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涵柏。
今天继续我们的故事旅程。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从故事库、故事思维、遣词造句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编写故事的技巧,为我们接下来的应用打好基础。这节课我们将具体来聊聊怎么讲好短故事。
什么是短故事呢?
严格来说,短故事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我们这里短故事特指这样一种故事:
可能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我们从一首歌说起。我记得在有一期《中国新歌声》上,导师那英听到选手唱起《漂洋过海来看你》时,说这是她最喜欢的歌。
这首歌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是很好的短故事的样本。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段歌词。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 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这个遗憾 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 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忍着不哭泣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 什么样的结局
在漫天风沙里 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己
多盼望送君千里 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
这首歌背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演唱者娃娃喜欢上了一位北京人,两人常在电话里互诉衷肠。80年代,海峡两岸尚未互通,娃娃申请了半年才获得批准来到北京。到了北京后,她才知道男方已经有了家室,这段苦恋最终以分手告终。后来,娃娃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李宗盛,李宗盛写下了这首歌,传唱至今。
我们可以从这首歌中学到哪些技巧呢?我们简单分析下。
首先这个故事相对完整,有一条主线。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歌词中的“我”漂洋过海见到了“你”,最终却和“你”分开。
其次,这个故事有个简单的结构,并且结构里是有冲突的。歌词里的“我”终于漂洋过海和心上人见面了,一般故事里的结局是什么呢?是互相拥抱接吻,喜极而泣。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再说得明白点,本来是主角去对方的城市看心上人,却成了送走对方。这种爱而不得的结局,正是这个短故事中的冲突所在。
最后,为了让这个故事主线更为饱满,作词者选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花了半年的积蓄”,为了见面“连呼吸都反复练习”“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短短几个细节,把一个等待心上人的人物形象马上就给刻画出来了。
多说一句,还记得在第三节课里我们讲到的故事思维的三步法吗?从这个短故事的设计中,同样能够清晰看到三步法的影子。如果你记不清了,不妨再回头复习一下。
通过这样的分析不难发现,李宗盛确实是一个拥有故事思维的作词者。他通过感情丰富的细节与巧妙地故事冲突,为这首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短故事。这也是这首歌历久不衰、很多人翻唱的原因吧。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对这首歌的分析,来聊聊怎么设计一个好的短故事。
确立一条主线是我们设计一个短故事的第一步。
所谓主线,就是能够概括整篇故事主要脉络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我不听完整个故事,看过主线后我也能大致知道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比如亨利·詹姆斯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主线,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剧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有了这样的概括,你可能不知道里面的具体细节,但一定知道这部小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那怎么确定主线呢?
方法很简单:用一句话来确定文章的主线,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句话法则”。
这个法则不是我发明的,它由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麦基提出。他在自己的著作《故事》这本书中提到,“文章的真正主线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个连贯的句子,这个句子一定能够清晰地概括整篇文章。”
钱锺书先生有篇小说叫《围城》,里面很出名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这句话不能算是这部小说的主线,这部小说的主线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从欧洲游学回来的方鸿渐在经历几段感情后和孙柔嘉结婚,但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闹翻,方鸿渐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用“一句话法则”去确定主线的例子。
比如现在你的团队研发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社交聊天类的App,你需要确定故事主线,为这个聊天类App设计一个短故事去打动你的老板,获得资金支持。
首先你要找到你想讲的故事中,最能打动受众的痛点。比如刚刚提到的《一位女士的画像》里,痛点是“抽象的人代替了具体的人”。又比如《叶公好龙》的故事里,痛点是“抽象的龙代替了具体的龙”。再比如《围城》里的痛点是“婚姻”,这些都是非常能够打动受众的痛点。
就这个社交聊天App的例子而言,我们可以尝试洞察出一些现象:
这两个现象都指向同一个痛点“无聊”。
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痛点后,就可以把这个痛点和产品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可以去设计一个“某某App陪你无聊每一刻”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这样概括:一个大学生每天通过打游戏、看视频来打发无聊时间,却始终感到迷茫、痛苦,在经历一番变化后,他最终学会了直面这种“无聊”。
当然,对于“无聊”这个痛点来说,一句话的主线可以有很多种变化。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你自己的故事主线。
总结来说,找主线就是通过“一句话原则”,先找到痛点,再高度概括。
找到了主线以后,我们接着进行第二步,为故事找到一个简单的结构。
今天我们主要是聊如何讲短故事。既然是短故事,结构一定不会太复杂。具体怎么找到一个简单的结构呢?
我的诀窍很简单,通过三段式的经典结构搭建出骨架。这个方法,如果你接触过一点故事编写的技巧,应该是听过的。但用好三段式没有那么容易,里面的门道还有很多。不妨听听我的看法!
三段式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最接近于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最容易被接受。比如我们分析一个现象的原因,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说两个理由太少,说4个理由太多,3个理由“首先、其次、最后”刚刚好。
再比如我们的经典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都是三段式的。有科学研究表明,三段式符合大脑记忆的规律,刚好构成了完整的因果关系。
那么,我们说写作里面的三段式是什么呢?就是触发、冲突和解决。是不是觉得有点抽象?我逐一解释下,你就明白了。
所谓触发,就是导火索,就是这个故事因什么而起:
再说冲突。所谓冲突,就是故事里隐藏的矛盾,它是一个故事中最具张力的部分。这种张力越大,越能吸引受众的关注。越是把某个现象、人物推向两难的境地,就越能揭示一个故事的本质。需要说明的是,故事中产生矛盾的地方不一定只有一个,你可以根据情景多设置几个。
还是以App的故事为例,我们在设计这个故事时,围绕着“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这点,能想到的冲突主要有:
每一个冲突都可以发生不同的故事,比如和父母吵架,比如自己觉得虚无,有过轻生的念头等等。
那我们最后的一点,解决就很好理解了。解决就是指故事里的人物遇到这种冲突后,经过一番挣扎,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或者最终的结果。
比如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中的结果是“漫天风沙里,我送你远去”。再比如为App设计的这个故事里,我们的结果可以是:在经历一番挣扎后,这位天天消磨时光的朋友,明白了要让自己真正感到快乐,那就需要打破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于是他在这款社交App上通过有效社交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从而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解,和自己和解。
通过对上面的讲述,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三段式结构的一些奥妙。我们再来剖析一个故事案例,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一天,一个老头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卖啤酒的老板,老板说自己正在四处推销,但根本没效果。老头听完,说出了一个提高销量的秘密:把你的产品卖点提炼出来,做宣传。
这个老板反复强调:“我的啤酒没有任何卖点,和所有的啤酒都是一样的……”
老头说:“不可能,任何产品都有独特的卖点。”后来,老头去了解了这家啤酒厂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到在啤酒的制作过程中,工人们往酒瓶里吹入高温纯氧、用深井下四千英尺的纯净水生产啤酒。
老头非常惊讶地问这个老板:“你为什么不宣传这些事呢?告诉别人你的啤酒比别人的更纯?”老板说:“所有酿造啤酒的过程都是这样的。你太不懂啤酒了!”老头回答:“把这些写出来,绝对会让每个人都吓一跳。”
于是,这个老头信心满满地提出了一个卖点:每一瓶啤酒,在灌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的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冽。
老板听到后,觉得不行!因为所有的啤酒都是这么制作的,这是标准的生产工艺。拿这个做广告,太可笑了。老头非常生气:“咱们打赌,我出钱打广告,如果赚了钱,你把钱还我,要是到时候没赚钱,这广告算我白送。”
最终这个广告让这个品牌的啤酒销量,在短时间内从第五名跃到了第一名。
这个故事中的触发是什么呢?一个老头遇到了一个四处推销啤酒的老板。
冲突是什么呢?有这么3个:
解决是老板赌输了,这个广告让这个品牌的啤酒销量在短时间内从第五名,跃到了第一名。
三段式的结构对于短故事来说非常好用,你可以自己再找几个小故事,试着用三段式结构做一下剖析。
找到了故事主线和结构以后,第三步就是为故事丰富细节,让它变得有血有肉。
我们常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就足以说明细节的重要性。故事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细节,毫无疑问能加深我们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比如我们谈到孔乙己的故事,我们就能记起他说过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比如谈起祥林嫂,我们就能记起她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
你可能会问了,怎么为故事找细节呢?
最基础的做法是寻找那些可以共情的细节。换句话说,就是你在设计故事人物、事件的时候,可以先代入到自己的身上,问问自己,什么样的人物和事件会打动自己。也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人性。
比如,你要讲一个孤独的父亲的故事。怎么体现他的孤独呢?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情节:这位父亲感冒了,无人照顾。
这时,你就想想自己感冒时的经历是怎样的,然后找到那些共情的元素。对于我来说,说到感冒,我可能就会想到“声音”这个元素。我在现实生活中,对感冒时的“声音”有过比较深的感触,那我就会在故事中用到这些细节。
我这个带有“声音”细节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位父亲不想打扰他的孩子,怕影响他的工作。但他太难受了,只好拿起了电话。在北京的孩子接通了电话,电话里传来父亲虚弱、颤抖、非常无力的声音。
不知道你对这个打电话的故事,有没有一定的感触呢?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用一个故事去说服别人不要高空坠物,如果我只是告诉他,自己看到过一个花盆从15楼掉下来,砸在了一个人的脑袋上。你想想,这个人听到我这么说,内心肯定毫无波动,甚至可能会想笑。
那要怎么做才能够让别人体会到高空坠物的危害呢?把自己代入故事中,想想什么情况下自己会感到痛,然后用细节来完善这个故事。我丰富细节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单身妈妈因为要养家,一直都在外面打工,她已经一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她终于可以回家抱抱自己的宝贝女儿了。
她提着一个芭比娃娃、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这都是孩子最喜欢的。家就在前面,她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笑容一直挂在她的脸上。几秒之后,一个花盆从15楼落下,砸在了她的脑袋上,她倒下了,鲜血缓缓把芭比娃娃和那条白色连衣裙浸染成了红色。
同样是被砸的故事,只有这样的细节,才有可能让人记住这个故事。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是故事决定了这些细节的存在。也就是说,讲故事的人设计细节的前提是,他确定这个故事能用到这些细节。假如只是为了描写而描写,那细节就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性,这样的细节注定都是败笔。
同样,我举个我经历的反面例子。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实习生,我问他,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个你最近遇到的最让你有感触的故事,他的讲述是这样的。
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白领,那位白领很漂亮,气质也不错。突然,我听到她在饭店和老板争执,嗓门声很大,好像是为了显出自己的气势,把眼睛也睁得特别圆,厉声问道:“为什么青椒炒肉里,肉这么少。”老板也很不服气说:“这肉不少啊。”她说:“就没有几块!”结果说着说着就哭了。
老板一下懵了,有些语无伦次:“咱们有话好好说,实在不行,我再让后厨给你炒一盘,不就好了?你别生气,别哭啊。”白领抹了抹眼泪:“我不是生气菜里肉少,我是突然想到,我都快30岁了,为什么还要为这几块钱的饭活得这么累?”听到她说了这句话,那一瞬间我就愣住了,内心咯噔了一下。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位实习生的讲述,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用的细节很多。比如“白领很漂亮,气质也不错”,“嗓门声很大”,这些细节都没有为故事服务,是没有必要的。再比如“老板也很不服气地说”这句,完全不需要加很不服气这几个字。因为听众能够想象老板是不服气的,如果他服气也就不会争吵了。所以,这种为了描写而描写的细节,我们在讲故事时,应主动把它删去。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最后我们来总结下。
今天我给你分享了如何讲好短故事。首先,这节课里我们所说的短故事是我人为划分的。特指故事完整,但篇幅短(不超过五、六百字就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的故事。并且这样的故事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了丰富的细节和情节冲突。
怎么来设计一个短的故事呢?我们用了三步。
第一步,寻找主线,方法是“一句话法则”,本质是找到能打动受众的痛点。
第二步,为故事找到一个简单的结构,我给你推荐了常用的触发-冲突-解决的三段式结构:
第三步,为故事丰富细节,让它变得有血有肉。寻找细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寻找能让人共情的元素。
但你要注意的是,决定细节的是故事。也就是说,讲故事的人这么设计的前提是,他确定这个故事里能用到这些细节。为了描写而描写的细节注定会是败笔。
希望你能够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短故事技巧,讲出一个直达受众痛点,让人共情的短故事。
最后我来给你布置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我给你提供一句话:“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请你根据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围绕这句话设计一个短故事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