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最近在留言中,我看见一位朋友说起自己从工程师转成了产品经理,希望培养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好产品,他觉得产品经理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很好奇这是不是产品经理自带的一种特质。

其实在我看来,这其实更像是一件“无他,唯手熟尔”的事情。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关注和试用不同的App。这些App可能是行业竞品,也可能与自己的产品不在一个讨论维度,毫无关联;但是,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学习,它们都可以为你的灵感蓄水池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你新的想法与创意。

我自己的手机里面大概有上百个App,每隔一段时间大概还会更新一批。在手里试玩这些App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简洁版产品分析的过程。我们钻进这些流程、细节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它的一整套逻辑。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解数学题的过程,我们一步步拆解、定位,观察每个细节所对应的用户需求,每个跳转映射出的设计理念。每个产品的内部都有自己的一套组织架构、交互设计、商业模式。把一个App抽丝剥茧,一层层拆出来,这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今天的这位朋友就提出了一个关于产品案例分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五期问题】

恭喜幸运用户 @len,你的提问被抽取成为本周的实战问题。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用户留言


我是一枚野蛮生长1.5年的PM,记得刚刚入门的时候,带我的同事就提醒我多看产品,所以最喜欢二爷您上一季产品案例分析的部分。

今天我想问的问题是:我现在一个产品拿到手上后,常常是觉得它好,但是又不确定它的好,好在哪里,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关注的哪些点?

另外,竞品分析和产品分析有什么区别呢,怎么做一个有效的竞品分析呢?

邱岳回信


len,你好!

我理解你叙述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怎么做产品分析,怎么做竞品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竞品分析就是针对竞争对手产品的产品做分析,它们的框架和方法差异其实并不大,最主要的区别主要在于出发点不同。

我个人的想法是:产品分析的出发点在于理解、学习和启发,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是游离这个过程之外的,而竞品分析的出发点则是对抗或共存,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留言中,我看见你提到了一点,就是:自己把产品拿到手上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它的好。

网络上有很多产品分析的文章与套路,文章中步骤很长也很具体,不过确实也容易让人记不住。我想每个产品经理在分析产品上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我自己也有一个常用的简单路径,这里跟你分享一下。

对于特别好的产品,我们可能还要动态地去观察它,去研究它的迭代节奏和逻辑,比如说,大概多久会感知到有功能变化,这个变化是散落在整个产品内的,还是根据模块或流程环节逐步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去观察产品如何运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观察它的增长和转化,比如有些做内容的会标记阅读量,做社区的可以看每天发了多少帖子等等。

谈到竞品分析,除了上述这些纯产品维度的东西之外,还要考虑跟竞争对手之间的定位和资源差距,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该避开的避开,该竞争的竞争。

比如竞争对手是做高端用户的,同时股东或合作伙伴里又有人有现成的高端用户资源,产品和品牌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该怎么做,去跟它死磕吗?

当然不是,我们可能从中低端用户做起,用标准化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快速起量,站稳了再去跟它在高端用户市场做竞争。

竞品分析还应当花一点时间去关注用户或客户的流入流出以及口碑,关注对方各条产品线,另外,我们可以想办法了解对方的运营成本,比如团队多大,招聘是什么工资标准,大概猜猜流水情况等等。

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丝端倪。如果说产品分析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学习,那竞品分析则是要把神经绷紧的战略战术分析。

但不论是产品分析还是竞品分析,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坚持自己。 所谓“用兵在我不在敌”,从这些分析中得到的产出,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信息,而不应当成为决策的关键性依据。

尤其是面对竞品的时候,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压制一下自己去与之缠斗的欲望,走好自己的路,而不是惦记着把别人从路上挤出去。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通过搞死竞争对手获得成功的。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能够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问题。

祝一切都好。

邱岳

精选分享


恭喜用户@zhoo299 @ . 的留言被选为精选分享,极客时间将为你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一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本期问题

如果你是“极客时间”的产品经理,试着做一款同类产品的竞品分析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