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许健。今天我们聊一聊如何避免信任危机。
前面我用了两节课的内容,带你学习了高压对话和没法双赢的冲突怎么应对,其实还有一种冲突管理的视角我们很容易忽视,那就是发生冲突本身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因为冲突引发信任危机。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今天谈的很多冲突都是在工作中的冲突,大家都是同事,也就是说大家在大方向上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所在的部门能够更好,公司能够更好。但是信任出现问题就不一样了,这会导致互相猜忌,而且是往不好的地方猜忌,冲突就会愈演愈烈。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稳住信任这块基石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后面的学习。
透明度很重要,因为它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条件。工作中,常常会因为信息不透明引发信任危机。双方看到的信息不对等,就容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看法,还可能因此无端地升级矛盾,导致事情向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缺乏透明度,就容易被别人误解呢?接下来我就说个真实的故事,带你体会一下。
很多公司都会有研发新功能和继续线上支持这两件事同时干的情况,去年我们上海的云计算部门也面临这个情况。有过类似经验的朋友就会知道,双线同时进行的压力有多大。
那时我们的客户对线上系统的抱怨越来越大,我们这些上海的经理也觉得线上系统的问题很严重,却没得到总部领导足够的重视,因为新功能的开发一刻也没有停止。当时正好赶上了总部云计算总监A的休假时间,测试系统一切换到新系统,客户的不满直接捅到了CTO那里。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只好停掉所有的功能开发,全员做系统加固,三个月后,部门重组,副总给云计算安排了一位新的领导Y,今年年初,前面提到的那位总监A自己离开了公司。
后来我才震惊地发现同样是这件事儿,总部有些同事的解读却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他们是往上海方面有预谋的方向想,如果不是我到美国出差,我觉得我完全不会想到这样的理解方向。
这件事儿他们是怎样解读的呢?上海方面的经理因为无法说服总部领导加固现有系统,所以故意夸大了线上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测试环境切到新系统的初期,上海方面在已经看到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切换力度,这是有意把问题暴露到CTO级别。还有人认为上海是对那位休假总监有意见,想借此拿掉他。
故事说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去纠结当时谁对谁错了,我更关心的是以后怎么处理类似问题。有什么系统性的方法来避免发生类似的误解,对症才能下药,其实发生误解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执行透明度。我复盘了一下,其实有这样两个关键事项,我们本该做好的:
第一,有问题早暴露。系统可靠性问题,我们应该直接召开云计算经理会议,把数据摆在桌面上,并且直接提议要停掉新功能开发。如果更进一步,我们早就应该把线上系统出问题的趋势摆在桌面上,最好在A休假之前就应该这样做。
第二,扩大知情范围。像测试系统切换这样的重大决策,应该把切换计划跟美国总部同步后再实施。不单单是跟总部的云计算部门沟通,还应该跟客户也过一下计划和切换条件。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建议系统切换前后每天同步状态更新报告。
想清楚了这件事,我又往下推演了一步,想了想执行力度不透明造成的不信任,是不是在这次事件之前就埋下了呢?那么有什么更通用的方法,能够提升工作透明度呢,我这里给你梳理了两个要点:
重要的问题,特别是牵涉到人的问题,用邮件来回交流不如打电话沟通,而且最好是视频电话,当然,如果能和对方面对面坐在一起谈最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邮件沟通是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反馈的,也体会不到沟通对象说话时的神态。因为得不到及时反馈,有些问题我们就没有办法及时澄清,这样就给猜忌留下了发酵的时间和土壤。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在这个问题上踩过“坑”,下面我就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们公司在流量控制方面实行了两套方案,分别由A和B两个部门负责开发。短期来看因为这两个部门负责的模块不同,暂时不会发生直接冲突,但是考虑到长期发展,最后一定要面临两个方案二选一。刚好我去美国出差,A部门领导找我讨论这个问题,他建议我本着为组织利益考虑的原则,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于是我回上海之后写了一封表达自己观点的邮件,然后把邮件发给了A和B两个部门的领导和副总。邮件发出的第二天,总部另一位领导Y打电话给我,和我说B部门的领导看了邮件很生气,他给我电话不是为了说明孰是孰非,只是为了指出这里面的沟通有问题。Y建议我以后对于重大问题不要写邮件了,最好当面谈。
很巧的是,当初建议我遇到重大问题最好当面谈的领导Y,后来成了云计算部门的一把手。上任后他对我说:“许健,以后我们合作,我很希望你有想法的话当面跟我说。”
有了前面和领导Y的“重大事情当面谈”这个默契,后来有两件事,虽然我觉得他听了会不高兴,但是我还是当面把话说清楚了。
一件是平台安全的事,我本着组织利益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考虑,想要安排Y这条线上的一名高级别员工去支援别的部门,当面沟通后Y同意了。
还有一件是Service Mesh的事情,我和Y说我越来越觉得我们没有汲取过去这么多年的教训:不把手上的现有系统做扎实,就去启动新系统,这会导致我们精力分散。我能感觉到Y听后有些不高兴,但是Y也没有反驳我。
我自己做了一个复盘,发现其实这几年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问题,我通过邮件交流而不是当面沟通的通常结果都是造成误解。这些问题不是一两件,它们最终消耗了我更多精力去处理。
这里我多说两句,实际我们和别人当面沟通,特别是找领导沟通的时候,还是会紧张,担心领导不高兴。
我的建议就是,把自己的态度摆明,比如说为了跟着领导好好干,我就是需要知道领导的期待;要是和领导的观点不一致,我会私下和领导做沟通,坦诚相告,如果领导没有认同,我会保留意见,对外还是会按照领导说的执行。
信任都是依靠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一点点建立的,那前面讲到的透明和当面谈的原则,该怎么具体落实呢?接下来我就从和部下沟通、和领导沟通这个角度给你详细讲一讲。
你要知道,没有部下会喜欢跟领导冲突,因为和领导相比,部下是弱势一方,所以跟领导冲突部下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作为二线经理,在已经能够感受到部下不满,甚至被部下当面顶撞的时候就要提高警觉了,因为很有可能部下实际的不满,要比他表现出来的严重得多。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给你讲一个具体的故事。
我部门有一名经理X,我一直很看好他的能力,觉得他完全可以独立负责一块项目,而且是在整个基础架构部门都有关注度的项目,所以我一直在找他沟通,希望他选定一个项目并确定业绩指标。
后来X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许健,其实我不大喜欢你这样给我压业绩指标的,我更喜欢自己安排自己的目标”。
在X给我这个反馈之前,我已经连续数次跟他谈了定指标的事儿,但是迟迟没有进展,我心里也能感受到他并不认同,不然按照他平时的做事效率早就应该贯彻执行了。
我找到他,对他讲清楚了我的决策思路,也让他讲清楚他的意见,在我看来我们俩有不同的意见事小,但是有意见分歧不当面谈清楚事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事儿弄得不好就会演变成:我作为经理说的话,部下不反对,也不按我预期的执行,那我会不会往部下不尊重我的方向想?而部下其实内心不认可领导的意见又被领导强压,部下会不会往他在领导心中是不是信得过的人这个方向上想?又会不会往领导根本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方向想?
回到我和经理X的沟通,我之后了解到X从小就在家里挑大梁,很反感别人帮他安排事情。基于这个了解,后来我跟他说了两点:第一是我不给他定指标,但是他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第二是我希望他对于我们之间的沟通,不要存在心理负担。也就是我希望他跟我说话时不需要准备,我找他说话我也不想准备。
我们把话说透了以后,沟通就顺畅了不少,我能明显感觉到X在处理一线问题的时候,很好地掌握了度,很多事情他自己处理掉了。如果什么事,他觉得需要我知道,就会主动抄送我;如果需要我介入,他也会第一时间当面找我谈的。而最初我找他沟通的问题呢,他也明确跟我说了,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但他也需要一些时间来想清楚他自己的目标。
但凡是有些能力和想法的部下,就不大可能对领导所有的决策都认同。其实不认同不要紧,问题就出在不认同,然后又不跟领导做充分沟通,只是自己在那里瞎想。特别是把领导往坏里想,这就埋下了一个祸根,不要以为这个祸根能藏着住。
接下来我们跟领导还有很多交互,还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这个之前埋下的祸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事情的解读。到了发生冲突的时候,再要修复你和领导的关系代价就大了。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电视剧里那些上下级反目的故事,其实也在各个办公室中重现,只是激烈程度不同罢了。
我的领导对于组织安排有她的想法,对人的潜力和发展也有她的看法,这些看法我有些也不赞同。问题是有时候我脑子里也飘过一些危险的想法,比如老板是不是要平衡下面的组织,老板是不是跟兄弟部门更亲一些而跟我们不是很亲……后来我很快把这些想法去除了。
你一定会好奇,我是怎样去除那些危险想法的。其实是我和部下发生的一件事儿给我带来的灵感,也是因为这件事儿,我觉得自己更能体会我领导的初衷了,下面我就来给你说一说。
故事是这样的,我基于保证线上系统的稳定性这个逻辑,将两个高级别员工从新系统调往线上系统,并拒绝任何现有系统维护人员投入到新系统开发中。负责新系统的经理就觉得自己的团队在新系统上做得很累,正是需要我支持的时候,于是跟我抱怨。
有一次我和这位经理激烈对话中,他提出想自己去找老系统的维护骨干谈,我说了一句不要动我老系统的骨干,那是我的根本。该经理一下子就火了,对我说老系统的骨干是你的根本,那我就不是喽?我们做新系统的人就是后娘养的?!
事后我回顾这件事,我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什么问题,我承认“根本”这个词用得欠妥当,但是这位经理质疑我对他和新系统的人员的公正,把他们当后娘养的绝不是我的初衷。我很不喜欢他这样看问题的角度。
那将心比心,我该怎么理解我的领导提出的组织调整建议,还有平时对我说的话呢?
我的结论就是:一定要积极正向地去理解问题。永远不要怀疑领导的初衷。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做子女的又为什么要去计较父母在一时一刻对某个子女好一点呢。
什么是积极正向的理解呢?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问题,试图理解领导的想法。如果理解不了,就找领导好好地谈一下,问清楚领导的用意。每个公司的文化不同,至少在eBay,我就是这么做的。
这里我假想一下,假设我不在eBay ,假设我的领导真的是对我有意见,那现实一点想,我把心思花在怀疑领导的初衷上有意义吗?
我觉得没有意义,这样只是徒添烦恼。而且自己把握不好的话,还会让领导觉得我对他有意见,那我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如何修复跟领导的信任上。其实说到底很简单,就两条路,要么我不认可就选择离开,要么我积极看待,然后着手提升和领导的信任。
这里我再次提醒一下,要是想跟领导谈有冲突性的话题,我们一定是要单独去找领导谈,切忌纠集了几个认同了自己观点的人一起去找领导谈。因为这样做,弄不好就会被领导理解成“逼宫”。
今天我们谈了解决冲突的基石,也就是信任。信任的保持首先需要决策和执行透明,不然就容易给猜忌留出滋生的土壤,在上面长出误会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甚至会升级成冲突。
如果你发现同一类冲突反复出现,你就要认真思考它的深层次原因,才能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往往这些深层次的原因都跟信任有关,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具体怎么做,才能稳住信任这块基石呢?
首先我们要提升工作透明度,通过执行和决策两个维度的透明化,降低因为不知情引发的误会。其次,就是重要问题当面谈,把猜忌扼杀在摇篮之中。有了这两个原则,作为二线经理,我们还要和部下、领导培养好信任关系。
对于部下,我们要把话讲透,不要让部下猜。我个人很不喜欢《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老给部下打字谜的管理方式。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下,我们对性格强硬的员工更应该直话直说,不要遮遮掩掩,因为有话直说,才会给人以一种君子坦荡荡的感觉,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对领导的安排有不理解的,不要去怀疑领导的初衷,如果实在想不通我的建议还是应该去找领导当面谈一下。在之前的文章向上管理中我也提到过,跟领导相处要有感恩之心,抱着支持的心去提反对意见,对外要维护领导权威。
总之,信任的积累就像在一个玻璃鱼缸里垒小石子,需要很久才能垒满,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敲碎鱼缸,前功尽弃。希望这一讲的内容,能带给你一些启发,把冲突引发的信任危机提前化解掉。
1.作为下属,如果你对领导的决策有不同意见,你觉得自己不主动和领导谈清楚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我们做个换位思考,作为领导,你觉得自己的部下在跟你意见相左时不和你充分交流的原因是什么?你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改善呢?
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对于信任管理这个话题的经历和疑问。如果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