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葛俊。今天,我来针对“个人效能”模块的留言问题,和你做一次展开吧。

在“个人效能”模块的文章中,很多同学留下了精彩留言,阐述了自己对个人效能的认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看得出来,大家平时都对提高个人效能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

其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有@我来也 对各种命令行工具的讨论、@Johnson 对编辑器的讨论,以及@Jxin 对价值和目标的思考,真的是非常精彩。

谢谢你们的留言!我很喜欢与你们交流的过程,所以会详细回答你们的每个问题。今天,我从留言的许多问题中,梳理出了价值导向和高效沟通这两个话题,再与你详细聊一聊。

工作中的价值导向

在第21篇文章“高效工作:Facebook的10x程序员效率心法”中,@Jxin同学与我展开了关于价值取向的一些讨论。从这个专栏的一开始,我就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研发效能三要素中的第一条,就是准确性。我们只有先找对目标,后续的行动才会有意义。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什么目标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职业发展、薪酬、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稳定性,还是实现价值?具体怎么选择,就要看你个人认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了。

比如,@Jxin提出以实现价值为出发点,尽量把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发展摆到一条线,能够做兼顾两者利益的任务。如果实在不能统一,就要多考虑些公司的发展,少考虑些个人短期利益的追求。对此,我很是赞同。

又比如,十多年前我在西雅图微软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朋友特别看重工作生活平衡和工作稳定性。刚毕业,她就在寻找一个有稳定工作机会的方向,后来选定了数据库方向。她认为这个方面的工作会长期稳定,于是在这个方向做到专精。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到现在看还是很不错。不用学习太多的新东西,仍然能够有稳定的工作。

虽然我个人更看重不断接触新领域,不断提高、发展自己,和她的价值取向不太一致,但我觉得她的做法也非常棒。她能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还能找到具体的实施路径,非常棒!

所以我建议,平时多考虑下自己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有些时候,找到自己最在意的事儿并不容易,将其实现,则常常更有挑战性。所以,我再向你推荐一个提高实现目标效率和过滤不现实目标的方法:WOOP。WOOP分别是Wish(愿望)、Outcome(效果)、Obstacle(障碍)和Planning(计划)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使用WOOP的具体方法是,抽出你不会被干扰的5分钟时间,针对WOOP的4个组成部分进行冥想。

第一步是Wish,也就是认真考虑我到底希望得到什么,希望实现什么?这里的“希望”,既可以是长期的希望,比如5年、10年,也可以是短期的希望,比如一个月,或者就是今天。专注于一个愿望,并用SMART原则来具体描述它。SMART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我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详细展开,你可以先参考下“SMART 原则以及实际案例”这篇文章。

第二步是Outcome,也就是愿望实现之后,能够达到哪些好结果。在大脑中形象地描绘并体验实现了这个愿望之后,我的生活能有哪些正向改变。有研究证明,这种形象化考虑正面结果的办法,可以大幅提高后续执行计划的积极性和效率。

第三步是Obstacle,也就是实现这个愿望时可能有哪些障碍。在这一步,也要形象地描绘2~3个最主要障碍的具体细节。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平时的一些习惯,其实是实现这些愿望的重要障碍。这一步可以让我们在后续执行计划时,更敏锐地觉察到障碍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处理它们。

第四步是Planning,也就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可能出现的障碍,计划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它。我们可以使用if-then的结构来处理,即if出现障碍A,then使用计划B来解决。同样地,我们要具象化这些计划,才能在后续工作时迅速反应,使用事先计划好的最佳方法去克服障碍。

在我看来,使用WOOP方法主要有两大好处

在我看来,WOOP的效果非常好。在不被干扰的时候,花五分钟进行一次WOOP思考,对理清自己的目标、清除干扰非常有效,推荐你也试试。另外,在Coursera上有一个很棒的视频,是对WOOP方法创始人Gabriele Oettingen的访谈,也推荐你看一下。

沟通

在第22篇文章“深度工作:聚焦最有价值的事儿”中,@Landy提出了一个关于沟通建议的问题。

沟通的确是高效工作的重要软技能,也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提高的方向。接下来,我就与你分享3个高效沟通的原则吧。

第一个原则是,沟通时要有同理心。我们沟通的目的,是在对方身上起作用,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怎样去沟通。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二个原则是,外在表现很关键。中国的文化比较内敛,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强调内在美,忽视外表,这就会引导我们形成忽视外在表现的习惯。因此,我在美国工作时吃了不少亏,做出的东西,却被会表现的人抢走了大部分功劳。这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内敛”实际上是不对的,很多情况下外在表现更重要。

比如,你的内心对一个人非常好,但是你的脾气很暴躁,总对TA发脾气,做出对TA不好的举动。那,你对这个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认为你的实际行为、外在表现,对这个人造成了真实伤害,你内心的好并没有实际作用。所以,你对TA是不好的。

外在表现很关键这个原则,在开发工作上表现为我们不但要重视实际的工作,也要重视别人对我们工作成果的感知。很多开发者从内心抵触PPT,我觉得这就是高效工作的一个重要阻碍。我们确实需要花一些精力,去考虑如何把我们做出的东西更好地呈现出来。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来虚的,具体做出东西才是王道,是前提。

第三个原则是,冰山原则,是美国软件界大佬Joel Spolsky(周思博)提出来的。

这个原则对软件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间的交流非常有用,指的是一个软件应用系统比较复杂,就像一座冰山。但是,它表现在外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一样。如果你沟通的对象对软件不熟悉的话,他就会认为,冰山上的可见部分就是全部工作,或者说是绝大部分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软件开发人员在做项目进展演示的时候,如果演示得很完整、漂亮,对方就会认为你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即使你已经提前强调过这只是在界面上做的一个Demo,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对方在潜意识里,就认为你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在做演示的时候,要尽量把界面的完成程度和项目的进展程度对应起来。比如,不要把界面做得太漂亮,显示的文字可以用“XXX”,而不要用真实数据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对项目的真实进展有比较客观的感知。Joel有一篇博客专门讲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推荐你阅读下。

小结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梳理目标和提高沟通能力有所帮助。如果有你希望深入了解还未涉及的话题,那就直接给我留言吧。

接下来,我们就会开启新的模块了,进入管理和文化的讨论。在下一个模块,我会重点与你介绍硅谷的管理、文化,以及在国内的一些落地实践,希望帮助你了解如何利用管理推动高效研发的落地,以及如何使用文化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的研发效能。

感谢你的收听,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