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海飞,今天我要分享的话题是“现在的你,到底该不该换工作”。
换工作,不只是换一下职位这么简单,你还要适应新项目的技术栈、业务环境、公司流程和团队文化等等,而且,如果你是跨行业,那么你连行业经验都要重新积累。这个沉没成本是巨大的。所以在换工作前,你一定要想一想,是什么导致你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呢?马云曾说:一、钱,没给到位;二、心,委屈了。我觉得还有一条:路,堵住了。也就是说,你在这里的发展到头了。
事实上,这三点是衡量工作满意度的三个指标:“钱”是物质保障水平,“心”是精神满足水平,“路”是能力发展通道,而能力有了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前两条。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三个指标,并了解一下这里的误区。
物质保障水平是指薪酬福利满足生活需要的程度,这是工作所得中最容易量化的部分,也是最容易比较的指标。有人说比“时薪”更客观些,也就是比每工作一小时所得的平均薪水,这就把工作时长考虑进去了。但是,如果更公平地比较“工作性价比”的话,我们应该用“工作所得”除以“工作付出”:
这个公式列出了工作所得和付出包含的一些细项(问号表示还可能有其他细项未考虑到)。工作所得包括了薪水、培训资源、工作资源、经验和能力提升等。工作付出包括工作强度、加班、出差等,而且,工作时段以外你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要考虑进去。这样看,这个公式好复杂。是呀,其实我就是想告诉你,工作所得和工作付出都涉及诸多因素,只单单拎出“薪水”一项来比,是不合理的。
对于还没有真正体验过某项工作的同学来说,这里有个误区:在工作所得和工作付出中,他们对薪水之外的条目基本没有概念,因此只好简单地比薪水。但当他们选择了薪水高的工作,实际做起来却发现,其强度和难度可能根本承受不来,或者其他方面有隐藏的问题。所以,请一定不要误入只比薪水的坑。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上三层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精神需求。而工作中的团队文化对每个人的精神感受有非常大的影响,其中人与人的协作氛围(社交和尊重)、工作的成就感(自我实现)左右着我们的精神满足水平。
精神满足来源于持续的工作成就感和团队氛围。但是,精神满足必须和通常所说的“舒服感”区分开。在一个稳定的团队或者职位上,由于业务和技术很成熟,工作确定性很高,人们工作起来也就驾轻就熟,很少处理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挑战也很少,每天舒舒服服就能把工作“应付”掉。这样的团队就待在舒适区,并不适合职业发展。所以,精神满足说的不是舒服,而是精神愉悦、有成就感。
能力发展是工作所得中不易短期觉察的部分。但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你将来的物质保障水平和精神满足水平。
在“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一文中,我解释了应聘者素质模型,包括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毋庸置疑,我们都希望这些能力素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能力素质提高了,我们就可以做更复杂更有价值的事,更有成就感,也能享受更好的薪酬待遇。
判断能力有无提高,就要看达到相同的结果是否更得心应手,或者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更难更高的目标。
综合来看这三个目的,即物质保障、精神满足和能力发展,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占权重不同:
在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甚至十几年,个人发展是最重要的,需要积累知识、增长技能;
到了稳定期,你要抓住机会,利用资源,实现自我价值,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变得更多;
职业衰退期,个人职场技能的发展降到次要位置,重心转到维持收入和发展业余爱好上来,准备好退休生活。
你应该分析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诉求,明确当前自己想要什么,再去衡量在目前的工作中这三方面的满意度如何,最后才能考虑到底要不要换工作。
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上述三个指标,这里,我分三个方面来说:可接受的薪酬、“合适”的事、“合适”的人。这些因素也可以用来粗略地评价一份工作的优劣。
上文讨论过了对薪酬的理解和误区,这里说的是拿“可接受”的薪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薪。特别是,如果你尚处在职业上升期,千万别让薪水阻挡了你的发展机会。
那发展机会是什么呢?它体现在“合适”的事和“合适”的人里面。
这里所说的“事”,有两个层面,一是工作对象,即“做什么”、产出是什么,例如一款文档管理产品;二是工作过程,即“怎么做”,包括流程、工具、技术。
“合适”的工作对象,跟市场和行业关系密切。产品符合市场需要,能为目标客户创造价值,有可行性,可以从0到1;或者产品已经成型,业务发展迅速,规模扩张,正在从1到n。大家都希望自己从事的行业能成为风口,同时“事”成风险又小。
“合适”的工作过程,涉及到工作的流程、工具和技术。同样的工作对象,在不同的团队,可能用迥然不同的工作过程来实现。比如,做一款软件产品,瀑布开发和敏捷开发会引入非常不同的工作过程,应用的工具和组织分工也差异巨大。这些都影响着个人选择。
小提示:
换工作,首先换的是“事”。如果公司允许换岗的话,换“事”可以在公司内进行,而不一定非要换公司。
我们常说,最好的工作是自己既喜欢,又擅长,还是公司和市场需要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喜欢或擅长的工作,该选哪个”一文中,我会比较深入地讨论喜欢和擅长的相互影响关系,建议你用“稳定原则”和“优势原理”来评判这份工作,即深入体验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而不靠浅表的感受来判断喜欢或者擅长,别武断地选择或者放弃某个工作。
我们不妨借这个机会,来说说一个经常有人纠结的问题:究竟是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呢?
从业务角度(工作对象)看,一般的解读是:大公司业务成熟,市场趋向饱和,“事”稳定但趋于衰退;小公司处于市场探索或业务发展时期,“事”多变但有发展。
其实不然,大公司内部可能有三种不同成熟度的业务:
一种是夕阳业务,虽然贡献收入,但正在逐渐下滑,其规模经历从n到0的衰退过程,公司不再进行投入;
第二种是发展成熟的业务,虽然贡献收入占比不高,但是发展迅猛,其规模正处于从1到n的扩张过程,公司有大量投入;
第三种是创新业务,正在完善产品,投入市场实验,还没有贡献收入,正在做从0到1的尝试,公司会投一定量的资金,看其发展得如何,及时调整方向。这些创新业务可能有多个同时进行,有少数将来会成功,发展为第二种,即成熟的主营业务。
以上三种业务,在公司内对应不同的团队,投入资金、管理流程、人才策略,甚至团队文化也都可能有所不同,有点像不同的小公司。因此,要对大公司进行评价,你还要区分团队和业务,不能管中窥豹。而小公司的业务可能属于以上三个阶段中的某个阶段,同样要注意区分。
从职责分工(工作过程)看,一般的解读是:大公司人员众多,职位齐全且细致,个人就像螺丝钉;而小公司业务压力大,要求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全栈工程师,每天都在接触新东西。
但实际上,大公司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团队,管理流程和职责划分是不同的。创新业务团队往往和创业公司类似,人少、活多、工期紧。小公司的员工,虽然是多面手,但也可能只是多个节点的螺丝钉而已。是不是螺丝钉,和公司大小无关,它取决于:
你能接触到多大的工作面。我见过有位项目经理工作5年,但只是协调界面翻译的工作,管理简单的团队和低复杂度的流程。这个工作面就比较小。
你有没有机会持续接触新问题,新挑战。这些挑战不太小,你得学习新技能才能解决;又不太大,没超出你的能力极限,不至于让你气馁;挑战来得不太频繁,让你有时间去思考和总结。
你有多大的决定权和自由度来完成该工作。你在该职责上,是决策者?还是设计者?或者只是执行者?不同的自由度,给你发挥的空间不同,你得到的锻炼也不同。
所以,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必须要考查团队的细节,才可以判断是否有利于你的发展。不能囫囵吞枣或者盲人摸象。大公司的平台价值,是一个光环,但是不一定就代表你的个人价值;小公司的多面手,不一定表明你有自由和机会去发展。
个人的发展,受工作环境中人的影响太大了。我们从团队和老板两个方面来讨论。
先来说团队。近朱者赤,我们希望和优秀的人为伍,在优秀的团队中,工作会更高效,个人提高也会更快。
优秀的团队有很多特征,比如目标一致、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沟通高效、相互信任、持续改进等等,我觉得这些特征都包含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说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分享和获得信息,而且团队能够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和工具,使每个人都能非常方便地分享和获得。这让所有人,不论哪个角色,都在同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面上,知道共同目标是什么,共同困难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和他人要做什么,想用的资源随时可取,好的实践总结能及时被传播、应用。
信息共享带来的结果,就是“配合好”:成员有担当,共同决策;沟通很轻盈,大家很快能理解对方意图,达成一致;分工合理清楚,大家了解彼此的技能,有了困难,互帮互助;大家互相信任,敢于把后背给对方,冲突是为了完善工作,而不是拖慢工作。总地来说,“配合好”的团队协作成本低,进而成果出得快且质量好。
所以,衡量一个团队是否“好”,是否利于发展,关键是看它的信息共享程度。
再来从老板的角度看一下。什么是好老板?很多人可能认为好老板,就是好相处,比如脾气温和、没架子,擅长正向沟通,表扬都是当众的,批评都是私下的。诚然,这是很好的个人品质,会让团队氛围轻松和谐,会让你心情舒服。但是,长远来看,有利于你发展的老板才是好老板,而让你一时舒服的则不一定。所以,这个原则下的好老板,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开拓业务,不止于守住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还有着强烈的攻城拔寨的斗志。
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团队中的领路人,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增量思维,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不断为团队寻找新的机会,创造发展空间,才能形成发展的“态势”,而团队中的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打造团队,营造开放共享、赏罚分明的环境。
老板对于团队环境的建设有直接且重大的影响力,除了上面提到的信息共享机制,老板还要有一套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他衡量你干得好不好的标准是你的工作成果,而不是你和他的关系。
是个好教练。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发展盲区,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明白人”给你引导。好老板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了解你的表现和困难,给你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反馈,照亮你的发展盲区,帮助你看清目标,发掘潜力。促成你独立思考和决定,并且通过合适的工作内容,给你实践机会,达成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该不该换工作,我的建议是先从物质保障、精神满足和能力发展三个角度看自己的满意度,再从下面三个方面评价一下你的工作:
可接受的薪酬,不要只拿薪水来定义工作的好坏;
“合适”的事,做的事是否有挑战、有发展,不要只看公司大小,团队更重要;
“合适”的人,团队的信息共享程度,决定了配合度,而且一个好老板也很重要。
请你思考一下,你是否满意你当前的工作?你的满意程度,是与“钱”有关,还是与“事”或者“人”有关呢?当然,如果你还想到了其他可以衡量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最后,感谢你学习今天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