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语言里解决并发问题靠的是多线程,但线程是个重量级的对象,不能频繁创建、销毁,而且线程切换的成本也很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Java SDK提供了线程池。然而用好线程池并不容易,Java围绕线程池提供了很多工具类,这些工具类学起来也不容易。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Java语言里目前还没有,但是其他语言里有,这个方案就是协程(Coroutine)。

我们可以把协程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轻量级的线程。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线程是在内核态中调度的,而协程是在用户态调度的,所以相对于线程来说,协程切换的成本更低。协程虽然也有自己的栈,但是相比线程栈要小得多,典型的线程栈大小差不多有1M,而协程栈的大小往往只有几K或者几十K。所以,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来看,协程都比线程轻量得多。

支持协程的语言还是挺多的,例如Golang、Python、Lua、Kotlin等都支持协程。下面我们就以Golang为代表,看看协程是如何在Golang中使用的。

Golang中的协程

在Golang中创建协程非常简单,在下面的示例代码中,要让hello()方法在一个新的协程中执行,只需要go hello("World") 这一行代码就搞定了。你可以对比着想想在Java里是如何“辛勤”地创建线程和线程池的吧,我的感觉一直都是:每次写完Golang的代码,就再也不想写Java代码了。

import (
	"fmt"
	"time"
)
func hello(msg string) {
	fmt.Println("Hello " + msg)
}
func main() {
    //在新的协程中执行hello方法
	go hello("World")
    fmt.Println("Run in main")
    //等待100毫秒让协程执行结束
	time.Sleep(100 * time.Millisecond)
}

我们在《33 | Thread-Per-Message模式:最简单实用的分工方法》中介绍过,利用协程能够很好地实现Thread-Per-Message模式。Thread-Per-Message模式非常简单,其实越是简单的模式,功能上就越稳定,可理解性也越好。

下面的示例代码是用Golang实现的echo程序的服务端,用的是Thread-Per-Message模式,为每个成功建立连接的socket分配一个协程,相比Java线程池的实现方案,Golang中协程的方案更简单。

import (
	"log"
	"net"
)

func main() {
    //监听本地9090端口
	socket, err := net.Listen("tcp", "127.0.0.1:9090")
	if err != nil {
		log.Panicln(err)
	}
	defer socket.Close()
	for {
        //处理连接请求  
		conn, err := socket.Accept()
		if err != nil {
			log.Panicln(err)
		}
        //处理已经成功建立连接的请求
		go handleRequest(conn)
	}
}
//处理已经成功建立连接的请求
func handleRequest(conn net.Conn) {
	defer conn.Close()
	for {
		buf := make([]byte, 1024)
        //读取请求数据
		size, err := conn.Read(buf)
		if err != nil {
			return
		}
        //回写相应数据  
		conn.Write(buf[:size])
	}
}

利用协程实现同步

其实协程并不仅限于实现Thread-Per-Message模式,它还可以将异步模式转换为同步模式。异步编程虽然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异步的思维模式对于普通人来讲毕竟是有难度的,只有线性的思维模式才是适合所有人的。而线性的思维模式反映到编程世界,就是同步。

在Java里使用多线程并发地处理I/O,基本上用的都是异步非阻塞模型,这种模型的异步主要是靠注册回调函数实现的,那能否都使用同步处理呢?显然是不能的。因为同步意味着等待,而线程等待,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不过对于协程来说,等待的成本就没有那么高了,所以基于协程实现同步非阻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OpenResty里实现的cosocket就是一种同步非阻塞方案,借助cosocket我们可以用线性的思维模式来编写非阻塞的程序。下面的示例代码是用cosocket实现的socket程序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发送请求、读取响应所有的操作都是同步的,由于cosocket本身是非阻塞的,所以这些操作虽然是同步的,但是并不会阻塞。

-- 创建socket
local sock = ngx.socket.tcp()
-- 设置socket超时时间
sock:settimeouts(connect_timeout, send_timeout, read_timeout)
-- 连接到目标地址
local ok, err = sock:connect(host, port)
if not ok then
-  -- 省略异常处理
end
-- 发送请求
local bytes, err = sock:send(request_data)
if not bytes then
  -- 省略异常处理
end
-- 读取响应
local line, err = sock:receive()
if err then
  -- 省略异常处理
end
-- 关闭socket
sock:close()   
-- 处理读取到的数据line
handle(line)

结构化并发编程

Golang中的 go 语句让协程用起来太简单了,但是这种简单也蕴藏着风险。要深入了解这个风险是什么,就需要先了解一下 goto 语句的前世今生。

在我上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编程语言书籍中都会谈到不建议使用 goto 语句,原因是 goto 语句会让程序变得混乱,当时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多想,不建议用那就不用了。那为什么 goto 语句会让程序变得混乱呢?混乱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所谓的混乱指的是代码的书写顺序和执行顺序不一致。代码的书写顺序,代表的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如果思维的过程与代码执行的顺序不一致,那就会干扰我们对代码的理解。我们的思维是线性的,傻傻地一条道儿跑到黑,而goto语句太灵活,随时可以穿越时空,实在是太“混乱”了。

首先发现 goto 语句是“毒药”的人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Edsger Dijkstra),同时他还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可以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来代替goto,这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就是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while)

循环结构(do while)

这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奠定了今天高级语言的基础,如果仔细观察这三种结构,你会发现它们的入口和出口只有一个,这意味它们是可组合的,而且组合起来一定是线性的,整体来看,代码的书写顺序和执行顺序也是一致的。

我们以前写的并发程序,是否违背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呢?这个问题以前并没有被关注,但是最近两年,随着并发编程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有人关注了,而且剑指Golang中的 go 语句,指其为“毒药”,类比的是 goto 语句。详情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章

Golang中的 go 语句不过是快速创建协程的方法而已,这篇文章本质上并不仅仅在批判Golang中的 go 语句,而是在批判开启新的线程(或者协程)异步执行这种粗糙的做法,违背了结构化程序设计,Java语言其实也在其列。

当开启一个新的线程时,程序会并行地出现两个分支,主线程一个分支,子线程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很多情况下都是天各一方、永不相见。而结构化的程序,可以有分支,但是最终一定要汇聚,不能有多个出口,因为只有这样它们组合起来才是线性的。

总结

最近几年支持协程的开发语言越来越多了,Java OpenSDK中Loom项目的目标就是支持协程,相信不久的将来,Java程序员也可以使用协程来解决并发问题了。

计算机里很多面向开发人员的技术,大多数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易用性。协程作为一项并发编程技术,本质上也不过是解决并发工具的易用性问题而已。对于易用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我们的思维模式,在工作的前几年,我并没有怎么关注它,但是最近几年思维模式已成为我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思维模式对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例如质量。

一个软件产品是否能够活下去,从质量的角度看,最核心的就是代码写得好。那什么样的代码是好代码呢?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可读性好。可读性好的代码,意味着大家都可以上手,而且上手后不会大动干戈。那如何让代码的可读性好呢?很简单,换位思考,用大众、普通的思维模式去写代码,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各种设计能力。我觉得好的代码,就像人民的艺术一样,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只有根植于广大群众之中,才有生命力。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记录你的思考过程。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