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胜辉。今天是正月初二,过年好啊,春节玩得还开心吗?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啊,都在问我学习相关的话题,比如说: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呢,我想来跟你聊聊“学习”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其实,极客时间上的牛人太多了,在学习上呢,可能都比我更有经验,也更有成就,那我这里就抛砖引玉吧,一点小小的总结和回顾。如果能帮到你一点点,让你在这个新春时节里觉得有一丝收获,那我会跟你一样开心。

做笔记:形成理论体系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刚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印象还是挺深的,也觉得在这块领域里学到了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知识的印象逐渐模糊,最好笑的是,有时候自己甚至会怀疑:这个技术挺难懂的,也没什么印象了,难道真的是我以前学过的东西吗?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觉得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做好笔记。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比如听说读写,比如实践操作等等。那其中,写应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也挺早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最早我是在笔记本电脑上直接记录文档,比如用Windows的记事本,或者Word文档。当然,它们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在这个移动办公的时代,文档不能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查看和编辑,真是一大缺憾。

所以这几年,我就以在线笔记类App 为主了,我也用了好几种App,包括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石墨笔记等等。这些App都支持电脑端和手机端,基本上到哪儿都能看笔记或者编辑笔记,十分方便。可以说是让学习深度“侵入”到我的生活中了,但我也乐在其中。看一点笔记,又多懂了一点,以后也可以忘得少一点,这个投入,值得。

就以印象笔记(国外版叫Evernote)为例,你可以在笔记本、手机、iPad等终端上安装它,然后多设备同步。出门在外,只要你手机上有印象笔记,就可以继续学习。特别是它的Markdown笔记支持代码格式,在阅读一些片段代码的时候很有用。另外,它还有个浏览器插件,当你看到感兴趣的网页时,你就用这个插件把内容给保存为笔记,非常实用。比如像下面这样,我可以把网页中的文稿部分,单独保存为一篇笔记,以后就可以在印象笔记中查看它了:

图片

思维导图也是一类比较有用的学习工具。很多知识未必适合用文档或者表格来做精确的整理,但用思维导图来概括和记录,却更加随性、灵活。我一般在电脑上用XMind。比如下面就是我学习Envoy时候梳理的思维导图:

图片

我觉得,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之一就是,如果要找某个知识点,很容易从中心点“顺藤摸瓜”找到它。当然好处也不止于此,思维导图的本质,是利用了人的大脑在接收信息方面的特点:大脑对图形的记忆效率远远超过文字,通过思维导图,这些知识从文字变成了“树枝图像”,可以更加深刻地印到大脑里。

我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的时候,经常会新建一个思维导图文件,然后不断往里添加知识的枝干,之后要复习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个体系的脉络,确实很有帮助。除了XMind,国内有个叫MindMaster的思维导图产品也不错。

当然,你在工作中同样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比如我几年前做的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涉及因素众多,一开始我就是用思维导图把各个方面摸清楚的。对着思维导图,我比较容易地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后推进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推荐你也可以试试。

用正确的方法找学习资料

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爆炸乃至泛滥,我们在网上随便一搜,可能正确的和错误的知识各占一半,这种惊人的比例,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学习资料来源的问题。有时候找不到信息还算好的,就怕找到的是错误的信息,浪费时间不说,还让错误的知识占据了大脑,那正确的知识就进不来了。所以,在寻找学习资料方面,我的建议有这么几个:

咱们最好加强一下英文,然后阅读原版书籍。这倒不是否认国内翻译者的贡献,而是相对来说,原版的意思会更加贴近原意,然后时效性也更强一点。甚至有些不错的书,未必会有中文译本,特别是一些技术论文,那你要等待中译版几乎是不可能了。你不能总是期望有“野生翻译君”来帮你。

其实,技术类的英文不是太复杂,一旦熟悉了技术名词就会容易许多。再加上我们学习的编程语言也都是英文的,我想你基础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还是要多一点信心,只要你愿意去尝试,阅读英文技术文章或者书籍都不是难事。从它的收效来说,你的“投资”绝对值得。

现在知识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可否认,有时候一小段文字也能给我们不少启迪。不过,要在自己头脑里构建一个扎实并且全面的技术蓝图,还是离不开对经典的研读。

就拿TCP/IP来说,我还是推荐经典的Richard Stevens等人写就的《TCP/IP详解》,开发的同学可以看《UNIX网络编程》。在大多数情况下,读《TCP/IP详解》第一卷应该就满足日常排查的需求了。在操作系统方面,你也可以读一下《Linux系统编程》,作者是写过多本技术畅销书的Robert Love,他本人也还年轻,是一名八零后。

不过,如果你平时开发任务很忙,或者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一点,一下子读大部头确实相对困难,那么你可以选择稍微简单一点的入门书。比如《图解HTTP》《图解TCP/IP》,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来自日本,用了比较多的示意图来展示知识点。这跟我前面谈到的思维导图就很类似,图形会给大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用这两本来入门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

如果我们随便去网上搜索,可能出来很多个人博客,不少内容是抄来抄去,良莠不齐。我建议你直接到比较权威的站点去查看。比如以HTTP协议来说,要了解各种header和返回码的规范细节,我建议可以去这里看:HTTP | MDN (mozilla.org)

另外一块很大的内容,同时也是很容易把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地方,就是RFC文档。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会为了一个技术点争论不休,事实上这个东西就在RFC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只要用心的话,去找到文档仔细读一下就行。也就花一点时间读一下文档,就能收获一个“专业”的对外形象,你应该更有动力了吧?

另外,RFC文档一般不是太长,内容精练,基本上没什么废话,所以阅读的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这也是我推荐你阅读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最后一块内容,就是内核源码。这是因为,书相对来说更新起来不是那么及时,看源码可以知道最新的行为。另外,还有两个问题你不得不考虑:

比如我们最近遇到的一个小困惑。我们发现,TCP三次握手里面,第二个报文也就是SYN+ACK,它的IP ID居然是0。

图片

我们就直接查Linux内核源代码,确认是对端Linux自身的行为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之,脱离了代码谈网络,总还是会有盲区。

做中学,学中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可以在测试环境中,不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加深印象。比如,对于TCP/IP的各种行为,你就可以一边curl,一边tcpdump,观察输出的报文细节,再结合自己学到的理论,看看是否能解释通了?如果还有疑问,那么恭喜你,又可以进步了!人学习的过程,不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漏洞,不断弥补的过程吗?

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网络问题,或者你怀疑是网络引起的问题,那么也是很好的机会。你可以参考我在课程里介绍的步骤,比如做抓包,然后Wireshark打开做分析。对着看得见的报文来学习网络协议,这个体验确实比单纯看书或者RFC有趣得多,也更容易坚持。这也是我的一个小秘诀,分享给你。

另外,你也可以参考这么一条学习和实践路线,来逐步深入掌握TCP/IP网络知识:

图片

好了,我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大概就介绍到这里。欢迎你畅所欲言,在留言区里分享出你认为好用的学习方法,相信我们都可以学到一大筐非常好用的工具和资料,我也很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