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技术领导力专栏主编成敏,今天想跟你分享技术管理中的管人这个话题。很多技术转型管理的同学,初期都会觉得管人是管理中最困难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同学习惯面对代码、面对机器,面对人时多少都会有些手足无措。毕竟,相较于人的复杂性来讲,代码和机器会更具逻辑性和确定性。

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管人也有公式,是不是又能回到技术人熟悉的思维方式中,是不是就能够降低管人的难度呢?

管人的公式

既然谈公式,就要先确定公式中的各个参数。不妨将员工的表现抽象为五个维度,分别是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业务理解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并用这五个维度能力的高低构建一个人的能力画像,如图中所示。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考量的维度不同,而且每个维度,细展开来都有不同层次。比如项目管理,最低的层次是个人时间管理,然后逐步上升为工作任务管理,再进阶可能是对整个项目过程的管理。其他四个纬度也是类似。

有了这样的能力画像后,我们就可以尝试把团队成员按照这个模型归类,有了直观的对比后,可以很容易地从中看到某个同学的优势、不足和需要学习与进步的空间。在管理中,我们就可以依照这些信息,跟团队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通过这张能力画像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团队目前缺少哪类人才。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每位团队成员最好都拥有不一样的技能,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借助能力画像,我们可以合理搭配团队间的合作关系,使团队更加稳健。

举个例子,很多团队都有导师制度,会给新加入的员工分配老员工作为导师,便于快速融入团队并获得成长。但导师选择也有诀窍在,要考虑到新老员工之间的相性,如果没有经过思考,随意指定老员工,导致两者之间相性不合,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但如果利用能力画像来量化搭配,就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图中展现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搭配思路。在搭配A中,新员工五个维度的能力普遍弱于老员工,或是跟老员工持平,没有比老员工突出的能力。在搭配B中,新员工的综合能力依旧弱于老员工,但他在某个能力维度上却有高于老员工的能力,图中示意的例子中是表达沟通能力这个维度。

你不妨思考一下,搭配A与搭配B,哪种效果更好?

在我看来,搭配B的效果会更胜一筹。因为,新老员工双方各有所长,他们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关系,彼此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成长,而不是只有老员工在输出。比如,老员工作为导师可以将他在技术能力、业务理解能力等维度上的理解和经验传递给新同学,而新同学有着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反过来也会影响导师。这就是搭配B效果更佳的原因,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推荐大家使用B类搭配。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量化人才成长潜力

对于新同学,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当前的能力,还要关注他未来的成长潜力。如果将一个人的成长潜力比作冰山,那么能力画像中所罗列的个人能力都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是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他现有的能力与经验。

而水面下的部分就是他的潜力,最直接的就是他做事的方法和习惯。但方法和习惯并不是难以习得,所以,起到更深层次影响的是他的基础素质与精神。因此,我们在招贤纳士时,除了关注水面上的部分,还要多多关注水面下的部分,即人才在方法、习惯、基础素质、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那我们怎样培养人才呢?可能有人说,我们直接改善他的方法与习惯不就好了,也有人会说,直接给他打鸡血,提升素质,塑造精神。但从我的实践经验来讲,这样做的效果很差。人才的选育用留,直接只在“育”层面发力去培养人才是不够的,我们要把“用”和“育”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要思考,提供给他们解决的问题是否适合他们需要提升的能力,然后,通过相应的问题,给予相应的磨炼来提升他们的能力与经验。我们还需多做一步,就是跟他们多交流,并让他们刻意训练一些方法与习惯,以此去影响他的基础素质与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培养人才的逻辑。

从个体到团队

有了人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人更好的组织起来,也就是从个体到团队。虽然互联网行业跟体育行业相隔甚远,但运动队的团队组织方式是非常值得大家在组织团队时借鉴的。

比方说一个NBA篮球队,或是一个俱乐部足球队,你会发现它非常的形式化,连工资都有上限,比如NBA的工资帽。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组织好团队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学问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一个先决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如果一位同学极度自私或极度不成熟,而你没有办法改变他,不能让他认同并贯彻团队的价值观,那他就不能与这个团队共生,你就需要尽早的将他清出团队。

其次,一个团队需要有相应的规则纪律。我们有很多管理规则,如绩效、奖惩、约定、制度等。但关键在于,作为团队leader,不能滥用这些规则纪律,而是要利用好它们,让团队运转更加稳健顺畅,同时,通过这些抓手来传达你想传达的东西,比如对团队成员的正面引导。

接着,再上一个层次是文化与归属。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着同样的“气味”,彼此拥有情谊与信任。很多管理者都会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怎样让新同学快速地融入团队?其实,与其反复跟新同学讲要如何融入团队,都不如设定一些机制,创造条件让他跟团队成员发生互动。团队架构关系是固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沟通,加深彼此的信任,建立新的友好关系,使团队形成一张网,这个团队才可以更加稳健、团结。

最后,最高层次就是彼此拥有共同目标。作为团队的技术leader,需要经常思考,为什么我们是一个团队?

举个例子,很多创业公司早期,技术团队都是按照技术方向来组织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很多公司会选择组织架构调整,按照业务方向来组织团队。对技术人来说,这种调整很可能会让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这时,你作为管理者就需要明确,团队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如果是以技术维度来组织团队,核心目标就应该更偏向于技术所产生的效率和质量。而如果以业务维度来组织团队,核心目标就应该更注重于塑造技术对业务产出的贡献,以及团队成员在业务中能够获得的成就感。

正如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中强调的,在管理中,理性的思考无处不在。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