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之前讲的内容,原理篇重在建立直观理解,帮你建立信心,这是第一轮的认知迭代。应用篇帮你涉足应用领域,在解决领域问题时发挥编译技术的威力,积累运用编译技术的一手经验,也启发你用编译技术去解决更多的领域问题,这是第二轮的认知迭代。而为时三节课的算法篇将你是第三轮的认知迭代。

在第三轮的认知迭代中,我会带你掌握前端技术中的核心算法。而本节课,我就借“怎样实现正则表达式工具?”这个问题,探讨第一组算法:与正则表达式处理有关的算法。

在词法分析阶段,我们可以手工构造有限自动机(FSA,或FSM)实现词法解析,过程比较简单。现在我们不再手工构造词法分析器,而是直接用正则表达式解析词法。

你会发现,我们只要写一些规则,就能基于这些规则分析和处理文本。这种能够理解正则表达式的功能,除了能生成词法分析器,还有很多用途。比如Linux的三个超级命令,又称三剑客(grep、awk和sed),都是因为能够直接支持正则表达式,功能才变得强大的。

接下来,我就带你完成编写正则表达式工具的任务,与此同时,你就能用正则文法生成词法分析器了:

首先,把正则表达式翻译成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Non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NFA)。
其次,基于NFA处理字符串,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然后,把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转换成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DFA)
最后,运行DFA,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强调一下,不要被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确定的有限自动机这些概念吓倒,我肯定让你学明白。

认识DFA和NFA

在讲词法分析时,我提到有限自动机(FSA)有有限个状态。识别Token的过程,就是FSA状态迁移的过程。其中,FSA分为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NFA)。

DFA的特点是,在任何一个状态,我们基于输入的字符串,都能做一个确定的转换,比如:

NFA的特点是,它存在某些状态,针对某些输入,不能做一个确定的转换,这又细分成两种情况:

比如,“a[a-zA-Z0-9]*bc”这个正则表达式对字符串的要求是以a开头,以bc结尾,a和bc之间可以有任意多个字母或数字。在图中状态1的节点输入b时,这个状态是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的,所以这个有限自动机是一个NFA。

这个NFA还有引入ε转换的画法,它们是等价的。实际上,第二个NFA可以用我们今天讲的算法,通过正则表达式自动生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NFA还是DFA,都等价于正则表达式。也就是,所有的正则表达式都能转换成NFA或DFA,所有的NFA或DFA,也都能转换成正则表达式。

理解了NFA和DFA之后,来看看我们如何从正则表达式生成NFA。

从正则表达式生成NFA

我们需要把它分为两个子任务:

第一个子任务,是把正则表达式解析成一个内部的数据结构,便于后续的程序使用。因为正则表达式也是个字符串,所以要先做一个小的编译器,去理解代表正则表达式的字符串。我们可以偷个懒,直接针对示例的正则表达式生成相应的数据结构,不需要做出这个编译器。

用来测试的正则表达式可以是int关键字、标识符,或者数字字面量:

int | [a-zA-Z][a-zA-Z0-9]* | [0-9]+

我用下面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树状的数据结构,来代表用来测试的正则表达式:

private static GrammarNode sampleGrammar1() {
    GrammarNode node = new GrammarNode("regex1",GrammarNodeType.Or);

    //int关键字
    GrammarNode intNode = node.createChild(GrammarNodeType.And);
    intNode.createChild(new CharSet('i'));
    intNode.createChild(new CharSet('n'));
    intNode.createChild(new CharSet('t'));

    //标识符
    GrammarNode idNode = node.createChild(GrammarNodeType.And);
    GrammarNode firstLetter = idNode.createChild(CharSet.letter);

    GrammarNode letterOrDigit = idNode.createChild(CharSet.letterOrDigit);
    letterOrDigit.setRepeatTimes(0, -1);


    //数字字面量
    GrammarNode literalNode = node.createChild(CharSet.digit);
    literalNode.setRepeatTimes(1, -1);

    return node;
}

打印输出的结果如下:

RegExpression
	Or
		Union
			i
			n
			t
		Union
			[a-z]|[A-Z]
			[0-9]|[a-z]|[A-Z]*
		[0-9]+

画成图会更直观一些:

测试数据生成之后,第二个子任务就是把表示正则表达式的数据结构,转换成一个NFA。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因为针对正则表达式中的每一个结构,我们都可以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则做转换。

不接受任何输入,也能从一个状态迁移到另一个状态,状态图的边上标注ε。

当接受字符i的时候,引发一个转换,状态图的边上标注i。

它的意思是或者s,或者t,二者选一。s和t本身是两个子表达式,我们可以增加两个新的状态:开始状态和接受状态(最终状态)也就是图中带双线的状态,它意味着被检验的字符串此时是符合正则表达式的。然后用ε转换分别连接代表s和t的子图。它的含义也比较直观,要么走上面这条路径,那就是s,要么走下面这条路径,那就是t。

s之后接着出现t,转换规则是把s的开始状态变成st整体的开始状态,把t的结束状态变成st整体的结束状态,并且把s的结束状态和t的开始状态合二为一。这样就把两个子图接了起来,走完s接着走t。

意思是可以重复0次、0到多次、1到多次,转换时要增加额外的状态和边。

以“s*”为例,做下面的转换:

你能看出,它可以从i直接到f,也就是对s匹配零次,也可以在s的起止节点上循环多次。

没有办法跳过s,s至少经过一次。

按照这些规则,我们可以编写程序进行转换。你可以参考示例代码Regex.java中的regexToNFA方法。转换完毕以后,将生成的NFA打印输出,列出了所有的状态,以及每个状态到其他状态的转换,比如“0 ε -> 2”的意思是从状态0通过ε转换,到达状态2 :

NFA states:
0	ε -> 2
	ε -> 8
	ε -> 14
2	i -> 3
3	n -> 5
5	t -> 7
7	ε -> 1
1	(end)
	acceptable
8	[a-z]|[A-Z] -> 9
9	ε -> 10
	ε -> 13
10	[0-9]|[a-z]|[A-Z] -> 11
11	ε -> 10
	ε -> 13
13	ε -> 1
14	[0-9] -> 15
15	ε -> 14
	ε -> 1

我用图片直观地展示了输出结果,图中分为上中下三条路径,你能清晰地看出解析int关键字、标识符和数字字面量的过程:

生成NFA之后,如何利用它识别某个字符串是否符合这个NFA代表的正则表达式呢?

以上图为例,当我们解析intA这个字符串时,首先选择最上面的路径去匹配,匹配完int这三个字符以后,来到状态7,若后面没有其他字符,就可以到达接受状态1,返回匹配成功的信息。可实际上,int后面是有A的,所以第一条路径匹配失败。

失败之后不能直接返回“匹配失败”的结果,因为还有其他路径,所以我们要回溯到状态0,去尝试第二条路径,在第二条路径中,尝试成功了。

运行Regex.java中的matchWithNFA()方法,你可以用NFA来做正则表达式的匹配:

/**
 * 用NFA来匹配字符串
 * @param state 当前所在的状态
 * @param chars 要匹配的字符串,用数组表示
 * @param index1 当前匹配字符开始的位置。
 * @return 匹配后,新index的位置。指向匹配成功的字符的下一个字符。
 */
private static int matchWithNFA(State state, char[] chars, int index1){
    System.out.println("trying state : " + state.name + ", index =" + index1);

    int index2 = index1;
    for (Transition transition : state.transitions()){
        State nextState = state.getState(transition);
        //epsilon转换
        if (transition.isEpsilon()){
            index2 = matchWithNFA(nextState, chars, index1);
            if (index2 == chars.length){
                break;
            }
        }
        //消化掉一个字符,指针前移
        else if (transition.match(chars[index1])){
            index2 ++; //消耗掉一个字符

            if (index2 < chars.length) {
                index2 = matchWithNFA(nextState, chars, index1 + 1);
            }
            //如果已经扫描完所有字符
            //检查当前状态是否是接受状态,或者可以通过epsilon到达接受状态
            //如果状态机还没有到达接受状态,本次匹配失败
            else {
                if (acceptable(nextState)) {
                    break;
                }
                else{
                    index2 = -1;
                }
            }
        }
    }

    return index2;
}

其中,在匹配“intA”时,你会看到它的回溯过程:

NFA matching: 'intA'
trying state : 0, index =0
trying state : 2, index =0    //先走第一条路径,即int关键字这个路径
trying state : 3, index =1
trying state : 5, index =2
trying state : 7, index =3
trying state : 1, index =3    //到了末尾了,发现还有字符'A'没有匹配上
trying state : 8, index =0    //回溯,尝试第二条路径,即标识符
trying state : 9, index =1
trying state : 10, index =1   //在10和11这里循环多次
trying state : 11, index =2
trying state : 10, index =2
trying state : 11, index =3
trying state : 10, index =3
true

从中可以看到用NFA算法的特点:因为存在多条可能的路径,所以需要试探和回溯,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回溯次数会非常多,性能会变得非常慢。特别是当处理类似s*这样的语句时,因为s可以重复0到无穷次,所以在匹配字符串时,可能需要尝试很多次。

注意,在我们生成的NFA中,如果一个状态有两条路径到其他状态,算法会依据一定的顺序来尝试不同的路径。

9和11两个状态都有两条向外走的线,其中红色的线是更优先的路径,也就是尝试让*号匹配尽量多的字符。这种算法策略叫做“贪婪(greedy)”策略。

在有的情况下,我们会希望让算法采用非贪婪策略,或者叫“忽略优先”策略,以便让效率更高。有的正则表达式工具会支持多加一个?,比如??、*?、+?,来表示非贪婪策略。

NFA的运行可能导致大量的回溯,所以能否将NFA转换成DFA,让字符串的匹配过程更简单呢?如果能的话,那整个过程都可以自动化,从正则表达式到NFA,再从NFA到DFA。

把NFA转换成DFA

的确有这样的算法,那就是子集构造法,它的思路如下。

首先NFA有一个初始状态(从状态0通过ε转换可以到达的所有状态,也就是说,在不接受任何输入的情况下,从状态0也可以到达的状态)。这个状态的集合叫做“状态0的ε闭包”,简单一点儿,我们称之为s0,s0包含0、2、8、14这几个状态。

将字母i给到s0中的每一个状态,看它们能转换成什么状态,再把这些状态通过ε转换就能到达的状态也加入进来,形成一个包含“3、9、10、13、1”5个状态的集合s1。其中3和9是接受了字母i所迁移到的状态,10、13、1是在状态9的ε闭包中。

在s0和s1中间画条迁移线,标注上i,意思是s0接收到i的情况下,转换到s1:

在这里,我们把s0和s1分别看成一个状态。也就是说,要生成的DFA,它的每个状态,是原来的NFA的某些状态的集合。

在上面的推导过程中,我们有两个主要的计算:

1.ε-closure(s),即集合s的ε闭包。也就是从集合s中的每个节点,加上从这个节点出发通过ε转换所能到达的所有状态。
2.move(s, ‘i’),即从集合s接收一个字符i,所能到达的新状态的集合。
所以,s1 = ε-closure(move(s0,‘i’))

按照上面的思路继续推导,识别int关键字的识别路径也就推导出来了:

我们把上面这种推导的思路写成算法,参见Regex.java中的NFA2DFA()方法。我写了一段伪代码,方便你阅读:

计算s0,即状态0的ε闭包
把s0压入待处理栈
把s0加入所有状态集的集合S
循环:待处理栈内还有未处理的状态集
   循环:针对字母表中的每个字符c
      循环:针对栈里的每个状态集合s(i)(未处理的状态集)
          计算s(m) = move(s(i), c)(就是从s(i)出发,接收字符c能够
                                   迁移到的新状态的集合)
          计算s(m)的ε闭包,叫做s(j)
          看看s(j)是不是个新的状态集,如果已经有这个状态集了,把它找出来
                  否则,把s(j)加入全集S和待处理栈
          建立s(i)到s(j)的连线,转换条件是c

运行NFA2DFA()方法,然后打印输出生成的DFA。画成图,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出迁移的路径了:

从初始状态开始,如果输入是i,那就走int识别这条线,也就是按照19、21、22这条线依次迁移,如果中间发现不符合int模式,就跳转到20,也就是标识符状态。

注意,在上面的DFA中,只要包含接受状态1的,都是DFA的接受状态。进一步区分的话,22是int关键字的接受状态,因为它包含了int关键字原来的接受状态7。同理,17是数字字面量的接受状态,18、19、20、21都是标识符的接受状态。

而且,你会发现,算法生成的DFA跟手工构造DFA是很接近的!我们在第二讲手工构造了DFA识别int关键字和标识符,比本节课少识别一个数字字面量:

不过,光看对int关键字和标识符的识别,我们算法生成的DFA和手工构造的DFA,非常相似!手工构造的相当于把18和20两个状态合并了,所以,这个算法是非常有效的!你可以运行一下示例程序Regex.java中的matchWithDFA()的方法,看看效果:

private static boolean matchWithDFA(DFAState state, char[] chars, int index){
    System.out.println("trying DFAState : " + state.name + ", index =" + index);
    //根据字符,找到下一个状态
    DFAState nextState = null;
    for (Transition transition : state.transitions()){
        if (transition.match(chars[index])){
            nextState = (DFAState)state.getState(transition);
            break;
        }
    }

    if (nextState != null){
        //继续匹配字符串
        if (index < chars.length-1){
            return matchWithDFA(nextState,chars, index + 1);
        }
        else{
            //字符串已经匹配完毕
            //看看是否到达了接受状态
            if(state.isAcceptable()){
                return true;
            }
            else{
                return false;
            }
        }
    }
    else{
        return false;
    }
}

运行时会打印输出匹配过程,而执行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回溯。

现在,我们可以自动生成DFA了,可以根据DFA做更高效的计算。不过,有利就有弊,DFA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DFA可能有很多个状态。

假设原来NFA的状态有n个,那么把它们组合成不同的集合,可能的集合总数是2的n次方个。针对我们示例的NFA,它有13个状态,所以最坏的情况下,形成的DFA可能有2的13次方,也就是8192个状态,会占据更多的内存空间。而且生成这个DFA本身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计算时间。

当然了,这种最坏的状态很少发生,我们示例的NFA生成DFA后,只有7个状态。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带你实现了一个正则表达式工具,或者说根据正则表达式自动做了词法分析,它们的主要原理是相同的。

首先,我们需要解析正则表达式,形成计算机内部的数据结构,然后要把这个正则表达式生成NFA。我们可以基于NFA进行字符串的匹配,或者把NFA转换成DFA,再进行字符串匹配。

NFA和DFA有各自的优缺点:NFA通常状态数量比较少,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计算,但可能会涉及回溯,从而性能低下;DFA的状态数量可能很大,占用更多的空间,并且生成DFA本身也需要消耗计算资源。所以,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采用NFA还是DFA就可以了。

不过,一般来说,正则表达式工具可以直接基于NFA。而词法分析器(如Lex),则是基于DFA。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生成词法分析工具时,只需要计算一次DFA,就可以基于这个DFA做很多次词法分析。

一课一思

本节课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正则表达式工具。在你的日常编程任务中,有哪些需要进行正则处理的需求?用传统的正则表达式工具有没有性能问题?你有没有办法用本节课讲到的原理来优化这些工作?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发现。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本节课的示例代码我放在了文末,供你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