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雷蓓蓓。在这里,首先我要感恩在疫情中仍然坚持认真学习的你,好久不见,非常想念!

在专栏完结以后,我很想了解我的课程对同学们都有哪些帮助。于是,极客时间帮我邀请了一些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篇小文同学的故事。小文同学在他的文章里,非常坦诚地记录了他的真实学习经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录音笔前。

我在专栏结束语中说过,从程序员转做项目管理,只是因为,我想从头到尾把事做成。Wuli小文同学,每次听课都特别认真,无疑是抓到了精髓。他说,只具备技术上的积累,很多时候并不能把一件事做成。技术积累就像做加法,而一边做技术一边了解项目管理就像做乘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学习收获吧。


 

Hi,我是小文同学,一名Java工程师,坐标广州,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快四年了。

我应该算是极客时间最早的一批用户了。可以说,我见证了极客时间从最初的几个专栏到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极客时间这个 App 陪伴我度过了初入职场的关键三年。

从2017年开始,我成为了技术负责人,2018年上司离开,我被迫独自面对项目里的技术问题,再到2019年,我开始作为主程研发新项目,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如果没有极客时间的老师们在知识上的支持,我或许早就已经因为各种困难中途放弃了。所以,这些年,在工作上,除了感谢上司的培养外,就是要感谢极客时间的老师们了,他们的一篇篇文章让我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抓住工作中的机会。

担任新项目的主程是我在2019年遇到的最大挑战。在研发的过程中,项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最难的就是解决项目进度和协作等非技术问题。

项目在导用户内测时,很多潜在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比如说,产品提的需求经常被技术误解,测试的 Bug 跟踪不到位导致修复进度慢,开会时常常只有讨论没有结论……面对这些问题,大家特别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得焦头烂额,但却不知所措。那个时候,我每天除了匆匆忙忙地补“锅”之外,就是不停地思考项目的核心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之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遇见了雷蓓蓓老师的“项目管理”专栏,我才对项目内部的底层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极客时间的专栏推出得非常快,以致于我都没注意到这个专栏的上线。在我意识到项目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专栏已经更新十来讲了。不过我刚开始订阅专栏的时候,其实并不指望专栏会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我只是希望借专栏的专业知识分析眼下项目的病症所在。

结果,我在阅读第一篇文章《角色转换:程序员做项目管理的三大误区》的时候,就醍醐灌顶,当天我就根据文章里的“三个误区”认认真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从留言区也不难看出,这篇文章戳到了很多同学的痛点。我有预感,我能在这个专栏里逐步剖析甚至解决自己项目的问题。

我是怎么学习专栏的?

有些技术性很强的专栏我会在通勤的时候听,但是在学习《项目管理实战20讲》专栏的时候,我会非常认真地准备好一切,并且确保自己有一个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我通常会在下班后带上电脑去图书馆或者咖啡厅学习。

不得不说,一些专栏的文章只读一遍是不够的,比如“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这两篇文章可以算是框架级别的内容了,不认真阅读的话,是很难串联起后面的知识的。

项目管理是一个体系的课程,它不同于修 Bug ,找到问题的时候就是解决它的时候,项目管理的学习、项目问题的剖析和修复,都是需要耐心的,这是一个理论、思考和实践都不可缺少的过程。

我认为,阅读专栏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项目代入老师的文章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团队中的人员分别属于文章提到的哪些角色、自己处在哪个位置,等等

在学习“项目管理”专栏的时候,我一般会打开音频(蓓蓓老师的声音非常好听),对照着文字逐行去读。我会带着自己对当前项目的理解,仿佛老师马上就要剖析自己的项目那样去阅读和聆听,这样就很容易在普普通通的一段话中,发现和自己的项目相契合的问题。这时候,我一般会暂停下来,选定文字,把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写下来,顺便做些分析。在遇到有感觉的内容、但没办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我就划线标注,如下图所示:


这种阅读方式可能比较苛刻,要全神贯注。但是,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能发现我们项目的一些潜在问题。最重要的是,蓓蓓老师在分析完问题之后,往往还会给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帮我解决了很多痛点问题。

学习专栏有什么收获?

之前,我听过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程序员选择了专攻技术路线,目标是成为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专家,他就不需要关注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积累了,可以独来独往,不受公司规则的约束。我刚毕业的时候也多少有点认同这种观点,甚至很仰慕那些技术专家。

以往我订阅的专栏和阅读的书籍一直以硬技术为主,比如Java、算法、计算机网络等,这些知识可以让我稳扎稳打地解决技术上的一个个难题。但是,当我需要承担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只具备技术上的积累,很多时候并不能把一件事做成。随着自己专业技术的进步,下意识地提升技术以外的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类似于我们必须用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又快又稳。

打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技术积累就像做加法,而一边做技术一边了解项目管理就像做乘法。一个技术人员在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的同时,能够兼顾一些项目管理工作或者是具备项目管理意识,团队的协作就会更加顺利,自己的技术也可以更好地落地在项目中,技术的价值也会因此大大增加。我所熟知的架构师、技术专家们除了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外,大多数在软实力上也都非常出色,尤其是项目管理能力。

读完专栏,我的直观感受是,虽然不是每一个程序员都要管理项目,但每个程序员都需要懂得项目管理。我之前算是一个不爱开会的程序员,对于很多项目问题,我都执着于用更好的代码去解决,因此我们团队也很少开会,往往到事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才会开会,想办法补救。

说到这儿,我很想跟你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在阅读《高效会议: 项目中要开好哪些会?》之前,我们项目内部因为会议过少造成的沟通缺失问题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引发了很多新问题。程序员思维让我一直觉得需要用新的工具和技术去解决问题,但在阅读文章之后,我才明白,我需要学习的不是新工具,而是开会的技巧。

在看蓓蓓老师对不同会议的分析时,我经常因为之前思维的固化而感到愧疚,又为不同会议的不同效果而感到震撼。我发现,能够掌握会议技巧和有效地召开或参与会议,其作用力绝不亚于学会一个高端的技术框架。学技术框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培养高效的会议意识却是现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很快就在项目组分别召开了部门负责人会议和技术团队会议。我按照专栏的讲解为两个会议做好了准备。在开会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很多问题单靠自己钻研琢磨是很难解决的,但在开会的过程中,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很容易就会迎刃而解。

会议模块是我通过专栏知识着手优化项目的开始,没过多久,我就看到了成效。紧接着,在一次会议中,我根据《质量管理:一次把事情做对》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优化项目版本质量的办法,给我们的项目提出了一些监控的措施。

我的措施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毕竟,版本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因为建立了一套改善版本质量的流程,项目组中的各个同学在面对Bug时都更有信心了。我也相信,我们的版本质量会越来越好。现在,我非常期待继续把专栏中的经验应用到我们团队的项目中。

总结

在专栏的结束语中,雷蓓蓓老师写道:“因为我想从头到尾把事做成。”我对这句话的印象格外深刻。但凡决定开始做的事情,我也希望都可以做成。

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确实遭遇过不少困难,甚至有的同学不看好这个项目,于是就选择离开了,我自己一度也非常沮丧。我至今都非常感谢遇到蓓蓓老师,她的专栏给了我不少新的思路,让我重新梳理了项目的问题,确立了中短期的项目目标,我自己也做好了持续精进的准备。我很希望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不断提升,也希望我能把越来越多的事情从头到尾做成!


 

正如小文同学所说,专栏的文章只读一遍是不够的!项目管理是一个体系化的实战课程,你需要先了解整个知识框架,然后把自己的项目代入到专栏文章中,一边阅读一边结合实践思考,逐步剖析并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实战型专栏的正确打开方式。

感谢极客时间,把我从一个实战中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老师”,遇到爱学习的你,有机会分享我的实践心得,我特别得感恩。尤其是当我看到这样一个专栏,能够让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回到在图书馆学习的状态,一点一滴地从头学习“如何开好一个会,如何做好一个计划…”想到这些实战中带来的变化,我特别得满足。

作为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像小文同学这样,能够把自己的学习实践所得讲给别人听。还记得我们的加餐题目吗?“‘学习’到‘实战’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你,还差一篇用户故事。欢迎你也分享一下你和项目管理的故事。

如果小文可以,你也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