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箴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TGO鲲鹏会台北分会学习委员游舒帆,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流团队必备的商业思维能力”这一系列文章。
这是本系列最后一篇文章,今天要来跟大家聊聊敏捷力。敏捷这个词在互联网爆发成长的这些年,早就已经被谈到过火,但这么多年观察下来,我发现敏捷这词被过度的曲解与滥用了,怎么说呢?
对敏捷错误的认知,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在长鞭效应的影响下,流程最末端的研发团队与程序员们,却必须以超时工作来填补因为项目的不断变更而衍生的额外工作。身为技术领导者,千万不能以这种错误的敏节观念做事,否则最终将累死自己,也累死团队。
若你想了解敏捷真正的精神,我建议你看看agilemanifesto.org上所述的敏捷12原则。
拉回主题,为何我将敏捷力放在商业思维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几篇谈到的内容:
总结一下,数据力,让信息一致且透通;运营力与策略力则有效的凝聚了共同的方向与目标,三者对于企业的敏捷性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曾在台湾敏捷峰会上与大家分享一句话,在这也分享给大家:“如果敏捷走不出技术团队,就不可能真正敏捷”。若我只在研发团队内推动敏捷,成效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外部的其他人,总是会成为我们走向敏捷的阻碍。
因此,为了强化团队的敏捷性,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我将团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归属于产品团队,另一种则划分到功能部门,每个部门由一到两个产品经理负责,让产品经理们可以深入的参与到公司的各个业务过程。
当研发团队与业务团队能更紧密的参与彼此的工作,绩效也互相挂勾时,默契与信任感就会渐渐产生,信息更透通,行动也更敏捷了。
我在技术领导力第51讲中曾提到三种决策方式:权力决、共识决与数据决,这三种决策方法我更倾向于数据决,但前提是这个数据是大家能信任,而且认可的。
为此,产品经理必须要跟业务部门一同敲定排优先序的规则。在排序之前,首先要将会影响优先级排序的要素陈列出来,例如提升业绩、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性能等,给每个要素一定的权重值,并试算出每个项目的价值,价值愈高的优先级愈靠前。
权重值与排序规则通常会经过几次的修正,最终才能为大家所认可,做这件事的目的除了更高效的去排序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彼此对事情的认知,我们都清楚对方在意些什么,也容易凝聚共识与目标。
此外,在面临难以抉择的选项时,业务部门也要给与产品经理足够的信任,尊重产品经理的专业决策。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但若没有前面两个步骤来提升信任感与建立共识,落实的难度其实挺高的。过去项目较大,时程估期可能都在3-6个月,做价值排序时也是就整个大项目来计算。现在为了加快迭代速度,往往将项目切成2-4周交付一次,项目的顺序将有很大的变化。
举例来说,原先有个项目A要依序完成1.2.3到10,共10项工作,为期4个月,项目的价值是带来4,000万业绩。现在我们若要将项目切为A1、A2、A3、A4四个迭代项目,我们必须针对原先的10项工作做重新的排序,可能A1先做1.3两个需求,完成后可以带来2,000万业绩,A2则完成2.4.5三个需求,完成后可以带来1,000万业绩,也就是说我们仅完成了50%的需求,却已获得75%的价值。
剩余的A3、A4的价值只剩1,000万,拿来跟B1、C1等比较,重新排序后或许我们该优先进行B1而非A3。而这就是将项目切小后的好处之一,让我们总是能优先进行价值最高的工作。
然而项目切小,对研发团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过去走waterfall的开发流程时,大家都很习惯将需求访谈期拉长,测试到布署的时间也往往估的较长,当项目最前与最后的工作都需要花费1周时,一个只有4周的项目开发时间便剩余2周了,这样的产出效率很难让人接受。因此,研发团队必须持续改善工作方法与流程,缩短项目的前后置时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如我在前一篇策略力时所说,若你发现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创造出关键结果,那你可以选择不用。“解决问题,不必总是仰赖技术”这个观念我们也持续推广到研发部门外,让大家了解不是凡事都得靠系统,若时间真的急迫,但研发部门暂时排不出资源,我们还是会从专业角度提出其他建议方案。
我在技术领导力第51讲中曾举了个例子,是请客服部门先以人工服务的方式来提供产品预计要开发的功能。这个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推行,很大一部分仰赖于我们始终追求“更快交付价值”这个原则,否则程序员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也不会采纳这种非技术解决的方案,而客服主管更不会同意这种高度依赖人力的服务方式。
看到这,或许你会有个疑问,我们这样做难道不会只顾了短期需求而忽略长期吗?不会的,因为我们通过更短的交付周期,倒逼团队将每个项目的价值讲得更清楚,也因为更深入的参与了彼此的日常工作,沟通的落差减少了许多,并且因为具有足够的信任感,部门之间往往都能互相帮忙。
比如营销部门,过往他们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一个活动举办后大概能创造多大的成效,导致大多数的营销项目最后都是超支预算才能达成原先的业绩目标。在营销项目上,我们以多个小项目同时推进的小步快跑的迭代方式,通过市场反馈与数据分析提高对现况的把握程度,更精准的达成了项目原始的目标。
若要拿实质成效来说,过去需求多数都来自于业务部门与高层,在我们持续推动商业思维与导入敏捷约莫一年后,研发团队的工作中,仅有50%来自业务部门与高层,而剩余的50%则来自研发团队自提的需求。我们清楚如何呈现技术型项目的价值,也知道我们应该优先做哪些事才能帮助公司达标。
当所有部门都正确理解了敏捷,而非把敏捷视为研发团队的责任,企业才可能真正敏捷,面对多变且不确定的环境时,才能同舟共济,以达成目标为首要。
商业思维围绕着商业目标、用户与价值导向交付,将商业最核心的几个要素都含括在内,过去两年我不断在团队内传递这些重要的观念与知识,团队的凝聚力更强,组织运作也更高效了,创造的价值也提高了许多。
本系列文章到此告一段落,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这几天我们谈到的内容。再次思考数据、运营、策略与敏捷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并适度的将这些知识与观念普及于团队内。若你在看完这几篇内容后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讨论。
游舒帆,昵称gipi,箴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TGO鲲鹏会台北分会学习委员。技术起家,后走入管理、产品、营运相关领域,历任鼎捷软件技术总监、TutorABC研发总监,熟悉B2B软件与在线教育。长年耕耘技术、管理与商业领域,现从事顾问、培训与教练工作,期许自己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卓越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