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钱亮。
我从小学三年级进体校学体育,开始了运动生涯,如今一晃也26年了。从小到大,我都在和“跑步”这件事儿打交道。
小学时我是学举重的,跑步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基本功。初高中六年,我主攻5/10项全能,这时候我也谈不上喜欢跑步,只是想拿更高的分数,所以不管寒冬酷暑,学校后的小山上总能看到我在跑步。大学时我报考的是篮球专项,那时我帮学校或企业打球可以赚零花钱,有时一天会打好几场,这对体能要求就很高,于是我就又开始通过跑步拉练体能,每天早上绕着操场跑25圈(10公里),成了全校唯一坚持出早操的人。
这时,跑步是我的任务,是我达成某个目标的手段,虽然没感觉到跑步有多辛苦吧,但我也没有多喜欢它。真正感受到跑步魅力,是在2011年。
2011年11月,有一位喜欢“跑马”(马拉松)和“铁三”(铁人三项)的同事约我一起去跑北京半程马拉松,我当时想,自己从小开始跑步,跑个半马肯定没问题,就答应他报名了。结果哥们给报错了,报的全程马拉松,就这样我一天都没有训练,第一次参赛就跑了全马。当时,跑马专业的鞋子、其他装备、补给等一概没有,能跑下来,可以说纯是靠着运动员的意志力在苦撑,一共用了5时45分完赛,到终点的一刻我和哥们抱头痛哭。跑完的状态也可想而知,大约5天生活不能自理,连坐马桶的勇气都没有。
首马以“惨痛”两字收尾,但却让我重新看待相识多年的跑步。我发现,跑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有自己的哲学,而且想要跑的好,还得科学地去找方法。我收起了对跑步的傲慢和轻视,开始认真钻研起来。
这期间我看了很多书,比如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乔治·希恩的《跑步圣经》等等。除了看书,我还自费报名参加了比利时RSLab 跑步实验室的课,这个机构还是很权威的,它给很多国际大品牌,还有国家篮球队、排球队做技术支持,里面的讲师也多是国家队教练。我之前对跑步的认知,还停留在学校里教材上的那些理论知识,书上的内容很多都是早些年借鉴苏联的,现在看来已经非常落后老旧了,能落地实用的知识也很少。
在这次培训之后我才知道,跑步原来有非常多的学问,比如说:
这次培训开阔了我对跑步的认知,之后我在业余时间,都会跟着他们系统学跑步知识。后来有个不错的契机,RSLab 跑步实验室在国内扩招培训师,我很幸运地被他们选中,成了一名专业的跑步培训师。
随后,我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跑者,一次次见证了跑步给人带来的神奇改变:有通过跑步减肥成功的;毫无运动基础跑两步就喘,坚持练习变成跑圈大神的;通过跑步缓解压力放空自己的……
Tips :跑步的好处
- 强壮心血管系统,提高身体综合体能;
- 有效燃脂,帮助内脏和皮下脂肪燃烧;
- 保证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 有助改善睡眠质量;
- ……
我发现,不管大家最初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开始跑步,减脂也好、为了健康也罢,坚持下来的人都无一例外会爱上跑步,从跑步中得到自由和快乐。
但遗憾的是,尽管大家跑步热情高涨,但是对跑步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欠缺的。 欧洲很多国家针对学龄前儿童都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跑步教学模式,而我们还没有任何官方机构来讲讲跑步,连本正经像样的教材也没有。这就导致每年都有一大批跑者涌进来,2年左右就受伤了,暗淡退场。所以你看现在马拉松被炒得很热,似乎全国有更多的人已经开始跑步,但实际上真正会跑的还是那一小撮人而已。
想要健康、无伤地跑步,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装备、跑姿、跑量、计划、个人身体状况等,而且这些因素是共同影响着跑步健康的。
我举个例子,经常有人问我跑步伤不伤膝盖?我会直接回答他们,跑步不伤膝盖。听到这个回答,他们又不信,说看到很多人跑步膝盖都伤了,为什么?实际上这都是跑错了,诱因有很多,比如说穿错了跑鞋,明明是内翻足却穿了一双抗外翻的鞋;或者是一直采用“坐着跑”的姿势跑步;也可能是他从来不做拉伸和放松,等等。
而且,很多初跑者是兴致勃勃开跑,结果跑两天就放弃了,他们还没体验到跑步的乐趣,只有痛苦,进而还会产生自我怀疑。实际上这些人只是还没真正认识跑步这项运动,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而已。
跑步看似简单,但从小白跑者到入门,依然有很多方法和知识需要掌握。所以我开了这门跑步课,我会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跑步经验,给你最接地气的跑步指南,希望可以帮你实现从“不跑”到“能跑”,从“能跑”到“会跑”的转变。
课程内容会涵盖跑姿、热身拉伸与放松、训练方法、跑鞋和装备选择、跑步燃脂、跑步补给、跑步损伤、马拉松和其他跑步赛事等内容,其中跑姿、拉伸热身还有肌肉放松的部分,我还特意录了视频,也放到了课程里。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欢迎给我留言。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村上春树的话作为结尾,我很喜欢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这里面有很多内容让跑者共鸣。尽管跑步是项孤独的运动,但是跑步者并不孤独。所以,我想用他的话作为这个系列课程每一讲的结尾,送给每一个喜欢跑步的人。
希望这门课能成为你开始跑步的一个契机,从今天开始,和我一起开跑吧!
(课程研发:大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