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石雪峰。在上一讲中,我给你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敏捷框架:Scrum和精益看板。我重点提到,关注价值流动是精益的核心理念,限制在制品数量则是核心实践。此外,我还给你介绍了实施精益看板第一步:可视化流程。那么今天,我会继续介绍剩余的四个步骤。
先提一句,如果你比较关心工具使用方面的问题,我给你分享一份有关常见的工具配置和使用方面的资料,你可以点击网盘下载,提取码是mrtd。
好了,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
在完成可视化流程之后,看板的雏形就出来啦。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定义清晰的规则。
可视化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看得见,还在于让人看得懂。工作时间久了,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沟通的成本甚至要大于工作的成本。沟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同步和传递信息,如果有一种途径可以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那岂不是很好吗?
而看板恰恰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状态可视化。团队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看板了解当前在进行的任务状态、流程中的瓶颈点、任务与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等信息,从而自发地采取相应的活动,来保证价值交付的顺畅,使整个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交付。
当然,如果想要做到这点,光靠可视化流程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在看板的设计中融入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大大地降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统一团队的沟通语言,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看板的规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可视化规则,另一个是显式化规则,我分别来介绍一下。
1.可视化规则。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看板中的主要构成元素是“一列一行”。实际上,看板中卡片的设计也有讲究,主要有3点。
2.显式化规则。
看板除了要让人看得懂,还要让人会操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引入看板的初期,大家对这个新鲜事物还比较陌生,所以,定义清晰的操作规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且,在团队习惯操作之前,需要反复地强调以加深团队的印象,慢慢培养团队的习惯。当团队习惯了使用看板之后,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这些规则包括:
还是那句话,这些规则在团队内部可能一直都存在,属于心照不宣的那种类型,但是,通过看板将规则显示化,无论是对于规则的明确,新人的快速上手,还是团队内部的持续改进,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限制在制品数量是看板的核心,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主要问题就在于把数量限制为多少比较合适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应用看板方法只能暴露团队的现有问题,而不能解决团队的现有问题。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这就是说,当在制品数量没有限制的时候,团队的交付时间和交付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需求把控不到位,发布频率不够高,自动化程度不足以支撑快速交付,组织间的依赖和系统架构耦合太强……这些都是团队的固有问题,并非是使用看板方法就能统统解决掉的。
但看板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降低在制品数量,可以将这些潜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比如,在极端情况下,假设我们将在制品数量设置为1,也就是说,团队当前只工作在一个需求上,按道理来说,交付的前置时间会大大缩短。但实际上,团队发现由于测试环境不就绪,导致无法验收交付,或者交付窗口过长,错过一个窗口就要再等2周的时间,到头来还是不能达到快速交付价值的目标。那么,这里的原因就在于测试环境初始化问题和交付频率的问题。这些都是团队固有的问题,只不过在没有那么高的交付节奏要求时,并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所以,如果你能够摆正心态,正视团队的固有问题,你就会明白,限制在制品数量绝不仅仅是纠结一个数字这么简单的。在我看来,限制在制品数量有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需求流入节点,一个是需求交付节点。
1.需求流入节点。
这里的关键是限制需求的流入。你可能就会说,这太不靠谱了,面对如狼似虎的业务方,研发团队只能做个小绵羊,毕竟只要你敢say“no”,业务方就直接立刻写邮件抄送老板了。
其实,需求的PK是个永恒的话题,敢问哪个研发经理没经历过几十、上百次需求PK的腥风血雨呢?我之前就因为同项目团队需求PK得过于激烈,一度做好了被扫地出门的准备。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到头来大家还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一次提100个需求和提10个需求,从交付时长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限制在制品数量只是换了一个方式PK需求,从之前业务方提供一大堆需求,让研发团队给排期的方式,变成了根据需求的优先级限制并行任务数量的方式。
当然,研发团队需要承诺业务方以最快的速度交付最高优先级的需求。如果业务方看到需求的确按照预期的时间上线甚至是提前上线,他们就会慢慢习惯这种做法,团队之间的信任也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
2.需求流出节点。
这里的关键在于加速需求的流出。在一般的看板中,最容易出现堆积的就是待发布的状态列,因为发布活动经常要根据项目的节奏安排,由专门团队在专门的时间窗口进行。如果发现待发布需求大量堆积,这时候就有理由推动下游加快发布节奏,或者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发布。
毕竟,DevOps所倡导的是“You build it,you run it”的理念,这也是亚马逊公司最为经典的团队理念,意思是开发团队自己负责业务的发布,每个发布单元都是独立的,彼此没有强依赖关系,从而实现团队自制。通过建立安全发布的能力,将发布变成一件平常的事情,这才真正有助于需求价值的快速交付。说白了,要想做到业务敏捷,就得想发就发,做完一个上一个。
至于要将在制品数量限制为多少,我的建议是采用渐进式优化的方式。你可以从团队人数和需求的现状出发,在每个开发人员不过载的前提下,比如并行不超过三件事,根据当前处理中的任务数量进行约定,然后观察各个环节的积压情况,再通过第四步实践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一个稳定高效的状态。
在专栏第5讲中,我提到过精益理论中的增值环节和不增值环节,而会议一般都会被归为不增值环节。于是,有人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误解:“那是不是所有不增值的环节都要被消除掉,以达到最高的流动效率呢?”
如果这么想的话,那是不是类似项目经理这样的角色也就不需要了呢?毕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软件开发的活动中。显然,这是很片面的想法。实际上,在精益的不增值活动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必要不增值活动和不必要不增值活动,有些会议虽然不直接增值,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精益就等于不开会、不审批。
看板方法同样根植于组织的日常活动之中,所以,同样需要配套的管理流程,来保障看板机制的顺畅运转。在看板方法中,常见的有三种会议,分别是每日站会、队列填充会议和发布规划会议。
1.每日站会。
接触过敏捷的团队应该都非常熟悉每日站会。但是,与Scrum方法的“夺命三连问”(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计划做什么?有什么困难或者阻塞?)相比,看板方法的站会则略有不同。因为,我们在第二步制定了清晰的规则,团队的现状已经清晰可见,只需要同步下重点任务就可以了。看板方法更加关注两点:
每日站会要尽量保持高效,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或者是技术细节的讨论,可以放在会后单独进行。同时,会议的组织者也要尽量观察每日站会的执行效果,如果出现停顿或者不顺畅的情况,那就意味着规则方面有优化空间。比如,如果每日站会依赖一名组织者来驱动整个过程,只要这个人不发问,团队就不说话,这就说明规则不够清晰。另外,对于站会中迸发出来的一些灵感或者好点子,可以都记录下来,作为优化事项跟进解决。
2.队列填充会议。
队列填充会议的目标有两点:一个是对任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一个是展示需求开发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队列填充会议需要业务方、技术方和产品项目负责人参与进来,对需求的优先级达成一致,并填充到看板的就绪状态中。
在初期,我建议在每周固定时间举行会议,这样有助于整个团队共享需求交付节奏,了解需求交付状态,帮助业务方和技术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信任关系,在会议上也可以针对在制品数量进行讨论和调整。
3.发布规划会议。
发布规划会议以最终交付为目标。一般情况下,项目的交付节奏会影响队列填充的节奏,二者最好保持同步。另外,随着部署和发布的分离,研发团队越来越趋近于持续开发持续部署,而发布由业务方统一规划把控,发布规划会议有助于研发团队和业务方的信息同步,从而实现按节奏部署和按需发布的理想状态。
实际上,无论是DevOps还是精益看板,任何一套方法框架的终点都是持续改进。因为,作为一种新的研发思想和研发方法,只有结合业务实际,并根据自身的情况持续优化规则、节奏、工具和流程,才能更好地为业务服务。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会在度量和持续改进中进行详细介绍。你要始终记得,没有天然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持续优化的解决方案。看板方法的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看板创始人David J Anderson总结了看板方法的成熟度模型,用于指导中大型团队实践看板方法,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型将看板的成熟度划分为7个等级。除此之外,它还针对每一级的每一个实践维度,给出了具体的能力参考,对看板方法的实施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可以用于对标现有的能力图谱。
如果你想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可以点击在这一讲的开头我分享给你的链接,作为补充参考。
好啦,回顾一下,在这两讲中,我先给你介绍了看板的背景和起源。看板来源于生产制造行业,是一种常用的生产信号传递方式,同时,看板也是以丰田生产系统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核心工具,也就是以拉动为核心的按需生产方式。
接着,我跟你探讨了为什么要限制在制品数量,以及背后的理念,也就是缩短交付前置时长,以快速、高质量、可预期的交付方式,在业务方和IT部门之间建立起合作信任关系。
除此之外,我还给你介绍了精益看板的5个核心实践,包括:可视化流程,定义清晰的规则,约束在制品数量,管理工作流程和建立反馈持续改进。掌握了这些,你就获取了开启精益看板之旅的钥匙。在真正进行实践之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需要提醒你的是,僵化的实践方法,脱离对人的关注,可以说是影响精益看板在组织内落地的最大障碍。就像《丰田之道》中提到的那样,持续改进和对人的尊重,才是一切改进方法的终极坐标,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如果让你现在开始在团队中推行精益看板方法,你觉得有哪些挑战吗?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进步。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