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依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样的工具来帮助产品不断提升品质,吸引更多用户,以实现既定的长期目标。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如何开发出一套方法论,让提升产品性能的过程可以“有章可循”,并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流程。

初入门槛的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容易把精力和眼光都集中在具体的算法模型上面。这固然是短期内的重要工作,但是,如何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产品提供前进的动力,才是让人工智能技术有别于之前多次技术浪潮的根本因素。今天,我就来为你剖析一下,持续不断地、系统性提升产品性能的一些关键步骤。

优化长期目标

一个产品如果需要利用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品质,第一件事情一定不是专注于部署某一个模型或者算法。或者说,如果已经急迫地上线了第一个简单的算法,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停下来,看一看我们是否已经弄明白,这个产品到底需要“优化”什么目标,是否有一个指标检测体系,来指导我们的优化过程。

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一定要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这是系统性提升产品性能的一个关键。乍一听这是一句废话,难道算法和模型还有不优化产品长期目标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确定你所制定的技术方案一定能够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设想一下这些例子。比如你为一个在线视频的网站设计推荐系统,你根据很多教科书上的推荐系统案例,优化某一个视频的评分(Rating),这是在优化这个产品的长期目标吗?

比如,你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搜索系统,你根据传统的信息检索以及搜索的案例,优化查询关键词和产品的相关度(Relevance),这是在优化这个产品的长期目标吗?

再比如,你为一个新闻网站设计新闻流系统,你根据产品的基本特点,希望提高新闻的点击率,是在优化这个产品的长期目标吗?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答案或许都是——不确定。或者说,你正在优化的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这个产品的长期目标有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方法论,来引导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因此,知道我们是否在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建立产品的指标检测体系。在专栏的上一期内容里,我们已经介绍了五个层次的产品评估体系。对于提升产品来说,建立这些层次是关键的一步。然而,要想真正系统性地提升产品,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打通这五个层次,建立一个立体的产品提升流程,从而实现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五个层次的指标。从最高层次说起,第五层次的指标主要是产品的长期指标,比如季度利润的增长、年利润、月活跃人数等。这些指标和产品的最终目的息息相关,却非常难直接衡量,也就是这些指标对产品的一般变化不是很敏感。

第四层次的指标主要是用户在多个会话的交互表现。第三层次的指标是指用户在单一会话的交互表现。这两个层次的指标比较容易在A/B测试的范畴内测量。这些指标能比较宏观地检测一个产品的高维度表现,了解用户一般是如何和这个产品进行交互的。

第二层次是页面层级的指标,这个时候,我们观测到的基本上已经是产品团队可以直接控制的因素了。第一个层次的指标是模块级别的指标,这是产品团队直接运作的结果。

这五个层次的指标从宏观到微观,构成了一个检测的体系。如果我们要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也就是说第五层次的指标,而我们能够直接掌握的产品决策,往往只能带来第一、第二层次指标的显著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如何来弥补呢?

我们前面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视频推荐、产品搜索、新闻流产品等等。之前提到的技术方案大多数直接针对第一或者第二层次的指标,这些方案是不是能够对第五层次的指标奏效,其实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在只能运作第一或者第二层次指标的情况下,对第三、第四甚至五层次的指标有间接的控制和影响呢?

建立层级指标之间的联系

上面我们提到了,要想持续地提高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一直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只能控制产品的短期指标,如何才能优化产品的长期目标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必须在所有层级的指标之间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因产品而异,但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

回到之前的一个例子,那就是构建一个视频推荐系统。如果我们希望直接优化用户对视频的评分,就必需回答一个问题,能够给用户推荐打高分的视频,和产品的长期指标之间有什么联系?假设这里产品的长期指标是月活跃用户数目,那么问题就是,给用户推荐打高分的视频,和月活跃用户数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注意,这里说的建立联系不仅是逻辑联系,而且也是数据链联系。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在逻辑上理清,为什么推荐高分视频有利于帮助月活跃用户数的增长,还需要用数据来为这样的观点提供证据,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简单说来,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从所有的用户群体中找到用户样本。然后,通过数据来研究,用户的活跃程度和被推荐的视频评分之间的关系。从最高的维度上说,那就是建立一个回归问题,比如用户的月活跃程度作为响应变量,被推荐视频的评分用作一个特征变量。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入其他的重要变量,比如性别、年龄组、地区等等,用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直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一个有难度的工作。比如你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全面的数据,也有可能这两个变量都需要做一些变形,还可能负例太多(也就是说有大量的用户并没有因为评分的高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等等。

如何具体地建立这个模型我今天先不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样做一个分析,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了解优化对象和长期目标之间的联系。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第一层级和第五层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去研究的,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产品。这一步就是把之前分散的五个层级打通的重要步骤,也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立体体系的关键。

那么,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长期运作的第一层级指标和自己的长期目标没有联系,该怎么办呢?第一,祝贺你,你进入了真实的产品运作环境。从很多产品的长期运作经验来看,很多传统的指标特别是教科书上的指标,都和真实的长期指标有很弱的关系,甚至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第二,这会帮你早日抛弃错误的优化目标,转向更加正确的道路

寻找一个正确的第一、第二层级的指标,让这个指标和最后第五层次的长期目标之间有正向联系,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产品前进的一个重要动力。因为这个因素,产品团队才能够不断地试错,但不会失去大方向。

然而,说起来貌似很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其实是很困难的。我刚才说了,很可能有一些指标,看上去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一定和长期目标有任何正相关。怎么才能找到恰当的指标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地记录指标,然后根据后期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来确定指标之间的联系。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对于一个视频网站,可以记录很多第一、第二层级的指标,有可能有上百上千个。然后我们根据数据,从这么些指标中,和最终的长期目标做回归分析,建立一些备选集。

这里需要数据、也需要经验。我们还可能发现,最终的长期目标和好多第一或者第二层级的指标都有关系,这也是很正常的。这就说明,优化长期目标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很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当确定好了第一、第二层级的指标后,那就可以开始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把指标当做算法模型的目标函数,从而重新设计算法,使其能够开始优化新的指标。这一步也需要很高的机器学习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能很容易地转换成机器学习可以优化的对象。

小结

今天我为你讲了,人工智能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的一个高阶能力技巧,如何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一起来回顾下要点:第一,我们要专注产品的长期目标。第二,一定要建立产品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在直接优化短期目标的同时间接优化长期目标。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请你认真想一想,对于我们上面举例的推荐视频网站来说,有哪些第一或者第二层级的指标和用户的活跃程度有关呢?

欢迎你给我留言,和我一起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