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从技术演变的角度介绍了PWA,这是一套集合了多种技术的理念,让浏览器渐进式适应设备端。今天我们要站在开发者和项目角度来聊聊WebComponent,同样它也是一套技术的组合,能提供给开发者组件化开发的能力。
那什么是组件化呢?
其实组件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这里我们可以使用10个字来形容什么是组件化,那就是:对内高内聚,对外低耦合。对内各个元素彼此紧密结合、相互依赖,对外和其他组件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可以说,程序员对组件化开发有着天生的需求,因为一个稍微复杂点的项目,就涉及到多人协作开发的问题,每个人负责的组件需要尽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能,其组件的内部状态不能影响到别人的组件,在需要和其他组件交互的地方得提前协商好接口。通过组件化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耦合度,同时也降低程序员之间沟通复杂度,让系统变得更加易于维护。
使用组件化能带来很多优势,所以很多语言天生就对组件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比如C/C++就可以很好地将功能封装成模块,无论是业务逻辑,还是基础功能,抑或是UI,都能很好地将其组合在一起,实现组件内部的高度内聚、组件之间的低耦合。
大部分语言都能实现组件化,归根结底在于编程语言特性,大多数语言都有自己的函数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和类,可以将内部的状态数据隐藏在作用域之下或者对象的内部,这样外部就无法访问了,然后通过约定好的接口和外部进行通信。
JavaScript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是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它也能很好地实现组件化,毕竟有自己的函数级作用域和块级作用域,所以封装内部状态数据并提供接口给外部都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JavaScript可以很好地实现组件化,那么我们所谈论的WebComponent到底又是什么呢?
在前端虽然HTML、CSS和JavaScript是强大的开发语言,但是在大型项目中维护起来会比较困难,如果在页面中嵌入第三方内容时,还需要确保第三方的内容样式不会影响到当前内容,同样也要确保当前的DOM不会影响到第三方的内容。
所以要聊WebComponent,得先看看HTML和CSS是如何阻碍前端组件化的,这里我们就通过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下:
<style>
p {
background-color: brown;
color: cornsilk
}
</style>
<p>time.geekbang.org</p>
<style>
p {
background-color: red;
color: blue
}
</style>
<p>time.geekbang</p>
上面这两段代码分别实现了自己p标签的属性,如果两个人分别负责开发这两段代码的话,那么在测试阶段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当最终项目整合的时候,其中内部的CSS属性会影响到其他外部的p标签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CSS是影响全局的。
我们在《23 | 渲染流水线:CSS如何影响首次加载时的白屏时间?》这篇文章中分析过,渲染引擎会将所有的CSS内容解析为CSSOM,在生成布局树的时候,会在CSSOM中为布局树中的元素查找样式,所以有两个相同标签最终所显示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渲染引擎是不能为它们分别单独设置样式的。
除了CSS的全局属性会阻碍组件化,DOM也是阻碍组件化的一个因素,因为在页面中只有一个DOM,任何地方都可以直接读取和修改DOM。所以使用JavaScript来实现组件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JavaScript一旦遇上CSS和DOM,那么就相当难办了。
现在我们了解了CSS和DOM是阻碍组件化的两个因素,那要怎么解决呢?
WebComponent给出了解决思路,它提供了对局部视图封装能力,可以让DOM、CSSOM和JavaScript运行在局部环境中,这样就使得局部的CSS和DOM不会影响到全局。
了解了这些,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代码来看看WebComponent是怎么实现组件化的。
前面我们说了,WebComponent是一套技术的组合,具体涉及到了Custom elements(自定义元素)、Shadow DOM(影子DOM)和HTML templates(HTML模板),详细内容你可以参考MDN上的相关链接。
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下这3个技术是怎么实现数据封装的,如下面代码所示:
<!DOCTYPE html>
<html>
<body>
<!--
一:定义模板
二:定义内部CSS样式
三:定义JavaScript行为
-->
<template id="geekbang-t">
<style>
p {
background-color: brown;
color: cornsilk
}
div {
width: 200px;
background-color: bisque;
border: 3px solid chocolate;
border-radius: 10px;
}
</style>
<div>
<p>time.geekbang.org</p>
<p>time1.geekbang.org</p>
</div>
<script>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inner log')
}
</script>
</template>
<script>
class GeekBang extends HTMLElement {
constructor() {
super()
//获取组件模板
const cont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geekbang-t').content
//创建影子DOM节点
const shadowDOM = this.attachShadow({ mode: 'open' })
//将模板添加到影子DOM上
shadowDOM.appendChild(content.cloneNode(true))
}
}
customElements.define('geek-bang', GeekBang)
</script>
<geek-bang></geek-bang>
<div>
<p>time.geekbang.org</p>
<p>time1.geekbang.org</p>
</div>
<geek-bang></geek-bang>
</body>
</html>
详细观察上面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得出:要使用WebComponent,通常要实现下面三个步骤。
首先,使用template属性来创建模板。利用DOM可以查找到模板的内容,但是模板元素是不会被渲染到页面上的,也就是说DOM树中的template节点不会出现在布局树中,所以我们可以使用template来自定义一些基础的元素结构,这些基础的元素结构是可以被重复使用的。一般模板定义好之后,我们还需要在模板的内部定义样式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创建一个GeekBang的类。在该类的构造函数中要完成三件事:
上面最难理解的是影子DOM,其实影子DOM的作用是将模板中的内容与全局DOM和CSS进行隔离,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元素和样式的私有化了。你可以把影子DOM看成是一个作用域,其内部的样式和元素是不会影响到全局的样式和元素的,而在全局环境下,要访问影子DOM内部的样式或者元素也是需要通过约定好的接口的。
总之,通过影子DOM,我们就实现了CSS和元素的封装,在创建好封装影子DOM的类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customElements.define来自定义元素了(可参考上述代码定义元素的方式)。
最后,就很简单了,可以像正常使用HTML元素一样使用该元素,如上述代码中的<geek-bang></geek-bang>
。
上述代码最终渲染出来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子DOM内部的样式是不会影响到全局CSSOM的。另外,使用DOM接口也是无法直接查询到影子DOM内部元素的,比如你可以使用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来查找所有div元素,这时候你会发现影子DOM内部的元素都是无法查找的,因为要想查找影子DOM内部的元素需要专门的接口,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又将影子内部的DOM和外部的DOM进行了隔离。
通过影子DOM可以隔离CSS和DOM,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影子DOM的JavaScript脚本是不会被隔离的,比如在影子DOM定义的JavaScript函数依然可以被外部访问,这是因为JavaScript语言本身已经可以很好地实现组件化了。
关于WebComponent的使用方式我们就介绍到这里。WebComponent整体知识点不多,内容也不复杂,我认为核心就是影子DOM。上面我们介绍影子DOM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那么浏览器是如何实现影子DOM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如下图:
该图是上面那段示例代码对应的DOM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使用了两次geek-bang属性,那么就会生成两个影子DOM,并且每个影子DOM都有一个shadow root的根节点,我们可以将要展示的样式或者元素添加到影子DOM的根节点上,每个影子DOM你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DOM,它有自己的样式、自己的属性,内部样式不会影响到外部样式,外部样式也不会影响到内部样式。
浏览器为了实现影子DOM的特性,在代码内部做了大量的条件判断,比如当通过DOM接口去查找元素时,渲染引擎会去判断geek-bang属性下面的shadow-root元素是否是影子DOM,如果是影子DOM,那么就直接跳过shadow-root元素的查询操作。所以这样通过DOM API就无法直接查询到影子DOM的内部元素了。
另外,当生成布局树的时候,渲染引擎也会判断geek-bang属性下面的shadow-root元素是否是影子DOM,如果是,那么在影子DOM内部元素的节点选择CSS样式的时候,会直接使用影子DOM内部的CSS属性。所以这样最终渲染出来的效果就是影子DOM内部定义的样式。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我来总结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介绍了组件化开发是程序员的刚需,所谓组件化就是功能模块要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不过由于DOM和CSSOM都是全局的,所以它们是影响了前端组件化的主要元素。基于这个原因,就出现WebComponent,它包含自定义元素、影子DOM和HTML模板三种技术,使得开发者可以隔离CSS和DOM。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重点介绍了影子DOM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关于WebComponent的未来如何,这里我们不好预测和评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WebComponent也会采用渐进式迭代的方式向前推进,未来依然有很多坑需要去填。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你是怎么看待WebComponents和前端框架(React、Vue)之间的关系的?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记录你的思考过程。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