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宫文学。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想你肯定知道什么是编程,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元编程(Meta-Programming)”这个概念呢?

元编程是计算机语言提供的一项重要能力。这么说吧,如果你要编写一些比较厉害的程序,像是Java世界里的Spring、Hibernate这样的库,以及C++的STL库等这样级别的程序,也就是那些通用性很强、功能强大的库,元编程功能通常会给予你巨大的帮助。

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元编程功能。那就是善用计算机语言的元编程功能,某种意义上能让你修改这门语言,让它更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为你量身打造!

是不是觉得元编程还挺有意思的?今天这一讲,我就带你来理解元编程的原理,并一起探讨如何用编译技术来支持元编程功能的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透彻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元编程。

什么是元编程(Meta-Programming)?

元编程是一种把程序当做数据来处理的技术。因此,采用元编程技术,你可以把一个程序变换成另一个程序。

图1:元编程处理的对象是程序

那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把程序作为处理对象的技术就是元编程技术,那么编译器不就是把程序作为处理对象的吗?经过处理,编译器会把源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类似的还有对源代码的静态分析工具、代码生成工具等,都算是采用了元编程技术。

不过,我们在计算机语言里说的元编程技术,通常是指用这门语言本身提供的功能,就能处理它自己的程序。

比如说,在C语言中,你可以用宏功能。经过C语言的预处理器处理以后,那些宏就被转换成了另外的代码。下面的MUL宏,用起来像一个函数,但其实它只是做了一些字符串的替换工作。它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元编程功能了。你在阅读像Python和Julia的编译器时,就会发现有不少地方采用了宏的功能,能让代码更简洁、可读性更好。

#define MUL(a,b) (a*b)
MUL(2,3)   //预处理后变成(2*3)

再拿Java语言举个例子。Java语言对元编程提供了多重支持,其中之一是注解功能。我们在解析Java编译器的时候已经发现,Java编译器会把所编译的程序表示成一个对象模型。而注解程序可以通过这个对象模型访问被注解的程序,并进行一些处理,比如生成新的程序。所以,这也是把程序作为数据来处理。

除了注解以外,Java还提供了反射机制。通过反射机制,Java程序可以在运行时获取某个类有哪些方法、哪些属性等信息,并可以动态地运行该程序。你看,这同样是把程序作为数据来处理。

像Python和JavaScript这样的脚本语言,其元编程能力就更强了。比如说,你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查询出某个对象都有哪些属性和方法,甚至可以给它们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换句话说,你可以很容易地把程序作为数据进行各种变换,从而轻松地实现一些灵活的功能。这种灵活性,是很多程序员特别喜欢Python和JavaScript这样的语言的原因。

图2:各种不同的元编程技术起作用的时机

好了,到现在为止,你已经了解了元编程的基本特征:把程序当做数据去处理。接下来,我再带你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元编程,并把不同的元编程技术做做分类。

理解Meta的含义、层次以及作用

首先,我们来注意一下Meta这个词缀的意思。维基百科中的解释是,Meta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在……之后(after)”和“超越……(beyond)”。加上这个词缀后,Meta-Somthing所形成的新概念就会比原来的Somthing的概念的抽象度上升一层。

举例来说,Physics是物理学的意思,表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现象。而Metaphysics就代表超越了物理现象的学问,也就是形而上学。Data是数据,而Metadata是元数据,是指对数据特性的描述,比如它是什么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是什么,等等。

还有,一门语言我们叫做Language,而语法规则(Grammar)是对一门语言的特点的描述,所以语法规则可以看做是Metalanguage。

其次,在理解了Meta的概念以后,我再进一步告诉你,Meta是可以分层次的。你可以对Meta再超越一层、抽象一层,就是Meta-Meta。理解Meta的层次,对于你深入理解元编程的概念非常重要。

拿你很熟悉的关系数据库来举个例子吧,看看不同的Meta层次都是什么意思。

首先是M0层,也就是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如一条人员数据,编号是“001”,姓名是“宫文学”等。一个数据库的使用者,从数据库中查出了这条数据,我们说这个人是工作在M0层的。

比M0抽象一层的是M1层,也就是Metadata,它描述了数据库中表的结构。比如,它定义了一张人员表,并且规定里面有编号、姓名等字段,以及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等信息。这样看来,元数据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所以它也被叫做Model。一个工程师设计了这个数据库表的结构,我们说这个工程师是工作在M1层的。基于该工程师设计的数据库表,你可以保存很多M0层的人员数据:张三、李四、王五,等等。

比M1再抽象一层的是M2层。因为M1层可以叫做Model,所以M2层可以叫做Metamodel,也就是元模型。在这个例子中,Metamodel描述的是关系数据模型:它是由一张张的表(Table)构成的;而每张表,都是由字段构成的;每个字段,都可以有数据类型、是否可空等信息。发明关系数据模型,以及基于这个模型设计出关系数据库的大师,是工作在M2层的。基于关系模型,你可以设计出很多M1层的数据库表:人员表、订单表、商品表,等等。

那么有没有比Metamodel更抽象的层次呢?有的。这就是M3层,叫做Meta-Metamodel。这一层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描述关系数据模型和其他的元模型?在UML标准中,有一个MOF(Meta Object Facility)的规范,可以用来描述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等元模型。它用类、关联、数据类型和包这些基本要素来描述一个元模型。

好,通过关系数据库这个例子,现在你应该理解了不同的Meta层次是什么概念。那我们再把这个概念应用到计算机语言领域,也是一样的

假设你使用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写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运行时,在内存里创建了一个Person对象。那这个对象属于M0层。

而为了创建这个Person对象,你需要用程序设计一个Person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平常写的程序属于M1层,也就是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你编写的订票程序就是对真实世界中的购票行为建立了一个模型,而你编写的游戏当然也是建立了一个逼真的游戏模型。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设计一个Person类,以及一个完整的程序呢?这就需要用到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对应着M2层。它提供了类、成员变量、方法、数据类型、本地变量等元素,用于设计你的程序。我们对一门计算机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等方面的描述,就属于M2层,也就是一门计算机语言的元模型。而编译器就是工作在M2层的程序,它会根据元模型,也就是词法规则、语法规则等,来做程序的翻译工作。

我们在描述词法规则、语法规则的时候,曾经用到产生式、EBNF这些工具。这些工具是属于M3层的。你可以用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个词,也就是Metalanguage来称呼这一层次。

这里我用了一个表格,来给你展示下关系数据模型与Java程序中不同的Meta层次。

元编程技术的分类

理解了Meta层次的概念以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元编程技术都有哪些分类。

第一,元编程可以通过生成语义层对象来生成程序。

当我们操纵M1层的程序时,我们通常需要透过M2层的对象来完成,比如读取类和方法的定义信息。类和方法就是M2层的对象。Java的注解功能和反射机制,就是通过读取和操纵M2层的对象来完成的。

在学习编译原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类、方法这些都是语义层次的概念,编译器保证了编译后的程序在语义上的正确性,所以你可以大胆地使用这些信息,不容易出错。如果你要在运行时动态地调用方法,运行时也会提供一定的检查机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第二,元编程可以通过生成AST来生成程序。

你同样知道,一个程序也可以用AST来表达。所以,我们能不能让程序直接读取、修改和生成AST呢?这样对AST的操纵,就等价于对程序的操纵。

答案是可以的。所有Lisp家族的语言都采用了这种元数据技术,Julia就是其中之一。Lisp语言可以用S表达式来表示程序。S表达式是那种括号嵌套括号的数据结构,其实就是一棵AST。你可以用宏来生成S表达式,也就是生成AST。

不过,让程序直接操作比较底层的数据结构,其代价是可能生成的AST不符合语义规则。毕竟,AST只表达了语法规则。所以,用这种方式做元编程需要小心一些,不要生成错误的程序。同时,这种元编程技术对程序员来说,学习的成本也更高,因为他们要在比较低的概念层次上工作。

第三,元编程可以通过文本字符串来生成程序。

当然,你还可以把程序表达成更加低端的格式,就是一些文本字符串而已。我们前面说过,C语言的宏,其实就是做字符串的替换。而一些脚本语言,通常也能接受一个文本字符串作为程序来运行,比如JavaScript的eval()函数就可以接受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然后把字符串作为程序来运行。所以,在JavaScript里的一项非常灵活的功能,就是用程序生成一些字符串,然后用eval()函数来运行。当然你也能预料到,用越原始的模型来表示程序,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有经验的程序员,都会很谨慎地使用类似eval()这样的功能。但无论如何,这也确实是一种元编程技术。

第四,元编程可以通过字节码操纵技术来生成字节码。

那么,除了通过生成语义层对象、AST和文本来生成程序以外,对于Java这种能够运行字节码的语言来说,你还可以通过字节码操纵技术来生成字节码。这种技术一般不是由语言本身提供的能力,而是由第三方工具来实现的,典型的就是Spring。

好,到这里,我们就探讨完了通过元编程技术由程序生成程序的各种方式。下面我们再通过另一个维度来讨论一下元编程技术。这个维度是元编程技术起作用的时机,我们可以据此分为静态元编程和动态元编程。

静态元编程技术只在编译期起作用。比如C++的模板技术和把Java注解技术用在编译期的情况(在下面会具体介绍这两种技术)。一旦编译完毕以后,元程序跟普通程序一样,都会变成机器码。

动态元编程技术会在运行期起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是Java的反射机制。你可以在运行期加载一个类,来查看它的名称、都有哪些方法,然后打印出来。而为了实现这种功能,Java程序必须在class文件里保存这个类的Model,比如符号表,并通过M2层的接口,来查询类的信息。Java程序能在运行期进行类型判断,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好,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你对元编程的概念应该有比较清晰的理解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不同语言具体实现元编程的方式,并且一起探讨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运用编译技术。

不同语言的元编程技术

我们讨论的语言包括几大类,首先是Java,接着是Python和JavaScript这样的脚本语言,然后是Julia这样的Lisp语言,最后是C++的模板技术等一些很值得探讨的元编程技术。

Java的元编程技术

在分析Java的编译器的时候,我们已经解析了它是如何处理注解的,注解就是一种元编程技术。在我们举的例子中,注解是在编译期就被处理掉了。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SOURCE)  //注解用于编译期处理
@Target(ElementType.TYPE)           //注解是针对类型的
public @interface HelloWorld {
}

当时我们写了一个简单的注解处理程序,这个程序,能够获取被注解的代码的元数据(M1层的信息),比如类名称、方法名称等。这些元数据是由编译器提供的。然后,注解处理程序会基于这些元数据生成一个新的Java源代码,紧接着该源代码就会被编译器发现并编译掉。

通过这个分析,你会发现注解处理过程自始至终都借助了编译器提供的能力:先是通过编译器查询被注解的程序的元数据,然后生成的新程序也会被编译器编译掉。所以你能得出一个结论:所谓元编程,某种意义上就是由程序来调用编译器提供的能力。

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在编译期使用元编程技术。那么在运行期,Java提供了反射机制,来动态地获取程序的元数据,并操纵程序的执行。

举个例子。假设你写了一个简单的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程序,能够把Java对象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获取这个对象都有哪些属性,然后读取这些属性的值,并生成一个正确的SQL语句来完成对象的保存动作。比如,对于一个Person对象,ORM程序通过反射机制会得知它有name和country两个字段,再从对象里读取name和字段的值,就会生成类似"Insert into Person (name, age), values(“Richard”, “China”)"这样的SQL语句。

从这个例子中,你能看出元编程的强大:只需要写一个通用的程序,就能用于各种不同的类。这些类在你写ORM程序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提前知道,因为ORM程序工作在M2层。给你任何一个类,你都能获得它的方法和属性信息。

不过这种反射机制也是有短板的,就是性能比较低。基于反射机制编写的程序的效率,比同样功能的静态编译的程序要低好几倍。所以,如何提升运行期元编程功能的性能,是编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点。

OK,接下来我们看看Python、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元编程技术。

Python、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元编程技术

对于像Python、JavaScript和Ruby这样的脚本语言,它们实现起元编程技术来就更加简单。

最简单的元编程方式,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就是动态生成程序的文本字符串,然后动态编译并执行。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粗暴,容易出错,有安全隐患,但在某些特殊场景下还确实很有用。

不过如有可能,我们当然愿意使用更优雅的元编程方式。这几种脚本语言都有几个特点,使得操纵和修改已有程序的步骤会变得特别简单:

这些脚本语言做元编程究竟有多么容易呢?我给你举个Python语言的例子。

我们在解析Python编译器的时候,曾提到过metaclass(元类)。metaclass能够替代缺省的Type对象,控制一个类创建对象的过程。通过你自己的metaclass,你可以很容易地为所创建的对象的方法添加修饰,比如输出调试信息这样的AOP功能。

所以,很多喜欢Python、JavaScript和Ruby语言的工程师,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这些语言非常容易实现元编程,因此能够实现出很多强大的库。

不过,在灵活的背后,脚本语言的元编程技术通常要付出性能的代价。比如,采用元编程技术,程序经常会用Decorator模式对原有的函数或方法做修饰,这样会增加函数调用的层次,以及其他一些额外的开销,从而降低程序的性能。

好,接下来,我们说说Julia等类Lisp语言的元编程技术。

Julia等类Lisp语言的元编程技术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像Julia等类似Lisp的语言,它本来就是把程序看做数据的。它的程序结构,本来就是一个嵌套的树状结构,其实跟AST没啥区别。因此,只要在语言里提供一种方式,能够生成这些树状结构的数据,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元编程功能了。

比如,下面的一段示例程序是用Common Lisp编写的。你能看出,程序的结构完全是一层层的括号嵌套的结构,每个括号中的第一个单词,都是一个函数名称,后面跟着的是函数参数。这个例子采用了Lisp的宏功能,把pred替换成合适的函数名称。当替换成>时,实现的是求最大值功能;而替换成<时,实现的是求最小值功能。

(defmacro maxmin(list pred)           ;定义一个宏
  `(let ((rtn (first ,list)))         ;`后面是作为数据的程序
     (do ((i 1 (1+ i)))
         ((>= i (length ,list)) rtn)
       (when (,pred (nth i ,list) rtn);pred可以被替换成一个具体的函数名
         (setf rtn (nth i ,list))))))

(defun mymax2 (list)  ;定义一个函数,取一个列表的最大值
    (maxmin list >))

(defun mymin2 (list)  ;定义一个函数,取一个列表的最小值。
    (maxmin list <)

这种能够直接操纵AST的能力让Lisp特别灵活。比如,在Lisp语言里,根本没有原生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型,但你完全可以用它的元编程功能,自己构造一套带有类、属性、方法、继承、多态的编程模型,这就相当于构建了一个新的M2层的元模型。通常一个语言的元模型,也就是编程时所能使用的结构,比如是否支持类呀什么的,在设计语言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了。但Lisp的元编程功能竟然能让你自己去定义这些语言特性,这就是一些小众的程序员特别热爱Lisp的原因。

C++的元编程技术

提到元编程,就不能不提一下C++的模板元编程(Template Metaprogramming)技术,它大大增强了C++的功能。

模板元编程技术属于静态元编程技术,也就是让编译器尽量在编译期做一些计算。这在很多场景中都有用。一个场景,就是提供泛型的支持。比如,List是整型这样的值类型的列表,而List是Student这种自定义类型的列表,你不需要为不同的类型分别开发List这样的容器类(在下一讲,我还会对泛型做更多的讲解)。

但模板元编程技术不仅仅可以支持泛型,也就是模板的参数可以不仅仅是类型,还可以是普通的参数。模板引擎可以在编译期利用这些参数做一些计算工作。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它可以根据你传入的模板参数获得阶乘值。

如果这个参数是一个编译期的常数,那么模板引擎会直接把这个阶乘值计算出来,而不是等到运行期才做这个计算。这样能降低程序在运行时的计算量,同时又保持编程的灵活性。

template<int n>
struct Fact {
  enum { RET = n * Fact<n-1>::RET };  //用一个枚举值代表阶乘的计算结果
};

template<>              //当参数为1时,阶乘值是1
struct Fact<1> {
  enum { RET = 1 };
};

int b = Fact<5>::RET;   //在编译期就计算出阶乘值,为120

看到这里,利用你学过的编译原理,你能不能猜测出C++模板的实现机制呢?

我们也看到过在编译器里做计算的情况,比如说常数折叠,会在编译期计算出表达式的常数值,不用在运行期再去计算了。而在C++的模板引擎里,把这种编译器的计算能力大大地丰富了。不过,你仍然可以猜测出它的实现机制,它仍然是基于AST来做计算,生成新的AST。在这个过程中,像Fact<5>这种情况甚至会被计算出最终的值。C++模板引擎支持的计算如此复杂,以至于可以执行递归运算。

课程小结

今天这一讲,我们围绕元编程这个话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剖析。

元编程,对于我们大多数程序员来说,是一个听上去比较高深的概念。但是,在学过编译原理以后,你会更容易理解元编程技术,因为编译器就是做元编程的软件。而各门语言中的元编程特性,本质上就是对编译器的能力的释放和增强。编译器要获得程序的结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修改、转换,元编程做的是同样的事情。

我们学好编译原理以后,在元编程方面其实拥有巨大的优势。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某门语言的元编程机制是如何工作的;另一方面,即使某些语言没有提供原生的元编程功能,或者是元编程功能不够强大,我们也仍然可以自己做一些工具,来实现元编程功能,这就是类似Spring这样的工具所做的事情。

本讲中关于Meta的层次的概念,是我特别向你推荐的一个思维模型。采用这个模型,你就知道不同的工作,是发生在哪一个抽象层级上。因而你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学习编译原理中用到的那些形式语言会觉得更加抽象。因为计算机语言的抽象层级就挺高的了,而用于描述计算机语言的词法和语法规则的语言,当然抽象层级更高。

我把这讲的思维导图也放在了这里,供你复习和参考。

一课一思

我在本讲举了ORM的例子。如果用你熟悉的语言来实现ORM功能,也就是自动根据对象的类型信息来生成合适的SQL语句,你会怎么做?

欢迎分享你的观点,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感谢阅读,我们下一讲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