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技术。如果你有过设计或实现传统金融交易系统的经验,那么你阅读本篇就会更加容易。
由于中心化交易所是主流应用,所以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中心化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技术基本沿用了金融交易技术中的系统架构,只是把原来针对法币和证券(或平台代币)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资金管理系统的部分,完全替换为针对数字货币的数字货币管理系统,换句话说,就是换了一套内部账本。
然而我们知道,区块链本身也是用来记账的,也算作一种金融账本,所以一套内部账本,一套区块链本身的账本,这里就出现了两套账本,如何管理这两套账本,就是资金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
如下图所示。由于中文语境下的交易有多重含义,本篇会用英文单词标注,以示区别。
(图示 数字货币交易所)
解释一下这张图,图的左边表示了多个区块链账本,右边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有自己的内部账本,这两套账本是独立的。
交易所内部的账本记录的是交易Trade,这个交易是由用户挂单,接着被撮合引擎撮合成交而产生的,而区块链账本上的交易Transaction,是当且仅当用户发起充币提币请求并被执行时,才会产生的。
这两种交易都用了中文“交易”来表示,但是它们所属的语境不同,前者的交易表示的是金融交易语境下的资产交换,也就是Deal;后者表示的是区块链上的技术概念,表示资产转移的一次记账过程,上述特意用英文以表区别,希望你能够区分。
一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后端其实至少有四部分构成:Web业务逻辑系统、交易撮合系统、运营后台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其实就是刚才说到的内部账本。
Web业务系统与我们常见的电商系统无异,主要是用户账户以及简单的业务逻辑,重点是可扩展性,业务要求比较弹性。
交易撮合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高并发的计算系统,特点是系统性能高和稳定性好,其中订单队列可以是编程语言中的数据容器,也可以是内存数据库。
运营后台系统在整个交易所生命周期的早期并不凸显重要性,但是运营后台系统恰恰是交易所中后期发展的核心系统,重点在数据准确,要求网络安全性高和可扩展性好。
资金管理系统包含用户持仓状态,以及数字货币钱包服务,它是一个交易平台中安全性要求最高的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往往要搭配一个内存数据库,其中数字货币钱包服务也可以拆出来做成独立子系统,甚至可以改造成整个公司的内部区块浏览器,因为钱包服务需要设计成多个钱包实例,并统一所有的币种钱包接口。
一个交易所可能的结构如下图。
上图中,MatchingGroup相当于是交易撮合系统;Web-Group相当于Web业务逻辑系统;Back-office相当于后台管理系统;AssetsManagement相当于是资金管理系统。
如果我们再将刚才提到的各个模块细分,会看到以下的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上图的细分功能,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技术支持一目了然。
首先是Server需要数据库作为支撑,其次是Restful API作为基础通讯协议,并且集成钱包相关的技术,撮合引擎为Sever提供撮合服务。
在这里面,例如需要SMS系统,所以可以使用云服务中的SMS组件,这些都可以是成熟的通用组件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中心化交易使用的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并无不同。
把这些通用组件塞到下图中各个层次和大模块当中,所以最终一个交易所的详细架构可能是下图的样子。
(图片来自网络,缺失了资金管理部分)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张图。
首先是存储,持久存储通常可以选择MySQL,撮合相关的模块由于要避免接触磁盘IO,所以需要为撮合模块提供Redis类型的内存存储,二者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
撮合和行情部分,几乎与传统技术无异,行情推送可以类比到其他推送系统,只是频率更高,一般首选Websocket技术。
这与传统互联网应用的最大区别里主要是数字货币钱包管理,这块完全是新的内容,对安全性、易用性提出了相当高难度的挑战,这里也是交易所资金托管的根本,所以如何管理好大量数字货币,往往要结合运营、内部管理制度、冷热钱包技术一起才能做好交易所的资金管理。
那么用户是如何挂单的,又是如何产生区块链交易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交易过程
那么说,用户A拿0.01BTC 换取了B的10个ETP 的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来举一个例子。
用户A挂10ETP买单,出价0.01BTC经过Web业务系统进入撮合系统订单簿ETP-BTC买单队列,等待撮合成交,同时资金管理系统冻结0.01BTC。
用户B挂10ETP卖单,出价0.01BTC经过Web业务系统进入撮合系统订单簿ETP-BTC卖单队列,与步骤1中A的订单撮合匹配成功,生成Trade,同时资金管理系统结算对应资产,B的资产变化为增加0.01BTC并减少10ETP, A增加10ETP并减少0.01BTC。
成交Trade以及资产变化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写RDB数据库,形成成交记录,同时更新行情,数据库记录可供用户和运营后台管理系统查询。 要注意的是这一步并不是登记到区块链上。
用户B经过Web业务系统发起提币请求,请求提取10ETP进入自己的数字货币钱包,这个请求进入资金管理系统,交易所运营人员可通过运营后台观察到这笔请求,运营人员审核用户B的信息,比如实名认证是否正常等。
提币请求进入运营系统后,如果通过审核,则资金管理系统会冻结用户B的10ETP,同时将提币请求发起给数字货币钱包服务系统,也就是WalletGroup,子系统发起区块链上的交易x(Transaction),等待交易被打包,并根据更新提币审核状态,供用户查看。
数字货币钱包服务根据区块信息查询交易x是否被打包,如果已经打包,则资金管理系统将完全把用户B被冻结的10ETP直接抹成0,更新提币状态最终为完成,提供区块交易ID以供用户和运营后台系统进行查询。
在步骤3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所持有的资产,相当于是交易所对用户的负债,但这也只是数据库中的一个数字,并不是真正的链上资产。
在步骤6中,我们看到区块链上的“交易”与步骤3中的“交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同时用户的资产是否安全,完全取决于交易平台的技术是否安全,对交易所是否信任。
再来看看充值阶段。
简单来说,充值是与提币相反的过程,不同的是,充值不需要审核,一般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原则都是“宽进严出”,在充值过程中,交易平台通常不直接使用数字货币钱包检测用户是否充值到账,而是使用“扫块”(block_scan)这一方法检测用户的充值。
今天我简单介绍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业务逻辑,相信你已经对数字货币交易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数字货币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最重要的业务,全世界每个月都有新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诞生。
今天我只讲了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除去资金管理系统,基本业务逻辑是不变的。所以今天的问题是,去中心化交易系统应该如何设计呢,主要会遇到哪些挑战?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