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协作能力呢?简单说,就是和他人配合,一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前面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学习能力和精益能力,也就是把一件工作做会,以及持续提高的能力。可是,要想把工作做好,这中间一定缺不了与他人的协作。

在现代社会的分工体系下,为了满足市场的复杂需求和快速变化,做出一件用户可用的产品,协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而且,产品的好坏,看的是整体性能,而不仅是谁能把某个功能做多好。

而且,你和同事的协作范围,随着你能力和责任的增强而扩大。协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你的价值在整个团队中的发挥,以及整个流程链条的健康运行。

协作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面试中如何考查呢?在此之前,你需要先明白协作的要素,面试官会看你如何利用这些要素,进而看你在协作上的表现。

协作的要素

影响团队中个体的协作效果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团队因素。具体来看,主要是个人的认同感责任感信用度,再就是团队方面赋予的目标责权流程沟通环境协作工具

1. 认同感

认同感反映了你对别人的观点、行为和结果的认可程度。更高的认同感,有助于更好地达成一致目标和信任关系,让整个团队保持一致,促成有效的协作。那么,认同感强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

如何考查应聘者的认同感呢?其实方法很多。一次面试结束后,我对应聘者说“我们组的情况比较特殊,最近预算控制很紧,你要的薪水很高,我会尽力申请,但不一定能达到你的要求,不知道你怎么看。” 这位应聘者听我说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为难的表情,而不是失望、烦躁和无所谓,说明他体会到了我的难处,也正在为自己的处境胶着。这就是认同感的一种表现。

下面的问题,也能看出认同感:

2. 责任感

责任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担当。有时,这种担当已经超越了团队赋予的责任。比如作为某个产品模块的负责人,为了给客户解决产品问题,主动组织多个相关模块的团队,研究解决方案并推动修复上线。

责任感,还表现为对工作质量的追求,这不仅仅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而是在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不凑活,不怕麻烦。而且,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好的耐心和细心,工作不挑肥拣瘦,不做好绝不放弃,面对困难有勇气去挑战。

面试官可能会仔细“盘问”你做项目时的过程细节,以此寻找以上的责任感表现。因此,作为应聘者,你应该把握时间,把细节讲充分,用事实说明自己的做法和动机。

3. 信用度

信用是指,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目标立得很好,做到最后却没有结果,只好讲一大串理由。但这样做,只会让自己的信用度减分,一旦合作方觉得你不靠谱,还会乐意和你共事么?

结果 = 没有结果 + 理由
——《关键冲突:如何把人际关系危机转化为合作共赢》

说到信用度,我们看看下面这种情形:假设你是面试官,现在有两位应聘者迟到了。

面对这两位迟到的应聘者,你会怎么评价呢?第一位虽然连声道歉,也弥补不了不守时的印象了。但第二位面试者的处理方式,提前让你预知风险,不必空等,对你表示了尊重。当然,提前出发、躲避拥堵、准点到达,才是更好的做法。

此外,面试中也可能追问你某项工作失败的原因,这时也有验证你的信用度的意思。通过对比你的承诺和工作结果的差异,以及你向项目相关人的交待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重视和维护自己的信用。

以上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信用度,是影响协作的三个个人要素,也是形成信任的基础。认同感让你容易认可某件事部分或者全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接纳它,而不是对抗,让人不怀疑你做事的动机;责任感是担当,让你把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投入热情,而不是敷衍塞责,让人不怀疑你做事的过程;信用度是实现承诺,说到做到,让人不怀疑你做事的结果。这样,当你做事的动机、过程、结果都能给人信赖感时,还有什么不让人信任的呢?

4. 目标

统一的团队目标,为团队成员指明了协作方向。若没有目标,大家各行其是,像拔河比赛一样,不能在用力方向、发力节奏上保持一致,恐怕不会有好成绩。所以在结果导向的团队文化中,澄清目标,得到全员的认可是关键。这决定了大家朝哪个方向协作。

面试中对目标感的考查,比较简单。在考查项目的时候,问应聘者“团队在这个任务上的目标,或者期待是什么?” “大家对这个项目要达成的结果,有哪些不一致的认识?” 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应聘者对项目目标的认知,以及判断是否偏移目标的方法。

5. 责权和流程

目标明确了,怎么达成呢?这就要看责权和流程了,也就是角色分工和流程做法。我面试中经常问“你所在团队的分工和流程是什么”,目的就是考查应聘者是否清楚团队中,谁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处理依赖关系。

怎么能看出应聘者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呢?

  1. 是否清楚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边界;

  2. 是否清楚做好该职责的标准;

  3.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否突破职责的限制,做到推动全局;

  4. 如果碰到流程的束缚导致工作低效,能不能发挥创新,变通地绕过障碍,或者改善流程。

工作中的冲突,很多是由于职责没有清晰定义导致的。职责混乱,每个人不清楚到底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导致下一步骤中出现问题踢皮球,工作停滞。理想的情况是,职责边界明确,质量标准清晰,这样在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下,大家才能更好地跨边界合作,让工作质量超出预期。

6. 沟通环境

我在前文提到,信息的透明度是决定团队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有效信息的传递速度,决定了协作效率。而产生有效信息的前提,是安全的沟通环境。

我会问应聘者“最近你有被别人采纳或者忽略的建议么”,目的是看他所在的团队是否有安全的沟通环境,大家敢于发声,不怕嘲讽,勇于批评,不怕打击,而且大家把团队当成是成长的环境,愿意分享经验和技能,听取意见,做出改进。有的团队则不是,大家表面一团和气,有问题不说,导致酿成大祸;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分享好的经验,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环境下,信息反馈不畅,协作效果没有保证。

另外,我还会问“你在项目中用到什么加强信息透明化的工具或方法么”,目的在于看你让信息高效传递的手段或工具,以及有没有把信息可视化。用这些手段的原因,就是减少信息传播障碍,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减少失真,从而增强协作效率。

7. 协作工具

上面说的加强信息传播和透明化的工具,也属于协作工具。物理看板、Jira等项目管理平台,都属于协作工具的范畴,此外还有各种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即时通信App等。

上一套协作工具不难,难的是大家把工具日常用起来,为项目活动服务,让它成为团队离不开的一部分。这方面的面试问题,比如“开发者、测试、产品经理在什么场景下会协同使用某一个工具?”,这其实就是通过工具,来考查这几个角色的协作。

以上七个要素,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协作的效果。不知道你是否联想到自己的团队里,哪个要素做得好,或者不好的例子了?希望你留言分享出来,一起讨论。

协作模式

在问应聘者“怎么处理某一个冲突”时,我感觉很多人不能意识到,协作模式并非只有合作一种。下面我们多了解几种协作模式:合作、竞争、妥协、顺从和逃避。

在与他人的协作中,涉及两个因素:利益和关系。两者好像鱼和熊掌,似乎不可兼得。假如我为了和他人保持好关系,协作中采用顺从对方的方式,我就可能丢失个人利益;假如我要和对方竞争(争夺利益),势必损害我们的友好关系。那我们各让一步好了,这就是“妥协”,但结果是好像我们双方都不满意。干脆,我弃权吧,这时就是逃避,这样就不会有利益和关系纠葛了,但是这样你其实什么都没干,什么收获也没有。

上面提到的四种协作模式,顺从、竞争、妥协、逃避,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条件,就是利益和关系是互斥的,而且利益是固定的。那假如我们双方合作,把目标利益做大呢?这样的话,你我不是在争现有的固定利益,而是共同来创造更多的利益,同时还能加强关系,这就是“合作”模式。所以,“合作”是基于增量思维的,是着眼长远发展的。想一想,你在什么情景下,有过和别人的“合作”?

当然,这五种协作模式,各有适用的情景,并不是说,妥协、逃避就不好,每一种协作模式都要能灵活运用,才能达到好的协作效果。

顺便说一句,这五种协作模式也是对待冲突的应对策略。冲突是协作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出现是团队磨合的必然,是暴露问题的好时机,关键是要有及时妥善的解决方法。

总结

在一个团队中,协作是必需而且重要的环节。我们身边不少非常聪明干练的人,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有超乎寻常的工作效率,借助平台和团队的力量,成绩斐然,功绩卓著。但是,也有的人,技术能力也非常强,却不能融入团队,他排斥团队,团队也排斥他,导致怀才不遇的局面,这里就有协作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面试官除了希望应聘者有认同感、责任感和信用度外,还希望他适合团队,这个“适合”就是指,应聘者认可团队的目标,熟悉并且习惯于团队的责权和流程,有过类似沟通的经验,能够使用这些协作工具。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如果认同感和学习能力很强的话,也不会过分排斥新环境,导致融不进来。这就是影响协作的七个要素。

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你看不到、搞不定的部分。你只能依靠和尽可能多的人和团队协作,灵活选择协作模式,先搞定你能搞定的部分,和这部分和平相处,将来就有能力、有机会去发现更大的世界。这是我能想到的协作带来的好处。

思考时间

通过本篇的讨论,请你思考文中提到的问题: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想法,一起交流。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所感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