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李玥。

之前的课程,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以RocketMQ、Kafka和RabbitMQ为例,通过分析源码的方式,来讲解消息队列的实现原理。原因是,这三种消息队列在国内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大家在工作中会经常用到。这节课,我给你介绍一个不太一样的开源消息队列产品:Apache Pulsar。

Pulsar也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消息队列产品,最早是由Yahoo开发,现在是Apache基金会旗下的开源项目。你可能会觉得好奇,我们的课程中为什么要花一节课来讲Pulsar这个产品呢?原因是,Pulsar在架构设计上,和其他的消息队列产品有非常显著的区别。我个人的观点是,Pulsar的这种全新的架构设计,很可能是消息队列这类中间件产品未来架构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Pulsar到底有什么不同?

Pulsar的架构和其他消息队列有什么不同?

我们知道,无论是RocketMQ、RabbitMQ还是Kafka,消息都是存储在Broker的磁盘或者内存中。客户端在访问某个主题分区之前,必须先找到这个分区所在Broker,然后连接到这个Broker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在集群模式下,为了避免单点故障导致丢消息,Broker在保存消息的时候,必须也把消息复制到其他的Broker上。当某个Broker节点故障的时候,并不是集群中任意一个节点都能替代这个故障的节点,只有那些“和这个故障节点拥有相同数据的节点”才能替代这个故障的节点。原因就是,每一个Broker存储的消息数据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每个节点上都存储了状态(数据)。这种节点称为“有状态的节点(Stateful Node)”。

Pulsar与其他消息队列在架构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Broker是无状态的(Stateless)。也就是说,在Pulsar的Broker中既不保存元数据,也不存储消息。那Pulsar的消息存储在哪儿呢?我们来看一下Pulsar的架构是什么样的。

这张Pulsar的架构图来自Pulsar的官方文档,如果你想了解这张架构图的细节,可以去看官方文档中的Architecture Overview。我来给你解读一下这张图中我们感兴趣的重点内容。

先来看图中右侧的Bookie和ZK这两个方框,这两个方框分别代表了BookKeeper集群和ZooKeeper集群。ZooKeeper集群的作用,我在《24 | Kafka的协调服务ZooKeeper:实现分布式系统的“瑞士军刀》这节课中专门讲过,在Pulsar中,ZooKeeper集群的作用和在Kafka中是一样的,都是被用来存储元数据。BookKeeper集群则被用来存储消息数据。

那这个BookKeeper又是什么呢?BookKeeper有点儿类似HDFS,是一个分布式的存储集群,只不过它的存储单元和HDFS不一样,在HDFS中存储单元就是文件,这个很好理解。而BookKeeper的存储单元是Ledger。这个Ledger又是什么呢?

这里再次吐槽一下国外程序员喜欢发明概念、增加学习成本这个坏习惯。其实Ledger就是一段WAL(Write Ahead Log),或者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某个主题队列的一段,它包含了连续的若干条消息,消息在Ledger中称为Entry。为了保证Ledger中的Entry的严格顺序,Pulsar为Ledger增加一次性的写入限制,Broker创建一个Ledger后,只有这个Broker可以往Ledger中写入Entry,一旦Ledger关闭后,无论是Broker主动关闭,还是因为Broker宕机异常关闭,这个Ledger就永远只能读取不能写入了。如果需要继续写入Entry,只能新建另外一个Ledger。

请你注意一下,这种“一次性写入”的设计,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并发写入控制的问题,我在之前课程中讲过,对于共享资源数据的并发写一般都是需要加锁的,否则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分布式存储来说,就需要加“分布式锁”。

但我们知道,分布式锁本身就很难实现,使用分布式锁对性能也会有比较大的损失。这种“一次性写入”的设计,只有创建Ledger的进程可以写入数据,Ledger这个资源不共享,也就不需要加锁,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你在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可以借鉴。

消息数据由BookKeeper集群负责存储,元数据由ZooKeeper集群负责存储,Pulsar的Broker上就不需要存储任何数据了,这样Broker就成为了无状态的节点。

虽然Broker是无状态的,不存储任何的数据,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每一个主题的分区,还是要落在某个具体的Broker上。不能说多个Broker同时读写同一个分区,因为这样是没有办法保证消息的顺序的,也没有办法来管理消费位置。

再来看图中左侧最大的那个Broker方框,在Broker中包含了几个重要的模块。Load Balancer负责动态的分配,哪些Broker管理哪些主题分区。Managed Ledger这个模块负责管理本节点需要用到的那些Ledger,当然这些Ledger都是保存在BookKeeper集群中的。为了提升性能,Pulsar同样采用用了一个Cache模块,来缓存一部分Ledger。

Pulsar的客户端要读写某个主题分区上的数据之前,依然要在元数据中找到分区当前所在的那个Broker,这一点是和其他消息队列的实现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是,其他的消息队列,分区与Broker的对应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只要不发生故障,这个关系是不会变的。而在Pulsar中,这个对应关系是动态的,它可以根据Broker的负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而且由于Broker是无状态的,分区可以调整到集群中任意一个Broker上,这个负载均衡策略就可以做得非常简单并且灵活。如果某一个Broker发生故障,可以立即用任何一个Broker来替代它。

那在这种架构下,Pulsar又是如何来完成消息收发的呢?客户端在收发消息之前,需要先连接Service Discovery模块,获取当前主题分区与Broker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连接到相应Broker上进行消息收发。客户端收发消息的整体流程,和其他的消息队列是差不多的。比较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消息是保存在BookKeeper集群中的,而不是本机上。数据的可靠性保证也是BookKeeper集群提供的,所以Broker就不需要再往其他的Broker上复制消息了。

图中的Global replicators模块虽然也会复制消息,但是复制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集群之间共享数据,而不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集群间数据复制是Pulsar提供的一个特色功能,具体可以看一下Pulsar文档中的geo-replication这部分。

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在Pulsar这种架构下,消息数据保存在BookKeeper中,元数据保存在ZooKeeper中,Broker的数据存储的职责被完全被剥离出去,只保留了处理收发消息等计算的职责,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

什么是存储计算分离呢?顾名思义,就是将系统的存储职责和计算职责分离开,存储节点只负责数据存储,而计算节点只负责计算,也就是执行业务逻辑。这样一种设计,称为存储计算分离。存储计算分离设计并不新鲜,它的应用其实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说,所有的大数据系统,包括Map Reduce这种传统的批量计算,和现在比较流行的Spark、Flink这种流计算,它们都采用的存储计算分离设计。数据保存在HDFS中,也就是说HDFS负责存储,而负责计算的节点,无论是用YARN调度还是Kubernetes调度,都只负责“读取-计算-写入”这样一种通用的计算逻辑,不保存任何数据。

更普遍的,我们每天都在开发的各种Web应用和微服务应用,绝大多数也采用的是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微服务节点只负责响应请求,执行业务逻辑。也就是说,数据库负责存储,微服务节点负责计算。

那存储计算分离有什么优点呢?我们分两方面来看。

对于计算节点来说,它不需要存储数据,节点就变成了无状态的(Stateless)节点。一个由无状态节点组成的集群,管理、调度都变得非常简单了。集群中每个节点都是一样的,天然就支持水平扩展。任意一个请求都可以路由到集群中任意一个节点上,负载均衡策略可以做得非常灵活,可以随机分配,可以轮询,也可以根据节点负载动态分配等等。故障转移(Failover)也更加简单快速,如果某个节点故障了,直接把请求分配给其他节点就可以了。

对比一下,像ZooKeeper这样存储计算不分离的系统,它们的故障转移就非常麻烦,一般需要用复杂的选举算法,选出新的leader,提供服务之前,可能还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确保新的节点上的数据和故障节点是完全一致之后,才可以继续提供服务。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而且漫长的。

对于计算节点的开发者来说,可以专注于计算业务逻辑开发,而不需要关注像数据一致性、数据可靠性、故障恢复和数据读写性能等等这些比较麻烦的存储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开发难度,提升了开发效率。

而对于存储系统来说,它需要实现的功能就很简单,系统的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解决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如何安全高效地存储数据?”并且,存储系统的功能是非常稳定的,比如像ZooKeeper、HDFS、MySQL这些存储系统,从它们诞生到现在,功能几乎就没有变过。每次升级都是在优化存储引擎,提升性能、数据可靠性、可用性等等。

接下来说存储计算分离这种设计的缺点。

俗话说,背着抱着一样沉。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无论存储和计算是不是分离的,它需要完成的功能和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就像我刚刚讲到的,Pulsar的Broker相比于其他消息队列的Broker,各方面都变的很简单。这并不是说,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能把系统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问题都解决了,其实一个问题都没解决,只是把这些问题转移到了BookKeeper这个存储集群上了而已。

BookKeeper依然要解决数据一致性、节点故障转移、选举、数据复制等等这些问题。并且,存储计算分离之后,原来一个集群变成了两个集群,整个系统其实变得更加复杂了。

另外,存储计算分离之后,系统的性能也会有一些损失。比如,从Pulsar的Broker上消费一条消息,Broker还需要去请求BookKeeper集群读取数据,然后返回给客户端,这个过程至少增加了一次网络传输和n次内存拷贝。相比于直接读本地磁盘,性能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不过,对于业务系统来说,采用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它并不需要自己开发一个数据库或者HDFS,只要用现有的成熟的存储系统就可以了,所以相当于系统的复杂度还是降低了。相比于存储计算分离带来的各种优点,损失一些性能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对于大部分业务系统来说,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设计,都是非常划算的。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Apache Pulsar的架构,然后一起学习了一下存储计算分离的这种设计思想。

Pulsar和其他消息队列最大的区别是,它采用了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存储消息的职责从Broker中分离出来,交给专门的BookKeeper存储集群。这样Broker就变成了无状态的节点,在集群调度和故障恢复方面更加简单灵活。

存储计算分离是一种设计思想,它将系统的存储职责和计算职责分离开,存储节点只负责数据存储,而计算节点只负责计算,计算节点是无状态的。无状态的计算节点,具有易于开发、调度灵活的优点,故障转移和恢复也更加简单快速。这种设计的缺点是,系统总体的复杂度更高,性能也更差。不过对于大部分分布式的业务系统来说,由于它不需要自己开发存储系统,采用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设计的优点,整个系统也不会因此变得过于复杂,综合评估优缺点,利大于弊,更加划算。

思考题

课后请你想一下,既然存储计算分离这种设计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除了Pulsar以外,大多数的消息队列都没有采用存储计算分离的设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一些启发,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