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项目越复杂、代码量越多、参与开发人员越多、开发维护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是要重视代码质量。代码质量下降会导致项目研发困难重重,比如:开发效率低,招了很多人,天天加班,出活却不多;线上bug频发,查找bug困难,领导发飙,中层束手无策,工程师抱怨不断。

导致代码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代码无注释,无文档,命名差,层次结构不清晰,调用关系混乱,到处hardcode,充斥着各种临时解决方案等等。那怎么才能时刻保证代码质量呢?当然,首要的是团队技术素质要过硬,能够适当地利用设计原则、思想、模式编写高质量的代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方法可循。

今天,我就从研发管理和开发技巧的角度来带你看下,面对大型复杂项目的开发,如何长期保证代码质量,让代码长期可维护。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1. 吹毛求疵般地执行编码规范

严格执行代码规范,可以使一个项目乃至整个公司的代码具有完全统一的风格,就像同一个人编写的。而且,命名良好的变量、函数、类和注释,也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编码规范不难掌握,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在Code Review时,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看到不符合规范的代码,一定要指出并要求修改。

但是,据我了解,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虽然大家都知道优秀的代码规范是怎样的,但在具体写代码的过程中,执行得却不好。我觉得,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不够重视。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变量或者函数命名成啥样,关系并不大。所以命名时不推敲,注释也不写,Code Review的时候也都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觉得没必要太抠细节。日积月累,项目代码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所以我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细节决定成败,代码规范的严格执行极为关键。

2.编写高质量的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最容易执行且对提高代码质量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高质量的单元测试不仅仅要求测试覆盖率要高,还要求测试的全面性,除了测试正常逻辑的执行之外,还要重点、全面地测试异常下的执行情况。毕竟代码出问题的地方大部分都发生在异常、边界条件下。

对于大型复杂项目,集成测试、黑盒测试都很难测试全面,因为组合爆炸,穷举所有测试用例的成本很高,几乎是不可能的。单元测试就是很好的补充。它可以在类、函数这些细粒度的代码层面,保证代码运行无误。底层细粒度的代码bug少了,组合起来构建而成的整个系统的bug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3.不流于形式的Code Review

如果说很多工程师对单元测试不怎么重视,那对Code Review就是不怎么接受。我之前跟一些同行聊起Code Review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是,这玩意儿不可能很好地执行,形式大于效果,纯粹是浪费时间。是的,即便Code Review做得再流畅,也是要花时间的。所以,在业务开发任务繁重的时候,Code Review往往会流于形式、虎头蛇尾,效果确实不怎么好。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Code Review本身的价值。在Google、Facebook等外企中,Code Review应用得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了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要想真正发挥Code Review的作用,关键还是要执行到位,不能流于形式。

4.开发未动、文档先行

对大部分工程师来说,编写技术文档是件挺让人“反感”的事情。一般来讲,在开发某个系统或者重要模块或者功能之前,我们应该先写技术文档,然后,发送给同组或者相关同事审查,在审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开发。这样能够保证事先达成共识,开发出来的东西不至于走样。而且,当开发完成之后,进行Code Review的时候,代码审查者通过阅读开发文档,也可以快速理解代码。

除此之外,对于团队和公司来讲,文档是重要的财富。对新人熟悉代码或任务的交接等,技术文档很有帮助。而且,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技术团队,技术文档是一种摒弃作坊式开发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团队有效协作的途径。

5.持续重构、重构、重构

我个人比较反对平时不注重代码质量,堆砌烂代码,实在维护不了了就大刀阔斧地重构甚至重写。有的时候,因为项目代码太多,重构很难做到彻底,最后又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怪物,这就更麻烦了!

优秀的代码或架构不是一开始就能设计好的,就像优秀的公司或产品也都是迭代出来的。我们无法100%预见未来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资源为遥远的未来买单。所以,随着系统的演进,重构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刚刚说不支持大刀阔斧、推倒重来式的大重构,但持续的小重构我还是比较提倡的。它也是时刻保证代码质量、防止代码腐化的有效手段。换句话说,不要等到问题堆得太多了再去解决,要时刻有人对代码整体质量负责任,平时没事就改改代码。千万不要觉得重构代码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特别是一些业务开发团队,有时候为了快速完成一个业务需求,只追求速度,到处hard code,在完全不考虑非功能性需求、代码质量的情况下,堆砌烂代码。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没关系,等你有时间了,一定要记着重构,不然烂代码越堆越多,总有一天代码会变得无法维护。

6.对项目与团队进行拆分

我们知道,团队人比较少,比如十几个人的时候,代码量不多,不超过10万行,怎么开发、怎么管理都没问题,大家互相都比较了解彼此做的东西。即便代码质量太差了,我们大不了把它重写一遍。但是,对于一个大型项目来说,参与开发的人员会比较多,代码量很大,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行代码,有几十、甚至几百号人同时开发维护,那研发管理就变得极其重要。

面对大型复杂项目,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代码进行拆分,还需要对研发团队进行拆分。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一些代码拆分的方法,比如模块化、分层等。同理,我们也可以把大团队拆成几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对应负责一个小的项目(模块、微服务等),这样每个团队负责的项目包含的代码都不至于很多,也不至于出现代码质量太差无法维护的情况。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实际上,我刚刚讲的6条方法论应该都没啥新奇的,也没有葵花宝典似的杀手锏,说出来感觉都很简单。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都很透明,所以大方向我觉得你应该都知道,具体的策略和架构各家也都差不多,最后谁做得好,关键在于执行和细节。

我经常听人说,我们做了单元测试、Code Review啊,但到最后,项目还是一堆bug,代码质量还是很差。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思考一下,单元测试、Code Review做得到底够不够好,从决策到执行再到考核是否形成了闭环,不要口号喊的100分,落实到执行只有50分,最后又没有很好的考核机制,好坏大家也都不知道。所以,一句话总结一下:切忌敏于言而讷于行。

除此之外,我们刚刚讲的所有方法都治标不治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要想每个问题都能顺利解决,除了理论知识和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很重视应届生招聘,希望从一开始就招聘一些有潜力的员工。找到对的人、用对好的人,打造优秀的技术文化,才是一直保持卓越的根本。

课堂讨论

从研发管理和开发技巧的角度,你还有哪些能够有效保持项目代码质量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