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复习,在上一讲中,我从最佳实践的角度带领大家回顾了专栏里的一些内容。这一讲,我们换个复习的角度。在专栏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注意到我引用了大量的书籍,提出让我把这些书做一个整理。
Wei 同学提到:
有一个小建议: 在每一个主题模块的小结中,把文章中提到的书籍做一个书单方便读者。
刘晓林 同学提到:
郑老师在专栏中推荐了很多非常好的书籍作为参考,可否考虑在某一期中,将这些参考书籍整理成一个书单,按照专栏的主题做个小分类,然后每本书简单点评两句作为领读内容。希望在专栏的结束语之前可以看到这个书单。
Y024 同学甚至在留言中帮我总结了一个小清单,而有人也在豆瓣上做出了一个豆列,罗列了专栏中提到的一些书。
在今天这一讲中,我就站在“看书”的视角,带着你进行一次复习。这些书大多是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我希望你在结束这个专栏学习之后,开启的是另外一段学习历程,用这些书提升自己的水平,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学习了这个专栏之后,你拥有了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再来看这些书就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此外,在这次的内容中,我会提到几本专栏中没有提到的书,算是给你在学习路上的一个补充。我还制作了一个豆列,方便你去找到这些书。
如果你想详细学习如何写好代码,我推荐你去读 Robert Martin 的《代码整洁之道》(Clean Code),这本书几乎覆盖了如何把代码写好的方方面面。
《实现模式》是一本关于如何写好代码的书,更具体一点是,编写别人能够理解的代码。它的作者 Kent Beck 是许多软件开发实践的开创者。但 Kent Beck 的写作能力一般,他的很多作品被埋没了。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 Kent Beck 深厚的功力。
我提升自己编码水平的理解是从《程序设计实践》(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这本书开始的,这本书的作者是 Brian Kernighan 和 Rob Pike,这两个人都出身于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参与过 Unix 的开发。
如果你想从日常开发中提升自己的效率,可以读一下《卓有成效的程序员》。假如你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本书会让看到一些不同的工作方式,我也给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不过,这本书里的技巧太具体了,所以,有一些已经有些过时了。
SOLID 原则是一种面向对象软件设计原则。早在1995年,Robert Martin 就提出了这些设计原则的雏形,然后在他的《敏捷软件开发:原则、实践与模式》这本书中,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这五个原则,后来,他有把这些原则进一步整理,成了今天的 “SOLID”。有了设计原则做基础,这本书后面讲了设计模式,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虽然书名是关于敏捷的,但这是一本讲设计的书。
设计和架构有什么区别?2017年,Robert Martin 出版了《架构整洁之道》(Clean Architecture),他在其中告诉我们,二者没有区别。所以,这也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给出了 Robert Martin 对设计的最新理解。你可以把它看成《敏捷软件开发:原则、实践与模式》的修订版。
《设计模式》不推荐阅读,它是设计模式的开山之作,但它的起点是 Erich Gamma 的博士论文,其写作风格偏向学术,而且中文版翻译得也很一般。这里将它罗列出来只是因为其历史重要性。如果你想学习设计模式,现在有一些更容易入门的书,比如《Head First 设计模式》。
Martin Fowler 的《企业应用架构模式》将软件开发当时常见的解决方案汇集成模式,今天看来很多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但当年出场可是技惊四座的。从这本书的名字你不难看出,它出版的年代是企业级开发盛行的年代。Martin Fowler 一直认为这本书没有写完,希望能够继续更新,但不知道何时能看到这本书的新版。
《Unix 编程艺术》也是一本讲软件设计的书,只不过,它选择的切入点是 Unix 中的设计,从中你可以学到“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文本化”等编程理念,有助于你改善日常的工作。这样的书,也就只有 Eric Raymond 这样沉浸编程几十年的人才能写出来。
Kent Beck 有一本知名的软件工程之作《解析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它介绍了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极限编程。但更重要的是,今天很多主流的软件开发最佳实践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这本书可以理解成诸多最佳工程实践的总纲。
Martin Fowler 在1999年写下软件行业的名著《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把重构这个小圈子实践带到了大众视野。2018年底,Martin Fowler 时隔近20年后,又写出了《重构》第二版。把他对这些年行业发展的新理解融入到重构实践中。重构应该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重构成模式”,而这也是一本专门的书:《重构与模式》(Refactoring to Patterns)。
《测试驱动开发》是 Kent Beck 为世人展示 TDD 做法的一本书。它好的地方需要自己体会,Kent Beck 并没有显式的讲出来,比如:任务分解。
Jez Humble 和 Dave Farley 的《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让持续集成再进一步,将生产环境纳入了考量。乔梁,他是《持续交付》这本书的中文版译者,而且在这本书出版近十年后,他自己写了《持续交付 2.0》,把自己多年来关于持续交付的新理解整理了进去。
说到遗留代码和测试,我推荐一本经典的书:Michael Feathers 的《修改代码的艺术》(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从它的英文名中,你就不难发现,它就是一本关于遗留代码的书。如果你打算处理遗留代码,也建议你读读这本书。这本书我也写过书评,你可以了解一下我对它看法。
Eric Evans 2003年写了《领域驱动设计》,向行业介绍一下 DDD 这套方法论,立即在行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实话说,Eric 在知识传播上的能力着实一般,这本关于 DDD 的开山之作,其写作质量却难以恭维,想要通过它去学好 DDD,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国外的技术社区中,有很多人是通过各种交流讨论逐渐认识到 DDD 的价值所在,而在国内 ,DDD 几乎没怎么掀起波澜。
2013年,在 Eric Evans 出版《领域驱动设计》十年之后,DDD 已经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Vaughn Vernon 将十年的精华重新整理,写了一本《实现领域驱动设计》,普通技术人员终于有机会看明白 DDD 到底好在哪里了。所以,你会发现,最近几年,国内的技术社区开始出现了大量关于 DDD 的讨论。
因为《实现领域驱动设计》实在太厚,Vaughn Vernon 又出手写了一本精华本《领域驱动设计精粹》,让人可以快速上手 DDD,这本书也是我向其他人推荐学习 DDD 的首选。
精益创业是 Eric Ries 最早总结出来的。他在很多地方分享他的理念,不断提炼,最终在2011年写成一本同名的书:《精益创业》。如果说精益创业是理论,《精益创业实战》这本书则给了你一个操作流程。
Mike Cohn 是敏捷理念的一个重要传播者,我们在讲测试金字塔时,提到了他的著作《Scrum敏捷软件开发》(Succeeding with Agile)。敏捷开发有两大流派:一派是工程实践,另一派是管理实践。如果你对 Scrum 这类管理实践感兴趣,可以读一下这本书。
如果你对用户故事这个话题感兴趣,推荐阅读 Mike Cohn 的两本书《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User Stories Applied)和《敏捷软件开发实践 估算与计划》(Agile Estimating and Planning)。
软件行业里有一本名著叫《人月神话》,这算是软件开发领域第一本反思之作。今天,我们讨论的很多词汇都出自这本书,比如,没有银弹、焦油坑等等。虽然这本书出版于1975年,但其中提到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今天的程序员。
开源概念的提出者 Eric Raymond,他的《大教堂与集市》推开了开源大门。今天开源软件已经成为程序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果没有 Eric Raymond 这些人的努力,我们还必须与复杂的企业级软件搏斗。了解一下开源的历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幸福。
程序员应该如何做,Robert Martin 也写了一本书《程序员的职业素养》(Clean Coder),其中对大多数程序员最重要的一点建议是,说“不”。
高德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肯定是一套程序员都知道,但没几个人读完的书。算法的讲解经过几十年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如果学算法,肯定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想看图灵奖获得者如何从根上思考问题,不妨找来这套书来翻翻。
《快速软件开发》(Rapid Development),不推荐阅读。在这本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解决集成问题的优秀实践:Daily Build,每日构建。通过这个名字,我们便不难看出它的集成策略,即每天集成一次。它其中很多实践在当时是先进的,但今天看来有些落伍了。如果你只想从中收获一些理念性的东西,可以去读读。
《C 程序设计语言》、《Unix 编程环境》等出自贝尔实验室大师级程序员之手,他们的书都值得一读,其中的内容今天看来可能有些过时,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法却值得慢慢品味。
我在讲淘宝技术变迁时,提到了《淘宝技术这十年》,这本书算不上经典,但可以当做休闲读物。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本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标题上带着管理者几个字,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工作的书,每个人都可以读一下。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或《未来简史》,是我第一次学到“大历史观”这个说法,历史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发展脉络。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著名科普著作,它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科学进展。作者乔治·伽莫夫既是热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提出者,也是生物学上最早提出“遗传密码”模型的人。虽然这本书出版自1947年,但以现在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还是有必要读读这本书的。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的理念我在专栏两个不同的地方提到过,一个是讲以终为始时,那段关于智力创造的论述,另一个是讲优先级时提到的艾森豪威尔矩阵。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阅读,很多程序员欠缺的就是这些观念性的东西。
很多程序员都是科幻小说迷,编程和科幻,这两个都是需要想象力的领域。刘慈欣的《三体》,不说它给 IT 行业带来的丰富的词汇表吧,作为科幻小说来说,它就是一流的,值得阅读。它会让你仰望星空,打开思维。如果你对科幻小说有兴趣,推荐阅读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这是科幻小说界的扛鼎之作,你会看到,一部出版于1942年的书里就有大数据的身影。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进入心流,它会让你忘我工作。如果你对心流的概念感兴趣,可以去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著作《心流》,这位作者就是心流概念的提出者。
好,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你有哪些经典的书可以推荐给这个专栏的同学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分享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