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资深的面试官,有时候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把Offer发给了只善于表达,甚至善于表演的人,而拒绝了“只会闷头干活”的人。有些面试官看到了流利的表达、新奇的观点和动人的表白,很容易就会喜上眉梢,但却因此忽略了对工作基础和实践结果的考查。因此,性格外向的应聘者面试成功率更高,可是一旦工作起来,又容易出现团队表面虚假繁荣,但是背后客户怨声载道的情况。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在面试的问答上:对于面试官问的问题,同样知识面的应聘者,可能回答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这里不说面试官应该如何避免被无效答案迷惑,单从应聘者角度来说说如何做得更好。“22 | 如何让你的回答更到位”一文,会详细解说如何把握面试官的意图,并简洁精准地回答到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弄清了面试官的意图,但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思路,也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们下面就仔细分析几种被问住的情况,以及如何破局。

问题的层次和归类

“03 | 面试官的面试逻辑是什么?”一文中,我提到面试官探索问题的三个层次,我们稍加回忆一下:

  1. 表层事实。问题主要集中在经验和技能上,面试官在各个需要的技能领域,抽样一些典型问题,来扫描应聘者的经验面和技能面的宽度。

  2. 深度细节。问题会深入到某一项技能、经历中,问What、How、Why,此时面试官对你的实践经历更感兴趣(而不是你的照本宣科),包括“最自豪的”“最难的”“最糟的”“最不想干的”等特例情节。面试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对比和总结,来探究你技能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了解你的某些潜力和动机。

  3. 感受和观点。只有把知识经验提炼升华,才能形成理论层面的观点和感受。面试问题,你都应在思考中作答。比如问你对某件事情或者技术的评价,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法,这些成果有什么意义,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时,你的回答将处处展示着你的内在(思考角度、价值观、态度、性格等等),反映你的潜力和做事动机。

上面的问题又可以归为两类:

综上,问题大致归为两类:记忆类和分析类,记忆类读取大脑数据,分析类不仅读取数据,还要在大脑里运行程序 。

那么,在这两类问题上,有哪些被问住的情形呢?

被问住的情形和应对方法

被问住的情形有很多种,我这里列举出如下5种,其他的大家可以文后补充,一起分析。

第一种,完全不知道问的是什么。比如你从没有接触过Java,面试官问你Java虚拟机的内存管理问题。记忆类或分析类问题所需要要的信息,在你大脑里都不存在,你自然回答不上来。这时,明智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面试官自己不会,并且心里也坦然面对自己的表现。因为面试官在探寻你的知识范围和深度的时候,势必问题会超出你的知识范围,关键看问题有没有超出职责级别的范围。

第二种,部分知道问的是什么。实际上,上面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大多数回答不上来的,是对问题内容部分了解,毕竟你面试的不是生疏的职位。比如,问你Java多线程中ConcurrentHashMap的用法,但你做过多线程开发,却没有用到过ConcurrentHashMap。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第三种,想不起来了。这主要针对记忆类问题,用过的知识点,做过的项目经历,就是回忆不起来了。即使你仔细准备了详历(参见“12 | 经历没有亮点可讲?你需要做份‘详历’”),但还是有可能想不起来个别函数调用或者项目文档条目。这时,如果你只是含糊地说个大概印象,恐怕难以让面试官满意。你只好现场尽可能地回忆细节了:

第四种,没想过。这针对的是思考类问题,比如“你觉得架构师和产品经理可以由一个人担任么”。你和架构师、产品经理都合作过,清楚他们的职责范围,但是因为项目中这两个角色从来都没有由一个人做过,所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需要你把问题拆成“记忆类”+“分析类”两部分:回忆这两个角色的职责、素质和作用等等,然后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看有没有冲突,这个冲突会造成什么影响,进而判断可不可以由同一个人承担。

小提示:
不要根据感性的认识,而抢着先说结论,除非你已经胸有成竹了。结论应该随着你表达的思考过程,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避免你为了圆之前的武断结论而找理由。

第五种,不愿说。这种不专门针对某类问题,可能是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应聘者怕说错了,暴露了什么短处,而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比如“结婚生孩子”“宗教信仰”等话题。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应聘者,可能会表达不积极。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公司的诚信文化,以及面试官展示出来的诚信度,来适当调整自己表达的开放程度。我们在“14 | 面试答疑(一):说说你面试中的一些困惑”一文中讨论过这个问题。注意,最好不要摆出“这个问题我不想谈”的架势,我们建立信任,靠的就是更多地了解对方,尤其是细节。适当地展示一些个人细节,有利于你得到面试官的信任。

总地来看,我们坚持了沟通的两个原则:

上面并不是教给大家话术或者套路,聪明的面试官会过滤掉言之无物的表达。上面这些是一些思考方法和表达原则。诚然,很多情况下,它们并不能给面试官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在你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帮你尽量挖掘出贴近面试官“题眼”的信息。

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了,我这里倒是真有一个“话术”(只作为救命用,不要轻易使用):“您这个问题,我一时想不到答案。不过,我好奇的是,对于您的职位,什么地方用到这项XX呢?” 这样,在面试官回答使用场景的时候,你就有更多时间和线索来思考答案了。

总结

今天的话题,主要针对被记忆类和分析类问题问住的时候,回答时怎么才能尽量挖掘和传达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面试现场,虽然面试官掌握着主动权,但是如果应聘者发现面试官问偏了,不利于展示自己应有的实力,可以适当提醒面试官,改变问题方向,除非面试官坚持原来的问题。

总之,当面试局面不利于应聘者表达时,应聘者应该抓住一些空隙,适度地做些改变,而不是一直被动地听之任之。有些强势的面试官反感应聘者挑话题,但是只要你不是反客为主,而是合理地表达出职位所需的技能,省了面试官的“事”,岂不是很好?

思考时间

请你在如下问题中,挑一个可能会被问住的,试着回答一下。

如果以上问题还不够“狠”,你可以给自己来个更狠点的答答看。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问答和心得。另外,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看看他在这块有没有什么相关经历和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