然都在努力地做出要盈利的样子,这些人没有花应该花费的时间去想想,到底怎么样才算Twitter盈利的正确之道。
这个锅,我想董事会和CEO都需要背。董事会每次换CEO,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草率。换下来的人固然不见得有能力把公司带向盈利,换上去的那位好像也没有能力把公司带向盈利。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董事会换人换得不亦乐乎,却没有认真谨慎地思考要不要换人这件事情呢?
不过,CEO确实是需要带领公司赚钱的,但是Twitter的历任CEO似乎都没有这个能力。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在那个位置上,有时候想想也是种悲哀。
无论如何,Twitter的创业团队,相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实在复杂了很多。这种复杂不仅仅是创业团队成员本身的问题,更是团队之间人和人关系的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Twitter被发明出来,创业团队却不知道Twitter的未来在哪里,要怎么样去盈利,而是让Twitter野蛮生长。
创业团队不去努力发展公司,却玩起尔虞我诈,你开除我,我开除你的游戏。这种情况下,这个公司还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多少是一个奇迹了。我们只能说,在风口浪尖上,猪也是会飞的。但是等风停了以后,就很容易看到是真凤凰还是只是头猪了。
作为一个公司,赚钱是根本,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赚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现在大把盈利。比如说制药公司的药卖得非常好,现在就能看到钱。这种公司也许不一定有特别大的增长空间,但是投资人也不至于血本无归,这一种也是很多传统企业的做法。
另外一种是画大饼,现在不赚钱,但是将来赚钱的可能性很大。画大饼最著名的是亚马逊。亚马逊每次赚到钱都拿去扩张,所以亚马逊的开销一直很大,最后的净利润却很难看。
不过亚马逊的扩张是实实在在的,它在每个进入的领域,都开始霸占市场。所以大家也都相信在未来亚马逊不但能赚钱而且可以大把的赚钱。
我想,很难说哪种模式比哪种模式更好。但是Twitter的方式是不断烧钱,却不能告诉大家如何盈利。这可能就是Twitter一直不停换CEO,股价却一直往下跌最根本的原因。毕竟,只有盈利才能最终支撑一个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