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吴磊。
在开篇词我们提出“入门Spark需要三步走”,到目前为止,我们携手并肩跨越了前面两步,首先恭喜你学到这里!熟练掌握了Spark常用算子与核心原理以后,你已经可以轻松应对大部分数据处理需求了。
不过,数据处理毕竟是比较基础的数据应用场景,就像赛车有着不同的驾驶场景,想成为Spark的资深赛车手,我们还要走出第三步——学习Spark计算子框架。只有完成这一步,我们才能掌握Spark SQL,Structured Streaming和Spark MLlib的常规开发方法,游刃有余地应对不同的数据应用场景,如数据分析、流计算和机器学习,等等。
那这么多子框架,从哪里入手比较好呢?在所有的子框架中,Spark SQL是代码量最多、Spark社区投入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那个。就子框架的学习来说,我们自然要从Spark SQL开始。
今天我们从一个例子入手,在实战中带你熟悉数据分析开发的思路和实现步骤。有了对Spark SQL的直观体验,我们后面几讲还会深入探讨Spark SQL的用法、特性与优势,让你逐步掌握Spark SQL的全貌。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例子,来自于北京市小汽车摇号。我们知道,为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推出了小汽车摇号政策。随着摇号进程的推进,在2016年,为了照顾那些长时间没有摇中号码牌的“准司机”,摇号政策又推出了“倍率”制度。
所谓倍率制度,它指的是,结合参与摇号次数,为每个人赋予不同的倍率系数。有了倍率加持,大家的中签率就由原来整齐划一的基础概率,变为“基础概率 * 倍率系数”。参与摇号的次数越多,倍率系数越大,中签率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不过,身边无数的“准司机”总是跟我说,其实倍率这玩意没什么用,背了8倍、10倍的倍率,照样摇不上!那么今天这一讲,咱们就来借着学习Spark SQL的机会,用数据来为这些还没摸过车的“老司机”答疑解惑,帮他们定量地分析一下,倍率与中签率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然是做数据分析,那咱们得先有数据才行。我这边为你准备了2011年到2019年北京市小汽车的摇号数据,你可以通过这个地址,从网盘进行下载,提取码为ajs6。
这份数据的文件名是“2011-2019 小汽车摇号数据.tar.gz”,解压之后的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根目录下有apply和lucky两个子目录,apply目录的内容是 2011-2019 年各个批次参与摇号的申请号码,而lucky目录包含的是各个批次中签的申请号码。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参与过摇号的人叫“申请者”,把中签的人叫“中签者”。apply和lucky的下一级子目录是各个摇号批次,而摇号批次目录下包含的是Parquet格式的数据文件。
数据下载、解压完成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准备运行环境。
咱们的小例子比较轻量,Scala版本的代码实现不会超过20行,再者摇号数据体量很小,解压之后的Parquet文件总大小也不超过4G。
选择这样的例子也是为了轻装上阵,避免你因为硬件限制而难以实验。想要把用于分析倍率的应用跑起来,你在笔记本或是PC上,通过启动本地spark-shell环境就可以。不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是鼓励你搭建分布式的物理集群。关于分布式集群的搭建细节,你可以参考第4讲。
好啦,准备好数据与运行环境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步入正题,去开发探索倍率与中签率关系的数据分析应用啦。
不过,先别忙着直接上手数据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对数据模式(Data Schema)有最基本的认知,也就是源数据都有哪些字段,这些字段的类型和含义分别是什么,这一步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探索。
数据探索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使用SparkSession的read API读取源数据、创建DataFrame。然后,通过调用DataFrame的show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获取源数据的样本数据,从而完成数据的初步探索,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DataFrame
val rootPath: String = _
// 申请者数据
val hdfs_path_apply: String = s"${rootPath}/apply"
// spark是spark-shell中默认的SparkSession实例
// 通过read API读取源文件
val applyNumbers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hdfs_path_apply)
// 数据打印
applyNumbersDF.show
// 中签者数据
val hdfs_path_lucky: String = s"${rootPath}/lucky"
// 通过read API读取源文件
val luckyDogs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hdfs_path_lucky)
// 数据打印
luckyDogsDF.show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眉头紧锁:“SparkSession?DataFrame?这些都是什么鬼?你好像压根儿也没有提到过这些概念呀!”别着急,对于这些关键概念,我们在后续的课程中都会陆续展开,今天这一讲,咱们先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部分咱们放到后面去讲。
对于SparkSession,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SparkContext的进阶版,是Spark(2.0版本以后)新一代的开发入口。SparkContext通过textFile API把源数据转换为RDD,而SparkSession通过read API把源数据转换为DataFrame。
而DataFrame,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特殊的RDD。RDD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就把DataFrame跟RDD做个对比,让你先对DataFrame有个感性认识。
先从功能分析,与RDD一样,DataFrame也用来封装分布式数据集,它也有数据分区的概念,也是通过算子来实现不同DataFrame之间的转换,只不过DataFrame采用了一套与RDD算子不同的独立算子集。
再者,在数据内容方面,与RDD不同,DataFrame是一种带Schema的分布式数据集,因此,你可以简单地把DataFrame看作是数据库中的一张二维表。
最后,DataFrame背后的计算引擎是Spark SQL,而RDD的计算引擎是Spark Core,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过,关于计算引擎之间的差异,我们留到下一讲再去展开。
好啦,言归正传。简单了解了SparkSession与DataFrame的概念之后,我们继续来看数据探索。
把上述代码丢进spark-shell之后,分别在applyNumbersDF和luckyDogsDF这两个DataFrame之上调用show函数,我们就可以得到样本数据。可以看到,“这两张表”的Schema是一样的,它们都包含两个字段,一个是String类型的carNum,另一个是类型为Int的batchNum。
其中,carNum的含义是申请号码、或是中签号码,而batchNum则代表摇号批次,比如201906表示2019年的最后一批摇号,201401表示2014年的第一次摇号。
好啦,进行到这里,初步的数据探索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完成初步的数据探索之后,我们就可以结合数据特点(比如两张表的Schema完全一致,但数据内容的范畴不同),来实现最开始的业务需求:计算中签率与倍率之间的量化关系。
首先,既然是要量化中签率与倍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只需要关注那些中签者(lucky目录下的数据)的倍率变化就好了。而倍率的计算,要依赖apply目录下的摇号数据。因此,要做到仅关注中签者的倍率,我们就必须要使用数据关联这个在数据分析领域中最常见的操作。此外,由于倍率制度自2016年才开始推出,所以我们只需要访问2016年以后的数据即可。
基于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先把数据过滤与数据关联的代码写出来,如下所示。
// 过滤2016年以后的中签数据,且仅抽取中签号码carNum字段
val filteredLuckyDogs: DataFrame = luckyDogsDF.filter(col("batchNum") >= "201601").select("carNum")
// 摇号数据与中签数据做内关联,Join Key为中签号码carNum
val jointDF: DataFrame = applyNumbersDF.join(filteredLuckyDogs, Seq("carNum"), "inner")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filter算子对luckyDogsDF做过滤,然后使用select算子提取carNum字段。
紧接着,我们在applyNumbersDF之上调用join算子,从而完成两个DataFrame的数据关联。join算子有3个参数,你可以对照前面代码的第5行来理解,这里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需要关联的DataFrame,第二个参数代表Join Key,也就是依据哪些字段做关联,而第三个参数指定的是关联形式,比如inner表示内关联,left表示左关联,等等。
做完数据关联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倍率应该怎么统计。对于倍率这个数值,官方的实现略显粗暴,如果去观察 apply 目录下 2016 年以后各个批次的文件,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倍率,实际上就是申请号码的副本数量。
比如说,我的倍率是8,那么在各个批次的摇号文件中,我的申请号码就会出现8次。是不是很粗暴?因此,要统计某个申请号码的倍率,我们只需要统计它在批次文件中出现的次数就可以达到目的。
按照批次、申请号码做统计计数,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没错,这不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Word Count吗?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分组计数的过程。不过,这一次,咱们不再使用reduceByKey这个RDD算子了,而是使用DataFrame的那套算子来实现,我们先来看代码。
val multipliers: DataFrame = jointDF.groupBy(col("batchNum"),col("carNum"))
.agg(count(lit(1)).alias("multiplier"))
分组计数
对照代码我给你分析下思路,我们先是用groupBy算子来按照摇号批次和申请号码做分组,然后通过agg和count算子把(batchNum,carNum)出现的次数,作为carNum在摇号批次batchNum中的倍率,并使用alias算子把倍率重命名为“multiplier”。
这么说可能有点绕,我们可以通过在multipliers之上调用show函数,来直观地观察这一步的计算结果。为了方便说明,我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示意。
可以看到,同一个申请号码,在不同批次中的倍率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随着摇号的次数增加,倍率也会跟着提升。不过,这里咱们要研究的是倍率与中签率的关系,所以只需要关心中签者是在多大的倍率下中签的就行。因此,对于同一个申请号码,我们只需要保留其中最大的倍率就可以了。
需要说明的是,取最大倍率的做法,会把倍率的统计基数变小,从而引入幸存者偏差。更严谨的做法,应该把中签者过往的倍率也都统计在内,这样倍率的基数才是准确的。不过呢,结合实验,幸存者偏差并不影响“倍率与中签率是否有直接关系”这一结论。因此,咱们不妨采用取最大倍率这种更加简便的做法。毕竟,学习Spark SQL,才是咱们的首要目标。
为此,我们需要“抹去”batchNum这个维度,按照carNum对multipliers做分组,并提取倍率的最大值,代码如下所示。
val uniqueMultipliers: DataFrame = multipliers.groupBy("carNum")
.agg(max("multiplier").alias("multiplier"))
分组聚合的方法跟前面差不多,我们还是先用groupBy做分组,不过这次仅用carNum一个字段做分组,然后使用agg和max算子来保留倍率最大值。经过这一步的计算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每个申请号码在中签之前的倍率系数:
可以看到,uniqueMultipliers这个DataFrame仅包含申请号码carNum和倍率multiplier这两个字段,且carNum字段不存在重复值,也就是说,在这份数据集中,一个申请号码,只有一个最大倍率与之对应。
好啦,到此为止,我们拿到了每一个中签者,在中签之前的倍率系数。接下来,结合这份数据,我们就可以统计倍率本身的分布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想知道的是,不同倍率之下的人数分布是什么样子的。换句话说,这一次,我们要按照倍率来对数据做分组,然后计算不同倍率下的统计计数。不用说,这次咱们还是得仰仗groupBy和agg这两个算子,代码如下所示。
val result: DataFrame = uniqueMultipliers.groupBy("multiplier")
.agg(count(lit(1)).alias("cnt"))
.orderBy("multiplier")
result.collect
在最后一步,我们依然使用groupBy和agg算子如法炮制,得到按照倍率统计的人数分布之后,我们通过collect算子来收集计算结果,并同时触发上述的所有代码从头至尾交付执行。
计算结果result包含两个字段,一个是倍率,一个是持有该倍率的统计人数。如果把result结果数据做成柱状图的话,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中签率与倍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不难发现,不同倍率下的中签者人数,呈现出正态分布。也即是说,对于一个申请者来说,他/她有幸摇中的概率,并不会随着倍率的增加而线性增长。用身边那些“老司机”的话说,中签这件事,确实跟倍率的关系不大。
今天这一讲,我们一起动手,开发了“倍率的统计分布”这个数据分析应用,并解答了中签率与倍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这一难题。
尽管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的算子,但你不必担心,更不必着急。今天这节课,你只需要对Spark SQL框架下的应用开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就可以了。
在Spark SQL的开发框架下,我们通常是通过SparkSession的read API从源数据创建DataFrame。然后,以DataFrame为入口,在DataFrame之上调用各式各样的转换算子,如agg、groupBy、select、filter等等,对DataFrame进行转换,进而完成相应的数据分析。
为了后续试验方便,我把今天涉及的代码片段整理到了一起,你可以把它们丢进spark-shell去运行,观察每个环节的计算结果,体会不同算子的计算逻辑与执行结果之间的关系。加油,祝你好运!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DataFrame
val rootPath: String = _
// 申请者数据
val hdfs_path_apply: String = s"${rootPath}/apply"
// spark是spark-shell中默认的SparkSession实例
// 通过read API读取源文件
val applyNumbers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hdfs_path_apply)
// 中签者数据
val hdfs_path_lucky: String = s"${rootPath}/lucky"
// 通过read API读取源文件
val luckyDogs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hdfs_path_lucky)
// 过滤2016年以后的中签数据,且仅抽取中签号码carNum字段
val filteredLuckyDogs: DataFrame = luckyDogsDF.filter(col("batchNum") >= "201601").select("carNum")
// 摇号数据与中签数据做内关联,Join Key为中签号码carNum
val jointDF: DataFrame = applyNumbersDF.join(filteredLuckyDogs, Seq("carNum"), "inner")
// 以batchNum、carNum做分组,统计倍率系数
val multipliers: DataFrame = jointDF.groupBy(col("batchNum"),col("carNum"))
.agg(count(lit(1)).alias("multiplier"))
// 以carNum做分组,保留最大的倍率系数
val uniqueMultipliers: DataFrame = multipliers.groupBy("carNum")
.agg(max("multiplier").alias("multiplier"))
// 以multiplier倍率做分组,统计人数
val result: DataFrame = uniqueMultipliers.groupBy("multiplier")
.agg(count(lit(1)).alias("cnt"))
.orderBy("multiplier")
result.collect
1.脑洞时间:你觉得汽车摇号的倍率制度应该怎样设计,才是最合理的?
2.请在你的Spark环境中把代码运行起来,并确认执行结果是否与result一致。
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交流互动,也推荐你把这一讲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同事。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