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四火。
简历,有多重要?我听说过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说,简历非常重要,因为简历就好比是人的脸面。未见其人,未闻其声,先读简历。从简历这短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候选人的诸多品质,而简历如果不过关,下一步的求职面试就根本无从谈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简历作用很小。如今简历包装的成分太大,上面的信息夸张的情况随处可见,作为面试官,还是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观察,候选人在面试中的表现才是实打实的。
那么,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其实,这两种陈述都有道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背后的认识并没有多少冲突,主要是因为人们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事实上,我问过多位面试官,大家对于简历重要性的分歧也很大。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简历,而我的视角,更多的是以面试官的身份,结合面试和评估候选人这一方面为你做讲解。
面试前,一般招聘专员(recruiter)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法审阅简历。他们会根据简历上的内容,以及和候选人电话、邮件沟通得到的信息,来确认候选人跟职位确实大致匹配,而且,在很多公司,他们还会先确认一个候选人的参考级别。
但是,他们通常不具备技术背景,因此对于软件工程师候选人,面试团队需要审视并且确定职位是合理的。
在OCI,Bartender(技术负责人)需要在做面试计划的时候过一遍候选人的简历,确保职位和默认级别大致没问题。
比如说,一般1~3年软件开发经验的候选人考虑定位到OCI内部名为IC2的级别。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整个面试团队的面试官,就会对应着这个默认的职位级别衡量和评估候选人,一个离谱的定位会导致后面整个面试和评估的逻辑体系坍塌。
此外,我们经常会听到候选人说,“我现在的级别虽然只是xx,但我‘即将升职’”,这样的信息通常我们不会考虑进默认级别的评估里。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明确,没有足够的参考价值。
在面试之前,浏览简历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实际的背景数据,比如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有没有获奖和专利、有怎样的工作经历等等,但是这样的过程,基本上早就经过了专业的recruiter们的法眼。
Recruiter就是候选人和团队接洽的桥梁,在大多数公司,recruiter会把简历和候选人的材料发送给目标团队的招聘经理;还有些公司,这一步做得更为开放,recruiter会把通过他们审阅的简历,放到公司的平台上供各个团队的招聘经理取阅,优秀的候选人往往会引起好多团队的兴趣,之后recruiter会让候选人挑选其中的一两个团队进行下一步的面试。
无论是哪一种,大多数面试官拿到简历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做什么实际的简历初筛了,因为recruiter和经理已经把这件事做完了。但是,Bartender一定要独立地过一遍简历的大致内容,主要是关注一些技术背景和职业经历等信息,如果有一些重要的疑问,需要在面试的过程中得到解答。比方说:
1.候选人说他有5年软件开发经历,但是简历上显示其中有一年他的职位是软件测试,还有一年的空白时期;
2.候选人的项目背景基本全是后端开发的,但是这一次的职位却是一个前端的Team Lead;
3.候选人最近这两年的职位是团队经理,但是这次面试的是一个资深开发工程师的职位。
面试官找到这些重要信息以后,就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加以关注。例如,对于上面的第2个例子,需要重点覆盖一些职位必要的前端技能。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重要的角色,由于对候选人要求较高,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简历中的背景信息,更严苛地寻找候选人。
比如说,如果是一家小企业,或者是大厂的新部门,要招一位相当资深的工程师,需要这个人带团队和主导一个新项目,这个人的简历,需要足够“亮眼”(比如作为骨干做过相关产品、有所属领域的专利、毕业于名校对应专业或是有相关的开源项目的开发经验等),证明他具备这个职位职责所必须的潜力。
对面试官来说,候选人的简历不仅仅是一篇短短的文字,而可以看做是候选人的“上下文”,从这个角度来说,面试就是考察上下文和目标职位匹配程度的一个过程,而简历的内容就为考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和切入的点。
我们在专栏中已经介绍了,简历是一个用来深挖候选人对于项目、对于系统理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具体怎么挖呢?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简历中的“具体事实”,而非“模糊描述”。举例来说,候选人的简历上说:
性格开朗、乐观,沟通能力强,乐于主动帮助同事。
这样的文字,就更偏向于“模糊描述”,更何况,性格具体如何,还是面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内容更有说服力。面试时间如此宝贵,对于这样的描述,技术面试官基本上可以跳过。
而对于“具体事实”,最常见的一类内容,就是项目了,比如说:
带领一个3人团队,半年时间完成了公司内部上千人使用的工时管理系统,前端使用Angular技术实现,application层使用Spring + Tomcat搭建,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这样的文字,无论多么简单,都是我们面试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而这些分项,每一条都是一个可以用来深挖的好方向,这就要看面试官的考察重点了,这部分我们在专栏中已经介绍过了。
另外,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年来的简历,质量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那些说空话、套话的简历越来越少,而陈列具体经历的简历越来越多。
一般说来,越是资深的候选人,他们的简历中,“职业经历”的分量就越重。可能很多面试官理解这一点,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加以区分。
我记得我刚参与面试没多久,有一位老面试官教了我一个技巧,对于老兵,他们的简历要仔细挖,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的简历确实有东西可挖,项目也好,软件系统也好,往往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另一方面,挖他们的简历,也是对于他们的尊重,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其中的第二点当时就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了,一开始不太理解,但后来细想确实有一定道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至少,经过我的检验,别的不说,这种做法往往能够调动起来对方的情绪,候选人饶有兴致地介绍他的某一段经历,而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展开讨论,并顺着向下挖掘的信号。
那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对于战场上的老兵来说,一种属于他们的自豪感,就是他们的经历和功勋。对于软件工程师候选人来说,做过的项目也好、系统也罢,这些一样是他们宝贵的经历。
而且,别忘了我们说过很多次,面试是双向的,在面试中,我们并不只是采集数据评估候选人而已,而是还要向对方展示出面试团队求贤的态度。毕竟,当你在反复强调希望候选人加入团队的时候,却对他在简历上的背景和经历毫无兴趣,这显然是有些不合情理了。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很大比例的简历都有一些对于技术掌握程度的描述,比如说,“精通Java”、“熟悉Spring”、“熟练掌握JavaScript”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择其一二进行确认,一般最好鉴别的就是其中掌握程度最高的那几个。
比如说,既然说“精通Java”,如果面试官也对Java有一定深度的了解,那么就可以询问一些关于Java技术的知识了,而且这样的问题可以具备一定的深度,毕竟“精通”这样的标准已经在简历中明确了。
通过两三次这样的考察,我们有时候就能发现一个形成“模式”了的数据点——如果候选人都能够很好地回答,那么他很可能在简历中,对于这些技术掌握程度的表述就是准确的;反之,如果候选人的回答,显示出他并不“精通”他宣称精通的技术,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候选人很可能在简历中对于技术掌握程度的内容,不够可信,或者说是要打折扣的。
这样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探查候选人技术深度的数据点。需要说明的是,这和我们第3讲中说的,避免问“知识性问题”不同,因为这是一个候选人在简历中明确了的擅长的技术领域,对于这次的面试来说,并不存在“随机性过强、普适性较弱”的问题。
再举一个我自己经常实践的例子吧。如今“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了,很多候选人的简历上也写有他擅长的领域包括了分布式系统。那么,我有时就会问候选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别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能够回答好的候选人其实不多,而大多数人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自己对于“分布式系统”这个词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不少候选人甚至直接把一个Server集群就等同于分布式系统的定义了。
根据候选人的回答,我大致就对后续进行的系统设计等考察心里有谱了,无论是问题的展开,还是难度的控制,都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通常在面试后,包括面试后的决策会上,我们是很少再把候选人的简历拿出来讨论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再回看候选人的简历,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其中之一就是在给候选人定级出现纠结的时候,候选人的简历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内容来源。
还记得我们在第11讲的决策会定级部分的时候提到,对于候选人的评估,包括这样两个部分:
1.候选人的背景和经验;
2.候选人的面试表现。
这样两个部分中,而前者的数据来源之一,就是候选人的简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OCI,决策会无法达成共识,因而Bartender将面试的记录,送往专门处理这种特殊案例的“招聘委员会”,那么候选人的信息,特别是他的简历,就是其中必要的材料之一。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数据来源,始终是起辅助作用的,最重要的数据,还应该是我们在面试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
今天我们根据面试前、面试中和面试后的顺序,介绍了“简历识人”的要点。希望你能够体会到简历在面试过程中,特别是文中提到的特定情形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好,我是四火,我们下一讲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