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海纳。

上节课,我们讲过了可达性分析中基于copy的垃圾回收算法,它比较适合管理短生命周期对象。那什么算法适合管理长生命周期对象呢?它就是可达性分析的GC算法中的另一大类:Mark-Sweep算法

为了发挥两种算法的优点,GC的开发者就基于对象的生命周期引入了分代垃圾回收算法,它将堆空间划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其中年轻代使用Copy GC来管理,老年代则使用Mark-Sweep来管理。

所以这节课我们将先介绍传统Mark-Sweep算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分代垃圾回收。年轻代算法的原理你可以去上节课看看,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介绍老年代的管理算法,并通过Hotspot中的具体实现来进行举例。

通过这节课,你将从根本上把握住分代垃圾回收和老年代管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你才能理解分代垃圾回收中比较晦涩的几个参数,从而可以对GC调优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另外,CMS算法是你以后掌握G1 GC和Pauseless GC的基础,尽管CMS在现实场景中应用得越来越少,但它的基本原理却仍然是学习GC的重要步骤。

好啦,不啰嗦了,我们先从朴素的Mark-Sweep算法开始讲起。

Mark-Sweep算法

简单来讲,Mark-Sweep算法由Mark和Sweep两个阶段组成。在Mark阶段,垃圾回收器遍历活跃对象,将它们标记为存活。在Sweep阶段,回收器遍历整个堆,然后将未被标记的区域回收。

当传统的Mark-Sweep算法在分配新的对象时,它的做法与第9节课所讲的malloc分配算法是一样的,但在具体实现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Mark-Sweep算法和malloc相似的地方是,都是用一个链表将所有的空闲空间维护起来,这个链表就是空闲链表(freelist)。当内存管理器需要申请内存空间时,便向这个链表查询,如果找到了合适大小的空闲块,就把空闲块分配出去,同时将它从空闲链表中移除。如果空闲块比较大,就把空闲块进行分割,一部分用于分配,剩余的部分重新加到空闲链表中。

Hotspot虚拟机的Mark-Sweep算法与malloc实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在Hotspot里,当一个空闲块分配给一个新对象后,如果剩余空间大于24字节,便将剩余的空间加入到空闲链表,当剩余空间不足24字节的话,就做为碎片空间填充一些无效值。而malloc则会分成多个空闲链表进行管理,更具体的实现可以参考第9节课

Hotspot中的Mark-Sweep的算法运行过程示意图如下:

图中的A、C、D、F是空间中的活跃对象,B、 E、G三块区域是空闲区域,假设B的大小是20,E是36,G是60。它们由空闲链表统一管理。

假设现在有两个分配请求,都要分配大小为30的空间,按照上面内容中的算法描述,具体的分配过程如下图所示:

E的大小为36,可以满足分配,但是E所剩下的区域已经比较小了,分配器不再将它加回到空闲链表,E和F之间就产生了一块内存碎片。第二个请求,则会在G区域进行分配,在分配完以后,G区域剩下的空闲区域还比较大,所以分配器会把分割后的空闲区域,也就是H区域再挂回空闲链表。上图中显示了分配完以后,堆里的最终结果。

介绍完空闲链表结构以后,我们来学习算法的原理。Mark-Sweep算法主要包含Mark和Sweep两个阶段。按照先后顺序,我们先从第一阶段,也就是Mark阶段开始讲起。

Mark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从根引用出发,根据引用关系进行遍历,所有可以遍历到的对象就是活跃对象。我们需要一边遍历,一边将哪些对象是活跃的记录下来。当遍历完成以后,我们就找到了所有的活跃对象。遍历的方法可以采用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两种策略。这一点和上一节课所讲的对象遍历的方法是一样的。

那如何对活跃对象进行标记呢?一般来说,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每个对象前面增加一个机器字,采用其中的某一位作为“标记位”。如果该位置位,就表示这个对象是活跃对象;如果该位未置位,那么表示这个对象是要回收的对象。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标记位图,将每一个机器字映射成位图中的一个比特。在真正的实现中,往往会采用两个位图,其中一个标记活跃对象的起始位置,另一个标记活跃对象的结束位置。

Sweep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非活跃对象,也就是垃圾对象的空间回收起来,重新将它们放回空闲链表中。具体做法就是按照空间顺序,从头至尾扫描整个空间里的所有对象,如果一个对象没有被标记,这个对象所占用内存就会被添加回空闲链表。这个阶段的操作是比较简单的,只涉及了链表的添加操作,而且它和malloc的回收过程是一致的,所以我就不再啰嗦了。

Mark-Sweep算法回收的是垃圾对象,如果垃圾对象比较少,回收阶段所做的事情就比较少。所以它适合于存活对象多,垃圾对象少的情况。而我们上节课讲的基于copy的垃圾回收算法Scavenge,搬移的是活跃对象,所以它更适合存活对象少,垃圾对象多的情况。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种算法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不同的算法管理不同类型的对象呢?

分代垃圾回收算法

自然是可以的,对于存活时间比较短的对象,我们可以用Scavenge算法回收;对于存活时间比较长的对象,就可以使用Mark-Sweep算法。这就是分代垃圾回收算法产生的动机。

我们知道,Java中的函数局部对象和临时对象也会在堆里进行分配,这就导致Java中的对象的生命周期都不长。所以,使用Scavenge对这些对象进行管理是合适的。可以说,Scavenge所管理的空间是“年轻代”

那怎么区分那些存活时间长的对象呢?我们可以在对象的头部记录一个名为age的变量,对象头部就是第19节课所介绍的Mark word。age变量不需要占据整个Mark word空间,只需要其中的几个比特就可以了。Scavenge GC每做一次,就是把存活的对象往Survivor空间中复制一次,我们就相应把这个对象的age加一,以此来代表它的生命周期比较长。

当对象的age值到达一个上限以后,就可以将它搬移到由Mark-Sweep算法所管理的空间了。与“年轻代”相对应,我们称这个空间为“老年代”。而对象从年轻代到老年代的搬移过程,就称为晋升(Promotion)。

记录集:维护跨代引用

可以想象,把对象放到两个空间,肯定会有跨空间的对象引用。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左边代表年轻代在GC之前,在幸存者空间S0中一共有6个对象,其中4个对象是活跃对象,两个白色框代表非活跃对象。假如此时发生年轻代GC,垃圾回收器就会把A、B、D、F四个对象尝试向另外一个幸存者空间,也就是S1进行搬移。

在搬移的过程还会将对象的age加一,如果刚好A对象和F对象的age大于晋升阈值,那么这两个对象就会被搬到老年代中。如上图中的右侧所示,在年轻代的幸存者空间中,对象都是紧密排列的,所以B和D会靠在一起。而在老年代空间,由于对象是从空闲区域中分配的,所以A和F不一定是靠在一起的。

显然,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在以后年轻代GC执行时,我们就要考虑从老年代到年轻代的引用了,也就是图中,A指向B和D对象的引用。反过来说,当老年代GC执行时,也同样要考虑从年轻代到老年代的引用,也就是图中的D指向F的引用。

在进行年轻代垃圾回收时,为了找出从老年代到年轻代的引用,可以考虑对老年代对象进行遍历。但如果这么做的话,年轻代GC执行时,就会对全部对象进行遍历,分代就没意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把这种跨代引用记录下来,记录跨代引用的集合就是记录集(Remember Set,RS)。

最直观的思路是,记录集里记录被引用到的新生代对象,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

记录集中记下了被跨代引用的B和D两个对象,那么当发生年轻代GC时,就能正确地找到B和D对象是根对象。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当B和D再经过一轮年轻代GC,位置发生变化以后,A对象对它们的引用却无法正确维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将A放到记录集中,也就是上图中右侧所示,记录集中指向了A对象。这样,在做年轻代GC时,我们对A进行遍历,就可以访问到B和D了。因为B和D在年轻代中,它们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地址也能正确地更新到对象A中。A在老年代,所以它不会被搬移,我们只是借用它去访问B和D。

搞清楚了记录集的作用,我来接着看如何维护记录集呢?

写屏障:维护记录集

维护记录集的手段,在第19节课我们已经接触过了,那就是写屏障(write barrier)。在第19节课,我们在对象的引用发生变化的时候,来维护对象的引用计数。在分代式垃圾回收算法中,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思路来维护跨代引用。

当对象的属性进行写操作时,跨代引用就有可能出现。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跨代引用。写屏障的伪代码如下所示:

void do_oop_store(Value obj, Value* field, Value value) {
    if (in_young_space(value) && in_old_space(obj) &&
        !rs.contains(obj)) {
      rs.add(obj);
    }
    *field = &value;
}

上面代码中,obj代表引用者对象;value代表被引用的对象;field代表obj对象中被修改的那个域,它是一个指针,代表了地址,这意味着我们要修改地址处存放的值,而不是修改指针本身。

在进行对象的域赋值时,我们要先做以下三个判断(第2行):

  1. 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在年轻代
  2. 发出引用的对象,也就是引用者,是否在老年代;以上两点都满足,就说明产生了跨代引用
  3. 检查记录集中是否已经包含了obj

如果以上三点都满足,就将obj添加到记录集中(第4行)。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产生跨代引用,那就是晋升。假设A对象引用B对象,它们都在年轻代里,经过一次年轻代GC,A对象晋升到老年代,那这也会产生跨代引用,所以在晋升的时候,我们也要对这种情况加以处理。晋升的完整伪代码,如下所示:

void promote(obj) {
  new_obj = allocate_and_copy_in_old(obj);
  obj.forwarding = new_obj;
  
  for (oop in oop_map(new_obj)) {
    if (in_young_space(oop)) {
      rs.add(new_obj);
      return;
    }
  }
}

在上面的代码里,我们先在老年代中分配一块空间,把待晋升对象复制到老年代。然后把新地址new_obj记录到原来对象的forwarding指针。接着遍历从这个对象出发的所有引用,如果这个对象有引用年轻代对象,就把这个晋升后的对象添加到记录集中。

在上面所讲的写屏障实现里,一个对象写操作中要进行三个判断,如果条件成立,还要再执行一次记录集的添加对象操作,效率是比较差的。为了提升效率,又有人提出了Card table这种实现方式来提升写屏障的效率

Card table:提升写屏障效率

随着对象的增多,记录集会变得很大,而且每次对老年代做GC,正确地维护记录集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另外,写屏障的效率也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鉴位图的思路,这就是Card table。

Hotspot的分代垃圾回收将老年代空间的512bytes映射为一个byte,当该byte置位,则代表这512bytes的堆空间中包含指向年轻代的引用;如果未置位,就代表不包含。这个byte其实就和位图中标记位的概念很相似,人们称它为card。多个card组成的表就是Card table。一个card对应512字节,压缩比达到五百分之一,Card table的空间消耗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上图所示,图的下方就是Card table,因为A对象包含指向年轻代的引用,所以A对象所对应的card就被置位,而F对象不存在指向年轻代的引用,所以它所对应的card就未被置位。

在明白了分代式垃圾回收是如何维护跨代引用的以后,我们就可以转向研究Hotspot中分代式垃圾回收的典型算法:并发标记清除算法(Concurrent Mark Sweep,CMS)。标记清除的概念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并发又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并发标记算法

在并发标记算法中,当垃圾回收器在标记活跃对象的时候,我们肯定不希望业务线程同时还会修改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所以,早期的Mark-Sweep算法会让业务线程都停下来,以便于垃圾回收器可以对活跃对象进行标记,这就是GC停顿产生的原因。由于业务线程停顿的时候,整个Java进程都不能再响应请求,人们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为“世界停止”(Stop The World,STW)

为了减少GC停顿,我们可以在做GC Mark的时候,让业务线程不要停下来。这意味着GC Mark和业务线程在同时工作,这就是并发(Concurrent)的GC算法。

这里你要注意区别并发(Concurrent)和并行(Parallel)的区别。并发GC是指GC线程和业务线程同时工作,并行是指多个GC线程同时工作。

Hotspot中在实现Mark-Sweep算法的时候,采用了并发的方式,这就是并发标记清除,简称为CMS。它的特点是GC线程在标记存活对象的过程中,业务线程是不必停下来的。直觉上就是一边对图进行遍历,一边修改图中的边,这样肯定会产生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么做到底会有什么问题。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引入三种颜色来辅助算法的讲解。我们知道,图的遍历过程,就是不断地对结点进行搜索和扩展的过程。以标记算法来说,如果采用广度优先遍历,那么搜索就是对结点进行标记,扩展就是将结点所引用的其他对象都添加到辅助队列中。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结点分为三类:

这里要注意,三色标记并不意味着对象真的要为自己增加一个color属性,它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GC算法中,它代表不同的状态。

我们以广度优先搜索的标记算法为例,白色对象就是未被标记的对象;灰色则是已经被标记,但还没有完成扩展的对象,也就是还在队列中的对象;黑色则是已经扩展完的对象,即从队列中出队的对象。

你要注意的是,并发标记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漏标。如果一个对象是活跃对象,但它没有被标记,这就是漏标。这就会出现活跃对象被回收的情况。例如下图中所示:

在上图中的最左边,标号(a)的子图中,一切都还是正常的,B尚未扩展,在B扩展的时候,C自然可以被标记。在(b)中,A出发的引用指向了C,这时由于B指向C的引用还存在,仍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c)中,B指向C的引用消失了,因为A已经变成黑色,不会再被扩展了,所以C就没有机会再被标记了。这就产生了漏标。

总的来说,黑色对象引用了白色对象,而白色对象又没有其他机会再被访问到,所以白色对象就被漏标了。

漏标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我们这节课会介绍两种,第三种我们会在下一节课再详细介绍。第一种解决方案是往前进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解决漏标问题,还是要从写屏障入手。荷兰计算机科学家Dijkstra提出一种写屏障:当黑色对象引用白色对象时,把白色对象直接标灰,也就是说将C对象直接标记,然后放入队列中待扩展。这个过程的伪代码我建议你自己写一下,作为练习。

往前走的方案是比较符合直觉的,但是假如在C对象被标记以后,A对C的引用又消失了,C实际上是被多标了。多标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它只会导致原本应该被回收的对象没有被及时回收,这种对象被称为浮动垃圾

为了解决浮动垃圾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案,那就是往后退一步:把黑色对象重新扩展一次,也就是说黑色结点变成灰色。如下图所示:

如果对象修改比较频繁,那么后退一步的方案会比前进一步的方案更好,因为它不会产生浮动垃圾。Lua虚拟机中就采用了方案二,这是因为Lua中的Table结构的修改是比较频繁的。

在Hotspot中,CMS的实现和上面的两种思路有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接下来,我们全面地分析一下在Hotspot中,CMS是如何实现的。

Hotspot中CMS的实现

在Hotspot中,CMS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主要包括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标记、并发清除,以及最终清理等。其中:

CMS中最复杂的还是并发标记阶段。如果在并发标记的过程中,业务线程修改了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CMS采用的办法是:在write barrier中,只要一个对象A引用了另外一个对象B,不管A和B是什么颜色的,都将A所对应的card置位。

由于不必检查颜色,这个置位的过程就非常快,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card置位的具体实现。当一轮标记完成以后,如果还有置位的card,那么垃圾回收器就会开启新一轮并发标记。新的一轮标记,会从上一轮置位的card所对应的对象开始进行遍历,遍历完成后再把card全部清零,所以这样的一轮并发标记也被称为预清理(preclean)

如果恰好在某一轮并发标记的过程中,业务线程不再修改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了,那么就不会再产生card置位的情况了。这时就可以结束并发标记阶段了。

但是如果每一轮都有card置位,应该怎么办呢?CMS也会在预清理达到一定次数以后停止,进入重标记阶段。重标记的作用是遍历新生代和card置位的对象,对老年代对象做一次重新标记。这一次是需要停顿的,因为这一次垃圾回收器将不允许card再被置位了。

一般来说,新生代指向老年代的引用不会太多,但是偶尔也会发生这种引用很多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在重标记之前,进行一次年轻代GC,这样可以减少年轻代中的对象数量,减少重标记的停顿时间。这个功能可以使用参数-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来打开。

这个过程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因为card table有两个功能:维护跨代引用和标记灰色结点,所以,Hotspot又引入了另外一个数据结构mod union table(MUT)来用于维护跨代引用。在并发标记开始之前,card table中的内容就会被复制到MUT里,如果在Concurrent Mark阶段,发生了年轻代的垃圾回收,则可以使用MUT来进行跨代扫描。

上图中展示了,A对象在引用B对象时,A对象所对应的card被置位。因为D对象所对应的card和A对象所对应的card是同一个card,所以,GC在清理card的过程中仍然会把D对象进行标记。所以D就是一个被多标记了的垃圾对象,也就是浮动垃圾。

到这时,Hotspot中的具体实现我们就搞清楚了。

总结

好啦,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吧。这节课,我们先介绍了最基本的Mark-Sweep算法,它使用空闲链表来组织空闲空间,它的分配过程与第9节课介绍的malloc的方法很相似。在标记阶段,垃圾回收器通过图遍历算法来标记对象,在活跃对象被标记以后,不活跃的区域会被集中地归还到空闲链表中。

Mark-Sweep算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移动活跃对象,只回收不活跃的空间。所以它更适合管理生命周期比较长的对象。它的特点与上节课所讲的基于copy的算法刚好互补,所以人们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copy算法管理短生命周期对象,也就是年轻代;使用Mark-Sweep算法管理长生命周期对象,也就是老年代

在分代式垃圾回收算法里,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维护跨代引用,以加速单独的某个代的垃圾回收的过程。我们介绍了记录集Card table两种方式,并且介绍了如何使用write barrier对它们进行维护。

在分代垃圾回收算法里,用于管理老年代的是CMS算法。这种算法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垃圾回收线程在标记的过程中,业务线程还在不断地修改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我们介绍了三色标记算法,并且介绍了两种解决漏标问题的手段:“往前走”和“往后退一步”

思考题

我们已经知道标记的过程就是图遍历的过程,那你觉得在Mark-Sweep算法中,应该采用广度优先还是深度优先进行遍历呢?为什么呢?考虑到对象不必搬移,你还能不能想到更省空间的做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我在留言区等你。

好啦,这节课到这就结束啦。欢迎你把这节课分享给更多对计算机内存感兴趣的朋友。我是海纳,我们下节课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