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本周作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经纬创投董事总经理熊飞。熊飞曾先后在腾讯和阿里巴巴担任产品经理,负责过腾讯网社区产品的设计及策划、B2B收费类产品、企业级电子商务等产品工作。2011年,他加入经纬中国,负责考察、筛选及评估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机会。这一次,我们和他聊了聊企业级服务领域的创业。
A:这个很清晰,我也是蛮赞同的,之所以这样说有几个原因。
首先,任何行业的春天都是需求驱动的,to B的一个必然的驱动力就是人力成本逐年的快速提高。5、6年前,一个人两三千一个月,一台电脑五六千,现在反过来了,人才越来越贵,电脑越来越便宜。
其次,各行各业系统性进入供大于求。也就是说,5年再往前,你生产出来产品就可以赚钱,大家就拼命的建工厂,扩销售团队。但是现在大家想的是,我的良品率怎么提高一点,或者我的销售费用怎么再下降一些。这些要靠软件来解决。
再次,80后的CEO、掌门人开始接班。因为第一批80后也快40岁了,很多民营企业的掌门人都是80后了。对于他们来说,利用软件信息化来管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开发者来说,有几个领域是很大的机会。第一个是数据,因为数据每年都在翻番的暴涨,基本上我觉得每三年10倍,可能10年后就一千倍了,过去的技术栈已经很难去服务好未来的架构了。数据还有了新的各种各样的格式,比如图数据,IOP的数据,所以我觉得数据无论是从它的规模,还是实时性,还是新的数据格式,创业都有巨大的机会。
第二个,新的技术架构,比如说容器的生态,比如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新的架构,在这些技术架构里边不管是做安全,做运维,还是做各种各样的这个架构下的产品,都有很多大的机会。
第三个是机器学习带来的一些机会,比如机器学习带来的安全的机会。还有机器学习在商业上的应用,可能通用的商业应用像人力、CRM目前创业机会没有那么的大。但是在垂直行业的商业应用,比如农业、金融、医疗,机会都非常大。
A:首先是要先人一步,因为企业级创业基本上打磨产品,做出一个不错的产品,至少要一到两年的周期。如果等风口来了再创业,一两年后产品出来已经赶不上了。你得先人一步看到这个所谓的风口,比如说两三年前做分布式数据库或容器生态的创业,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判断力和格局。
然后,要找到自己独有的经验。我觉得企业服务级创业不是20出头的年轻人能做的,它需要你过去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比如你原来是在京东做电商相关的大数据,或者原来在阿里云做实时数据,在这个领域有一流的经验,你去创业其实是一个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快速的产品化,快速的形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第三,必须要是个大市场,而且必须是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说实话,技术创业怎么都能创,比如说我做个小的数据采集也可以,我做个小的集成公司也可以,但这个意思就不是太大了。所谓大市场是说,你能不能做软件定义存储,能不能做在线数据分析,能不能做分布式数据库?必须是个大市场,才能最后做出一个大公司。而且呢,要避免把这个事情给科技化,它本质上是一个产品化的东西。产品化指的是,我有个引擎特别厉害,但别人肯定不是想买个引擎,别人想买的是一个数据的方案,这个数据的方案怎么能够解决他的问题,这个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有一个投资的观点是:创业的天花板比创业的增长速度要重要几十倍。这个怎么理解呢?就印证了我说的大市场。你看京东2004年成立,当年的GMV大概1000万人民币,2016年大概是9000亿人民币GMV,12年涨了九万倍,大家觉得特别厉害。但是客观来说,年化增长只有150%。你只要每年涨150%,12年就九万倍了。现在很多人觉得,我每年要涨150%,300%,500%,殊不知你的天花板在哪里。因为增长是一个复利效应,就算是每年100%的增长,10年也一千倍了,一个一年5000万收入的公司,10年之后能做到500亿的收入吗?可能对99%的公司来说是天方夜谭。所以你现在最重要的事不是说我今年把增长从100%提到150%,而是可以把增速降一降,全力投入到未来把天花板再提高10倍的工作中去。
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大市场,因为如果不是大市场,可能投完之后三年四年,还是每年有几倍的增长,感觉也挺爽的。但是三四年之后呢,就没增长了,因为天花板到了。反观大市场,可能有些公司每年翻番的增长,早期还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三年五年之后这个公司很快就做得很大。
A:早期的种子客户,我觉得要符合几个条件:特别痛,不怕死,不怕麻烦。
“特别痛”是最基础的。你换位思考,我是个还不错的企业,我为什么要选一个初创公司的产品呢?公司特别小,我还担心它倒了。一定是他特别痛,你的产品刚好能把他特别痛这个事解决的特别好。
第二个“不怕死”。过去已经痛的不行了,再不上你的东西,他的业务也要崩掉了,或者是他天天写脚本,自己也崩溃了。你这个产品不是很成熟,没问题,上。
第三个“不怕麻烦”,也是因为特别痛。产品没什么像样的界面,都没关系,咱们赶快上。
我觉得千万不要去找那些所谓大公司,好像付钱能力很高,但是他没有那么痛,又怕死又怕麻烦。我经常说,你早期客户一定要去找产品价值高的客户,而不是商业价值高的客户。他虽然可能只付你二三十万,但是他特别痛,他比你还着急想尽快上线,这个是最好的客户。锻炼了产品,锻炼了业务。
创业公司很容易掉进“贪大求快”的坑。贪大就是特别想做大客户,大客户有几个问题,第一它流程特别长,把小企业给拖死了。第二,大客户需求多,很容易变成一个定制化项目。第三呢,大客户往往反应不敏捷,你跟他搞半天,其实最后是没有口碑的。
求快指的是什么?很多公司容易做着做着就做项目去了,比如有一个客户给我提了100项需求,我现在的产品只能满足30项,但是我一看,这个项目两百万,我就干了,70个需求反正先定制化帮他解决了,这一搞就把自己拖死了。反过来,给我四五十个需求的客户只能付我30万,但这个才是真正磨产品和产品化。我觉得最优秀的公司都是产品化的公司,你什么时候听过Oracle给你做定制?没有的。一点一点的通过时间去做产品化积累,才能通过产品化做到最牛的公司。
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去迎合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大家都是说马上要有收入,但是好的产品其实是需要磨的,产品一旦出来了,快速地验证了,融资就会变得非常顺利。所以早期大家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避免贪大求快,所有的精力应该集中在我们的产品能力怎么快速提升,怎么把产品化越做越好。这是最高的目的,而不是收入、PR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