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邱岳,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快速利用MVP思想。

在上一篇 “用最少的资源给你的产品试试水”中,我们谈到了最小可用产品MVP,并分享了几个关于它的经典案例。现在,让我们从例子里面跳出来,去看看怎么能快速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 MVP 思想,这里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1.提前推演逻辑,不要盲目验证

在设计最小可用产品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验证的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项,还有这些数据项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不同结果代表的结论。

这个事情有点像软件工程中的 TDD(测试驱动开发),先把想要得到的结果列出来,再反推设计,以免设计逻辑不清楚,或者漏掉数据打点,反倒浪费了资源。

比如我前面举的那个数据分析功能,我也是在推演的时候才发现需要多做一些数据功能,否则如果功能本身太简陋导致使用率高留存低的情况,就会难以辨别哪里出了问题。

另外,推演的时候还会提前去准备一些数据,比如使用率高,那么多高算高呢?这就需要去查一下在同区域其他类似功能的使用率。

这个过程本身也很有意思,你在心里默默估一个可能出现的数字,然后把功能做上去,再看看实际跑出来的数字,这个过程就好像谜底揭晓一样。

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训练,就是你有判断,然后再看结果。时间久了,你可能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用户习惯,以及一些具体数字项的感觉。

最后再多提醒一句,别忘了打点。我还真见过做测试或验证不打点的,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让别人觉得你不靠谱。

2.验证长板,而非短板

做最小可用产品必然会涉及裁剪,一个产品要能够完整提供服务,就需要有很多特性,那裁什么呢?

答案是尽量裁掉短板,把资源放到长板上。比如类似 Instagram 要做 MVP 测试,它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它的长板是与众不同的图片分享体验。那就意味着它的评论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等等都不重要,有资源就做到及格,没资源的话即便不及格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尽量去关注核心的、差异化的体验。比如,我经常开玩笑说 12306 的第一版产品就是个 MVP,整个产品体验烂到爆,但长板还是完全体现了:它有票。

用户捏着鼻子也要在这里抢票,这当然说明了需求很旺盛,动机很强烈,后续逐渐补足短板就好。时至今日,12306 产品的体验也不可谓优秀,但作为用户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现在这个时代,各种产品形态基本都被人想到了或者实施过了,我们要在市场上立住脚,靠的不是平均分更高,而是在单一维度上做到现有方案的十倍好。所以做 MVP 更重要的是验证这个长板,而不是做一个不犯错但平庸的尝试。

3.创造性的低成本方案

在设计最小可用产品时,我们需要创造性地想出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验证最关键的命题,比如我前面提到 Dropbox 的纸片视频,维珍航空的真按钮假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场景都能用类似取巧的方式得以支撑,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真的做出东西来。这里我想分享三个常用的思路。

3-1. 用人工替代系统

我在上面提到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的例子中,就用了这个策略。本来报表数据应该是系统实时计算的,但为了快速进行验证,我们当时采用的方案是:线下算好结果,然后手工定时更新上去。虽然说功能上逊色了一点,但研发成本却大幅度降低。

类似的思路也可以用在其他场景中,比如我们曾经希望测试在某个业务环节上,用户购买的转化率。我们起初不去做订单、购物车、物流追踪等完整的功能,而是放一颗“购买”按钮,点击之后用表单收集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然后支付。

运营人员每天导出提交的表单,人工发货和联系用户。虽然下单不实时也不自动,但用来做转化率的测试完全够了。

Readhub.cn 早先希望尝试浏览器推送的功能,这个功能也是由人工操作的。我还订阅过一个数码博主的内容服务,服务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也都是靠人工发邮件。大家不要看不起人工的灵活性和力量,很多服务都是踩在人力的肩膀上起步的。

很多产品经理希望在早期就将服务闭环起来,准备好各种可能性的应对方案:如果流量太大,怎么扩容;如果客服量太大,如何分配;如果有 Spam,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其实大可不必准备得如此完备再上路,很多时候可以先用人力顶住测试一下。如果服务真的很靠谱,再快速迭代用系统化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就来得及。

3-2. 利用第三方系统

除了人力之外,我们还可以先借助第三方系统或生态快速构建 MVP 进行验证。前几年有个朋友想要创业做非标品电商,他从内容入手,到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还规划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和 App,想得很大。

他当时想让我给他一点建议,我就建议他先别想那么多,先注册一个公众号,或者用 WordPress 搭个简单的展示页面,如果还不够就开一个有赞或者微店商铺,先把买卖做起来。他连连摆手说这不行,没有供应链管理,订单肯定应付不过来,我说订单多起来再做也来得及。

后来他又问我用户关系管理系统怎么设计或者选型,我于是强烈地建议他弄一个 Excel 表格先凑合一下。

虽然将信将疑,但好在他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就迅速注册了公众号和商铺,在小圈子里做了一些内容传播,因为有线下实体店做依托,于是商铺很快开始有了订单。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做平台和 App,依然只是依托公众号和线下实体店卖卖东西,赚得也不少。

如今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比那时高了不知道多少,从 SaaS 到 PaaS,从云服务到建站、电商、支付、小程序,于是,对我们来说,构建 MVP 的门槛越来越低,我们应当去尽可能地利用第三方的服务来快速验证自己的想法。

3-3. 利用规则缩小场景

假设我们打算投入资源做智能客服机器人,现在想要验证用户是否能够接受用与机器对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没有任何自然语言理解算法和数据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缩小场景去简化提供对话的实现难度。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条件,当用户确认收货三天之内打开订单详情页面,则很有可能是要退货,这时出现一个退货咨询的入口,点进来之后,进入机器客服的流程。这个流程可以仅具备解决退货问题的能力,甚至用简单的 QA 对就可以完成,对实现难度的要求就会降低不少。

4.MVP 的另一面

要注意的是,MVP 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很多人对 MVP 和精益思想提出过不同意见,其中包括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在他的书《从 0 到 1》中,他很不客气地批评精益思想只不过是缺乏规划的托辞,最多是帮助创业者进行一些小修小补的把戏。

另外,有很多的产品模式是要求一定的体量和复杂度才能完成验证的,MVP 最多只能验证其中个别环节上的假设是否成立,千万不要把宝全部押到一个 MVP 上。尤其对于领域相对成熟的产品,产品体验细节的叠加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而在 MVP 中可能很难将它构建出来。

MVP 还有一个可能的影响是负面的口碑效应,有些不是特别刚需的场景,做一个 MVP 发出去,早期的用户一用发现不能满足期望,或许就放弃了。

即便后来做了更多的迭代和改进,再唤醒他们的成本或许是很高的。而通常愿意对早期产品进行尝鲜的用户,很可能在线上线下的小圈子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说你不好用,比一个沉默的用户流失可能带来的伤害更大。

所以说,MVP 有它的价值和好处,但也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唯一原则。对我们来说,要知道它的长处与短处,从而善于利用 MVP 快速推进产品规划和发展,同时也不能迷信它或信仰它,没有那个必要。

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我与你分享了快速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 MVP 思想的几个原则。

首先是提前推演逻辑,不要盲目验证。其次是你需要验证的是你的长板,而不是短板。接下来我还分享了三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用人工替代系统、利用第三方系统以及利用缩小场景来做到快速实现。最后我要提醒你的是,MVP也是有自己的局限,切记不要一概而论。

如果你在工作中利用到MVP,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