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郭朝斌。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基础篇的第2讲中,我介绍了 Wi-Fi 设备的配网方式,比如一键配网技术(Smart Config)和设备热点配网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让设备比较方便地连接上Wi-Fi 热点。
同时,我也提到了零配置配网方式,它试图通过已连接上Wi-Fi热点的设备,来实现可信任设备完全自动化的配网。
但是,你可不要把零配置配网(Zero Configuration Provisioning)和我们这一讲要谈的零配置组网(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 ,ZEROCONF)混淆了。配网只是第一步,因为物联网设备无法方便地输入信息,所以相比手机或电脑,我们引入了这个额外的操作步骤。
配网成功之后,我们还需要组网,也就是让设备获得一个自己的IP地址,同时也知道局域网内的路由器(Router)的IP地址和DNS(Domain Name System)的IP地址等信息。设备自己的IP地址是它在TCP/IP 网络中的唯一标识;路由器可以把设备的数据包正确地转发出去;而DNS服务器可以帮忙解析出数据包中需要设置的目的地 IP 地址。
温馨提示:如果你对IP地址和DNS这样的基本概念还不是很熟,可以学习《趣谈网络协议》等课程临时恶补一下。因为这一讲还会涉及不少网络基础知识,对它们有一定了解的话,你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零配置组网就是把这些工作自动化,不需要用户手动去操作,甚至可以让这个设备与网络内的其他设备配合工作。
比如,你要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加一个投屏设备(它可以外接普通电视或者显示器,让你可以将手机或者电脑的屏幕在大屏上显示出来)。你希望这个投屏设备接入Wi-Fi热点之后,你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发现它,并且马上开始投屏,看自己想看的电影。
这个想法非常美,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实现吗?其实并不难,你只要掌握我在这一讲介绍的零配置组网就可以了。
零配置组网的第一步,就是自动分配IP地址。
不知道你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学校宿舍或者公司,当你的电脑通过网线连接网络时(现在用网线连网的方式已经不那么常见了),有时电脑桌面右下角会弹出气泡,提示“ IP 地址冲突”。
这是因为你的电脑的IP地址,被网络内其他电脑占用了。所以你就需要打开网络配置的界面,手动填写一个不同的 IP 地址。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对于特殊的子网掩码(比如不像“255.255.255.0”这样整齐,而是“255.255.253.0”这种),即使有经验的用户,可能也很难确定子网号和主机号分别是什么。
现在随着Wi-Fi的普及,我们连网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再碰到这种情况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 Wi-Fi 热点接入的设备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Wi-Fi 路由器提供了完善的 IP 地址自动分配功能。
这个自动分配功能是基于 DHCP 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实现的。DHCP 协议的前身是 BOOTP 协议(Bootstrap Protocol),从“Bootstrap”这个名字你就可以看出来,它解决的正是一个设备接入 IP 网络后,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获取 IP 地址。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接入网络的设备很少,所以,网络地址的分配和设置都是管理员手动来完成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最初整个互联网的 DNS 数据库都是手动维护和更新的。
但是随着接入网络的设备越来越多,而且设备更加便携,经常移动来移动去,手动的方式就跟不上时代发展了。DHCP 协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也许你对DHCP的名字很熟悉,但我还是想在这里稍微展开一下,带你了解它背后的工作原理,这样你就能在开发中更好地使用它。
DHCP 使用了服务器-客户端的架构模型。
DHCP 服务器与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 UDP 传输协议完成的。因为 UDP 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不需要提前建立连接关系。DHCP 服务器的端口号是 67,设备的端口号是 68,它们一般的交互过程是这样的:
借助DHCP协议,当你的投屏设备接入Wi-Fi热点后,就可以自动获得一个自己的IP地址,比如“192.168.1.100”,同时还会自动得到路由器(Router)的IP地址,并且完成DNS的IP地址的自动设置。
那接下来,怎么让手机自动发现它,然后直接使用呢?
不知道你留意过没有,如果你新买了一台打印机,当这台打印机连上家里的 Wi-Fi 之后,你在电脑上打印文件时,它会自动显示出来供你选择。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分析一下,一定是电脑通过某种方式知道有这台设备,并且知道它就是打印机,可以提供打印服务。打印机被电脑自动识别的这个过程,就是借助UPnP协议完成的。
UPnP 是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的简称,它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网络设备的即插即用。
UPnP 由设备寻址、设备发现、设备描述、设备控制、事件通知和基于 HTML 的描述界面六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寻址同样是基于我刚介绍过的 DHCP 实现,如果网络内没有DHCP服务器,UPnP会基于自己的AutoIP方法指定一个IP地址。
从整体看,UPnP 是一个多层协议构成的框架体系,每一层都以相邻的下层为基础,同时又是相邻上层的基础,直至达到应用层为止。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
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第三层(从下往上数),它基于 HTTP、HTTPU、HTTPMU协议,属于传送协议层。传送的内容都是经过“封装”之后,存放在特定的XML文件中的。用于设备和服务发现的SSDP(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简单服务发现协议)协议就是基于XML 传送数据的。
你不要被SSDP协议的名字迷惑了,其实它既提供了服务发现的功能,也提供了设备发现的功能。我们可以基于 SSDP中的M-SEARCH方法来查询设备,然后基于设备的响应,获得设备的服务能力的描述信息。同时设备可以通过NOTIFY 方法向网络通知自己的服务能力。
借助UPnP协议,你的设备就可以自动被发现和使用了。这个自动化的过程,我们通常用一个专有名词来概括,也就是零配置组网。梳理一下,零配置组网包括三个方面的技术内核:
这里我贴一下我家里小米电视盒子的一个 UPnP 的组播包的内容。它每3秒就有一包,这样用户体验更好,手机或者电脑投屏时更容易发现它。
NOTIFY * HTTP/1.1
HOST: 239.255.255.250:1900
CACHE-CONTROL: max-age=66
LOCATION: http://192.168.31.188:49152/description.xml
NT: urn:schemas-upnp-org:service:ConnectionManager:1
NTS: ssdp:alive
SERVER: Linux/3.14.29, UPnP/1.0, Portable SDK for UPnP devices/1.6.13
USN: uuid:F7CA5454-3F48-4390-8009-483842e84c17::urn:schemas-upnp-org:service:ConnectionManager:1
你可以发现,它是基于HTTP1.1版本,准确地说,是 HTTPMU协议;同时你可以看到组播地址,端口号是1900。
那为了实现UPnP协议,你可以使用哪些开源的代码实现呢?
比较流行的开源库是 libupnp,小米电视盒子使用的就是这个开源库。另外还有一个选择是GUPnP项目,它包括几个不同的子项目,比如实现SSDP协议的GSSDP项目。
Android平台上有一个开源库Cling,它是4th Line组织开发的,你可以参考。现在也只能说“参考”,使用的话,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它已经不再被维护。
除了 UPnP 协议,零配置组网还可以使用别的协议标准,比如 mDNS 和 DNS-SD 协议。
说起这两个协议,你可能比较陌生,不过苹果设备的 AirDrop功能你可能比较熟悉。AirDrop 是通过 Bonjour 服务来发现网络上的其他苹果设备的。这个 Bonjour 服务就是 mDNS 协议和 DNS-SD 协议的具体实现。
mDNS (Multicast DNS)协议允许设备在本地的 DNS 名字空间,设置一个本地的域名。之后被询问的时候,它就通过 UDP 把 IP 地址广播出来,这样其它的设备就可以找到它。你可以简单地把 mDNS 理解为 DNS 的本地网络版本。
比如,主机 A 是 FTP 服务,它接入网络,并开启了 mDNS 服务,就会向 mDNS 服务注册服务信息:
我提供 FTP 服务,我的IP是 192.168.1.101,端口是 21。
当主机 B 接入相同的网络时,如果它向主机 B 的 mDNS 服务请求,需要找局域网内 FTP 服务器,主机 B 的 mDNS 就会在局域网内向其他设备的 mDNS 询问。然后,它就会找到主机 A 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
DNS-SD(DNS Service Discovery) 协议,一般是和 mDNS 一起使用的。它使用三种 DNS 协议的记录类型来定义协议内容,三个记录分别是:PTR 记录、SRV 记录和 TXT 记录。它提供了服务发现的功能,作用类似于上面讲到的 SSDP 协议。
总结一下,在这一讲中,我介绍了零配置组网的相关技术。零配置组网是一个技术组合,它要实现的目的是自动化网络设备的初始配置过程,让用户不需要额外的手动操作。
UPnP协议整合了DHCP、AutoIP和SSDP等协议规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组网协议框架。UPnP 协议实现的功能非常完善,比如,基于SOAP 提供了设备控制的能力,但是也引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这个在后面我还会介绍到。
我在这一讲介绍的方法主要关于Wi-Fi设备的。你可能想问,那蓝牙和 ZigBee 设备怎么办呢?其实关于蓝牙和ZigBee这类设备,智能家居厂家一般都会制定自己的私有协议,比如小米有Mibeacon协议,我会在实战篇再为你介绍。
除了这些私有协议,行业内也有一些标准组织主导的开放协议,比如 AllJoyn 协议。它为蓝牙和ZigBee设备提供了设备发现和控制的解决方案。现在,AllJoyn 已经和 IoTivity 合并。这个合并是为了在物联网场景下,让零配置组网技术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说,因为物联网设备用了很多不同的通信技术,所以AllJoyn提供了一个抽象层。它为底层网络协议栈定义了统一的接口,使得软件工程师可以相对容易地添加和安装新的网络。
AllJoyn 还采用了一种易于理解的对象模型和远程方法调用(RMI)机制,并且它重新实现了总线协议,基于D-BUS规范和扩展D-BUS协议,用来支持分布式设备。
因为相对来说,AllJoyn协议的行业应用还处于早期,我就不展开介绍了,有这方面需求或者兴趣的话,推荐你可以到它的官网详细了解。
我这里总结了一个思维导图,供你参考。
最后,我还是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吧。
在 DHCP 协议的流程介绍中,我提到当设备收到 DHCP 服务器响应的 DHCP ACK 消息后,并不会立即使用这个 IP 地址,而是要先检测一下 IP 地址是否有效。那设备是通过什么方式检测 IP 地址的有效性的呢?
你可以在留言区和我交流你的思考。同时,也欢迎你将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