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付晓岩。这节课,咱们来聊聊战略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上节课在讲转型路径的时候,我首先讲到了战略转型,因为企业转型的成败跟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你想,数字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能够集中大量的资源,才能完成这件事儿,所以,今天咱们聊聊怎么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在做战略的时候,企业越大,需要思考的东西越多,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处理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大企业就要用复杂点儿的方式去做战略制定;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没有大企业那么繁琐,就可以采用简单点儿的方式。这两种情况下分别怎么制定战略呢?这节课我就会详细地和你聊一聊。

当然,做战略不只是企业层面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这项能力,这样无论是在未来参与公司战略,或者是自己创业的时候,都能够游刃有余一些。所以今天,我也会讲一讲个人做战略的方式。

首先,咱们来聊聊大企业的复杂的战略制定过程。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才是深入的战略设计,那我们就先从复杂的聊起。

复杂的战略制定过程

复杂的战略制定过程一般分为五步,分别是组织准备、对象访谈、信息分析、战略形成和战略跟踪。下面我一个个来介绍下。

1.组织准备

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得先从建组织开始,也就是选好搞企业战略的部门或者团队

很多大公司都有专门的组织负责战略管理,但这不意味着战略都是他们的事儿。他们只不过是组织者,负责方法论、过程协调等,要做的时候,得大家一起上,建立跨部门团队。如果有哪个部门没积极参加,会怎样呢?后果就是,部门的利益诉求没有挤进公司战略,要不到资源。这就会进一步导致你的业务改进计划、做新系统的计划得不到资源支持,优先级靠后,影响业务发展,甚至影响部门的绩效考评。

除此之外,在建立组织的时候,也要建立个决策机制,确定在争执不下的时候由谁来拍板。不然,讨论可能就会一直拖着,迟迟没有一个结论,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进度,甚至到了截止时间都搞不出像样的战略。

当然,可能的确会有一些公司没有专门的团队。因为有很多人都觉得,并不是有了战略规划部,就可以搞定战略了,还是要大家一起讨论才可以。

那如果你们实在不想设置专门的团队,也可以让办公室之类的综合管理类部门,或者是比较核心的业务部门牵头,进行临时的组织。

只是我必须提醒你的一点是,这样的安排虽然每次也能完成任务,但可能很难把握部门的专注度和专业性,毕竟,他们不是专职做这件事儿的,会缺少对如何做战略的深入研究,很容易做成与部门计划类似的目标性任务。

2.对象访谈

等建立好组织以后,就得赶紧去了解大家的诉求了,尤其是领导层的。毕竟,战略的最终决定者是领导们,你的战略方案能不能通过,当然要看合不合他们的预期。

那找谁去谈呢?我建议你根据任务的时间和领导对业务发展方向的想法,选择重点业务部门进行访谈。如果时间充裕,就多谈些部门。如果企业覆盖的地区比较多,也得选择地区负责人进行访谈。因为,搞战略不能只聊总部,那样谈出来的东西可能缺少点儿“烟火气”,不够结合实际。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访谈基层员工是件很有用的事情,而这经常是被忽略的。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员工的访谈往往是不够充分的。

确定了访谈对象,那要通过访谈发现些什么内容呢?这里有一个关键是,访谈不仅要发现受访对象到底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发现差异,也就是领导层之间、领导层与中层之间,以及中层与基层之间,在认知上到底有多大差异。

战略是用来统一思想的,知道差异,才能知道战略制定是要去弥合什么,知道要克服的认知障碍是什么。

3.信息分析

有了这些第一手访谈资料,就该做信息分析了。

不过,这里可不只是分析访谈得来的东西,你要把企业以前的战略、业务情况、竞争对手动向、领先实践、企业痛点、技术发展趋势,等等,都汇总进来,这也是很多大企业要找咨询公司的原因。

因为咨询公司有几件法宝,也就是方法论、信息、有经验的顾问。这些咨询公司经常游走在行业的领先者中,见多识广,又有好的分析体系和经验来整理铺天盖地的信息。顾问们往往又很有说服力,能够把很多“朴素”的想法变成“高大上”的方案。

当然,如果你觉得请顾问太贵的话也没关系,你可以自己搞,重点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些信息,尤其是业务痛点。要知道,战略并不只是畅想未来,一定也要立足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只不过是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而已。

具体到数字化转型上,你就要特别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因为这会决定企业的技术架构、技术获得策略的走向,也是数字化战略的重点。

4.战略形成

信息分析之后,就是战略方案的形成环节。到这个环节,就有必要把战略团队的思想再对齐一次,免得被大量信息冲得太发散,不容易聚焦。

在做战略方案时,还有一点挺重要的,那就是尽可能设置可量化的执行目标,这是将来度量战略执行情况的基础。战略方案完成后,一般要经过一定的审核过程,包括给领导层的专题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等环节,最后形成定稿,才算是完成了制定过程。

关于战略形成,你还要清楚一点,没有哪个过程会保证你能做出出色的战略。这就跟软件开发一样,过程有助于保证质量,但没法保证你打造出个传奇的游戏或者软件。

不过,我们仍然必须重视过程,因为它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质量。

对战略而言,这个质量是什么呢?就是对各方期望的准确把握、对分歧的有效弥合、对战略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的保证

5.战略跟踪

不少企业花了大价钱做的战略,执行的时候却没有很好地跟踪执行过程,导致战略变成了“装饰品”。

当然,战略跟踪确实不好弄,如果没有工具,就变成了听执行者的汇报,这样很难评价结果。这个时候,就又可以用到企业架构了,尤其是业务架构。通过架构把战略的执行和战略能力分解成各种业务细节,再通过架构提供的脉络,跟踪细节的执行和实现,这样比没有工具、只看报告会好很多。

好了,从组织准备到对象访谈,再到信息分析、战略形成,最后到战略跟踪,我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闭环。你可能会说,我们的公司比较小,这一套流程做起来太消耗时间和精力了,有没有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简单做法呀?别着急,当然有了,下面我就来讲一讲。

简单的战略分析方法

要想做简单的战略,必须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破除对“快”的错误追求,免得在寻求简单时走了错路,第二步才是让战略制定变简单。这两步缺一不可。

1.破除对“快”的错误追求

在谈简单的战略分析方法之前,我们必须要破除一些对“简单”的误解:简单绝不是单纯为了求“快”。不要仅仅因为完整的过程环节多、耗人力、耗时间,就考虑要变“快”

说到这儿呢,我想到了传统开发和敏捷开发谁更好的问题。那我就拿这个做例子,跟你谈谈,怎么保证自己的战略制定过程在“简单”的同时,不至于把质量给丢了。

敏捷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在谈如何变快,它主要是解决2个问题:

因此,敏捷开发提倡MVP(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先做个简单的或者部分的交付,这样,既容易找到下手点,又因为周期缩短,可以早点儿看到系统的模样,早发现偏差。你看,敏捷的落脚点不是单纯追求做得快,而是快速反馈、快速调整。离开了这两项,敏捷就没有保证质量的方法了。

所以,在做数字化转型时,切忌总想找捷径,只想简化过程、加快速度的要求未必是靠谱的。在琢磨捷径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基础有没有打牢、有没有快速纠正错误的手段,不然等着你的可能不是你期望的快,而是浪费时间和质量问题。

2.如何简单地进行战略管理?

如果企业确实规模小、人少,那么,可以在我刚刚说的完整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在方法上“剪裁”。

这样“裁剪”下,制定个战略会很困难吗?应该不会。而且,当企业形成工作习惯、形成循环后,花费不了你太多时间。

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还是不过瘾,还想再省省,那也可以。这样的话,我建议你把战略真的当成是一种工作习惯,用一些简单的画板类工具帮你实现分析过程、分析结论的可视化,比如用一个改良的画布分析法:

这张图上集成了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要从上往下进行设计,这跟我说的战略转型路径的顺序也是一样的:先整理好长期愿景,再分析相对短期的战略和目标,然后分析关键性的战略能力。

不过,得有个商业模式去支持战略的实现,图中的屋顶下面的部分就是分析商业模式的,也就是商业画布分析法,大概思路就是,企业有什么渠道触达客户,目标的客户群体是什么?如何维持客户关系?主要的业务活动有哪些?具备什么资源?需要跟谁合作?产生多少收入、多少成本?最后创造了多少价值?

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快速地推导出企业的战略靠不靠谱。如果按照图中的思路去推导都难以盈利,那现实中的执行就更困难了。

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也千万别忘了加入数字化成分,比如,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了,那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就是关键活动,数据、数据分析人才也是关键资源,外部数据供应商也是合作方,等等,这些你都要考虑到。不要因为工具简单,就只图快,导致分析不全面。把数字化成分考虑到的战略,才是一个值得落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怎么提升自己的战略制定能力?

好了,最后,我再来讲一讲怎么提升自己的战略制定能力。

你不要总觉得,不参加战略制定工作就没必要思考战略。其实,琢磨琢磨战略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深度思考过程,对你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非常有价值。所以,我给你分享一下我推导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过程。

从历史思维的角度看,数字时代是一个新时代,要把物理世界的活动向更便捷的虚拟世界迁移,这种迁移主要依靠数字化技术。

这种发展还要符合给个体赋能这个方向,以企业的视角看,对内是给员工赋能,对外是给客户赋能。

但是,这些想法怎么跟企业的业务发展相结合呢?我再给你个图,这个图描绘了企业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最高阶的企业架构:

刚刚我在讲战略分析工具的时候说过,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就是企业最直接的价值,也就是利润。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考虑的就是这个三角形,这是企业经营最核心的东西,没有这个三角形的稳固,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搞转型。

所以,我思考数字化转型战略时,就是把我通过历史思维、生态思维找到的那些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理念,对应到这个三角形上,去形成数字化转型战略,于是就得到下边这个图:

我来解释下这张图的核心含义。

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虚拟空间的能力去赋能客户,提升客户体验,这样会增加收入;通过虚拟空间的能力去赋能员工,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提升效率,这样可以优化成本;服务这两者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而赋能员工、赋能客户,代表的是企业有更强的能力和机会来发展、改变其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改变,也许会进一步改进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利润的转型。

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我们可以继续展开分析赋能客户怎么做,需要什么能力?赋能员工怎么做,需要什么能力?转型盈利模式的想法成不成立,怎么转?要用什么样的数字化技术,怎样才能用好?这样就能在一个基础模型的指导下,有目标地展开分析了。

所以,搞战略不是天马行空的,尽管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但还是遵循一个内在的逻辑框架,以此来支撑自己。因此,建议你平时就对照着我刚刚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提升下自己的战略能力。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方法。我给你讲解了完整的5个环节,也就是组织准备、对象访谈、信息分析、战略形成和战略跟踪,这适用于规模庞大,需要慎重对待战略设计的企业。同时,我还特意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提出了便捷的过程和分析工具,希望可以帮助你从建立战略思维习惯开始,形成良好的战略管理能力。

最后我还想再强调一下,在做战略时,一定要头脑清楚,不要过于强调对某些特性的关注。就像很多人讨论传统和敏捷一样,不要光觉得敏捷就是快、传统就是慢。在不深入了解方法的情况下,不要急着下结论,多看看、多想想。很多时候,害死人的不是方法,而是误解

另外,你千万不要等到有机会参加战略工作了,再思考该怎么做战略,你现在就可以先拿自己做例子。毕竟,咱们自己的人生,得自己去规划,管好了自己,才能帮别人。

思考题

在讲自己的战略制定经验时,我提到了企业的那个三角形,收入、成本、利润,其实这个也能用于分析自己,不要被收入、成本、利润的字面意思限制住。所以,请你利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下自己。

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你的分析和设计,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