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世界里,Spring框架已经几乎成为项目开发的必备框架。作为如此优秀和受欢迎的开源项目,它是我们源码阅读的首选材料之一,不管是设计思想,还是代码实现,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讲讲Spring框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原则和模式。因为内容比较多,我分三部分来讲解。

今天,我们就讲下第一部分:Spring框架中蕴含的一些设计思想或原则,这其中就包括:约定大于配置、低侵入松耦合、模块化轻量级等。这些设计思想都很通用,掌握之后,我们可以借鉴用到其他框架的开发中。

话不多少,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Spring框架简单介绍

考虑到你可能不熟悉Spring,我这里对它做下简单介绍。我们常说的Spring框架,是指Spring Framework基础框架。Spring Framework是整个Spring生态(也被称作Spring全家桶)的基石。除了Spring Framework,Spring全家桶中还有更多基于Spring Framework开发出来的、整合更多功能的框架,比如Spring Boot、Spring Cloud。

在Spring全家桶中,Spring Framework是最基础、最底层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最基础、最核心的IOC和AOP功能。当然,它包含的功能还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比如事务管理(Transactions)、MVC框架(Spring MVC)等很多功能。下面这个表格,是我从Spring官网上找的,关于Spring Framework的功能介绍,你可以大略地看下有个印象。

在Spring Framework中,Spring MVC出镜率很高,经常被单独拎出来使用。它是支持Web开发的MVC框架,提供了URL路由、Session管理、模板引擎等跟Web开发相关的一系列功能。

Spring Boot是基于Spring Framework开发的。它更加专注于微服务开发。之所以名字里带有“Boot”一词,跟它的设计初衷有关。Spring Boot的设计初衷是快速启动一个项目,利用它可以快速地实现一个项目的开发、部署和运行。Spring Boot支持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着这个初衷设计的,比如:集成很多第三方开发包、简化配置(比如,规约优于配置)、集成内嵌Web容器(比如,Tomcat、Jetty)等。

单个的微服务开发,使用Spring Boot就足够了,但是,如果要构建整个微服务集群,就需要用到Spring Cloud了。Spring Cloud主要负责微服务集群的服务治理工作,包含很多独立的功能组件,比如Spring Cloud Sleuth调用链追踪、Spring Cloud Config配置中心等。

从Spring看框架的作用

如果你使用过一些框架来做开发,你应该能感受到使用框架开发的优势。这里我稍微总结一下。利用框架的好处有:解耦业务和非业务开发、让程序员聚焦在业务开发上;隐藏复杂实现细节、降低开发难度、减少代码bug;实现代码复用、节省开发时间;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开发、降低学习和维护成本等等。实际上,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简化开发!

对于刚刚的总结,我们再详细解释一下。

相比单纯的CRUD业务代码开发,非业务代码开发要更难一些。所以,将一些非业务的通用代码开发为框架,在项目中复用,除了节省开发时间之外,也降低了项目开发的难度。除此之外,框架经过多个项目的多次验证,比起每个项目都重新开发,代码的bug会相对少一些。而且,不同的项目使用相同的框架,对于研发人员来说,从一个项目切换到另一个项目的学习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接下来,我们再拿常见的Web项目开发来举例说明一下。

通过在项目中引入Spring MVC开发框架,开发一个Web应用,我们只需要创建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三层类,在其中填写相应的业务代码,然后做些简单的配置,告知框架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类之间的调用关系,剩下的非业务相关的工作,比如,对象的创建、组装、管理,请求的解析、封装,URL与Controller之间的映射,都由框架来完成。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直接引入功能更强大的Spring Boot,那将应用部署到Web容器的工作都省掉了。Spring Boot内嵌了Tomcat、Jetty等Web容器。在编写完代码之后,我们用一条命令就能完成项目的部署、运行。

Spring框架蕴含的设计思想

在Google Guava源码讲解中,我们讲到开发通用功能模块的一些比较普适的开发思想,比如产品意识、服务意识、代码质量意识、不要重复早轮子等。今天,我们剖析一下Spring框架背后的一些经典设计思想(或开发技巧)。这些设计思想并非Spring独有,都比较通用,能借鉴应用在很多通用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中。这也是我们学习Spring源码的价值所在。

1.约定优于配置

在使用Spring开发的项目中,配置往往会比较复杂、繁琐。比如,我们利用Spring MVC来开发Web应用,需要配置每个Controller类以及Controller类中的接口对应的URL。

如何来简化配置呢?一般来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注解,另一种是基于约定。这两种配置方式在Spring中都有用到。Spring在最小化配置方面做得淋漓尽致,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基于注解的配置方式,我们在指定类上使用指定的注解,来替代集中的XML配置。比如,我们使用@RequestMapping注解,在Controller类或者接口上,标注对应的URL;使用@Transaction注解表明支持事务等。

基于约定的配置方式,也常叫作“约定优于配置”或者“规约优于配置”(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通过约定的代码结构或者命名来减少配置。说直白点,就是提供配置的默认值,优先使用默认值。程序员只需要设置那些偏离约定的配置就可以了。

比如,在Spring JPA(基于ORM框架、JPA规范的基础上,封装的一套JPA应用框架)中,我们约定类名默认跟表名相同,属性名默认跟表字段名相同,String类型对应数据库中的varchar类型,long类型对应数据库中的bigint类型等等。

基于刚刚的约定,代码中定义的Order类就对应数据库中的“order”表。只有在偏离这一约定的时候,例如数据库中表命名为“order_info”而非“order”,我们才需要显示地去配置类与表的映射关系(Order类->order_info表)。

实际上,约定优于配置,很好地体现了“二八法则”。在平时的项目开发中,80%的配置使用默认配置就可以了,只有20%的配置必须用户显式地去设置。所以,基于约定来配置,在没有牺牲配置灵活性的前提下,节省了我们大量编写配置的时间,省掉了很多不动脑子的纯体力劳动,提高了开发效率。除此之外,基于相同的约定来做开发,也减少了项目的学习成本和维护成本。

2.低侵入、松耦合

框架的侵入性是衡量框架好坏的重要指标。所谓低侵入指的是,框架代码很少耦合在业务代码中。低侵入意味着,当我们要替换一个框架的时候,对原有的业务代码改动会很少。相反,如果一个框架是高度侵入的,代码高度侵入到业务代码中,那替换成另一个框架的成本将非常高,甚至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一些长期维护的老项目,使用的框架、技术比较老旧,又无法更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低侵入是Spring框架遵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想。

Spring提供的IOC容器,在不需要Bean继承任何父类或者实现任何接口的情况下,仅仅通过配置,就能将它们纳入进Spring的管理中。如果我们换一个IOC容器,也只是重新配置一下就可以了,原有的Bean都不需要任何修改。

除此之外,Spring提供的AOP功能,也体现了低侵入的特性。在项目中,对于非业务功能,比如请求日志、数据采点、安全校验、事务等等,我们没必要将它们侵入进业务代码中。因为一旦侵入,这些代码将分散在各个业务代码中,删除、修改的成本就变得很高。而基于AOP这种开发模式,将非业务代码集中放到切面中,删除、修改的成本就变得很低了。

3.模块化、轻量级

我们知道,十几年前,EJB是Java企业级应用的主流开发框架。但是,它非常臃肿、复杂,侵入性、耦合性高,开发、维护和学习成本都不低。所以,为了替代笨重的EJB,Rod Johnson开发了一套开源的Interface21框架,提供了最基本的IOC功能。实际上,Interface21框架就是Spring框架的前身。

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Spring现在也不单单只是一个只包含IOC功能的小框架了,它显然已经壮大成了一个“平台”或者叫“生态”,包含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功能。尽管如此,但它也并没有重蹈覆辙,变成一个像EJB那样的庞大难用的框架。那Spring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归功于Spring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我们先看一张图,如下所示,它是Spring Framework的模块和分层介绍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Spring在分层、模块化方面做得非常好。每个模块都只负责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之间关系,仅有上层对下层的依赖关系,而同层之间以及下层对上层,几乎没有依赖和耦合。除此之外,在依赖Spring的项目中,开发者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某几个模块,而不会因为需要一个小的功能,就被强迫引入整个Spring框架。所以,尽管Spring Framework包含的模块很多,已经有二十几个,但每个模块都非常轻量级,都可以单独拿来使用。正因如此,到现在,Spring框架仍然可以被称为是一个轻量级的开发框架。

4.再封装、再抽象

Spring不仅仅提供了各种Java项目开发的常用功能模块,而且还对市面上主流的中间件、系统的访问类库,做了进一步的封装和抽象,提供了更高层次、更统一的访问接口。

比如,Spring提供了spring-data-redis模块,对Redis Java开发类库(比如Jedis、Lettuce)做了进一步的封装,适配Spring的访问方式,让编程访问Redis更加简单。

还有我们下节课要讲的Spring Cache,实际上也是一种再封装、再抽象。它定义了统一、抽象的Cache访问接口,这些接口不依赖具体的Cache实现(Redis、Guava Cache、Caffeine等)。在项目中,我们基于Spring提供的抽象统一的接口来访问Cache。这样,我们就能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实现不同Cache之间的切换。

除此之外,还记得我们之前在模板模式中,讲过的JdbcTemplate吗?实际上,它也是对JDBC的进一步封装和抽象,为的是进一步简化数据库编程。不仅如此,Spring对JDBC异常也做了进一步的封装。封装的数据库异常继承自DataAccessException运行时异常。这类异常在开发中无需强制捕获,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异常捕获和处理。除此之外,Spring封装的数据库异常,还屏蔽了不同数据库异常的细节(比如,不同的数据库对同一报错定义了不同的错误码),让异常的处理更加简单。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借助Spring框架,我们总结了框架的作用:解耦业务和非业务开发、让程序员聚焦在业务开发上;隐藏复杂实现细节、降低开发难度、减少代码bug;实现代码复用、节省开发时间;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开发、降低学习和维护成本等。实际上,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简化开发!

除此之外,我们还重点讲解了Sping背后蕴含的一些经典设计思想,主要有:约定优于配置,低侵入、松耦合,模块化、轻量级,再封装、再抽象。这些设计思想都比较通用,我们可以借鉴到其他框架的开发中。

课堂讨论

  1. “约定优于配置”在很多开发场景中都有体现,比如Maven、Gradle构建工具,它们约定了一套默认的项目目录结构,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体现这条设计思想的其他哪些开发场景吗?
  2. 参照Spring的设计思想,分析一个你熟悉框架、类库、功能组件背后的设计思想。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