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倪朋飞。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为你介绍了很多性能分析的原理、思路以及相关的工具。不过,在实际的性能分析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明明发生了性能瓶颈,但当你登录到服务器中想要排查的时候,却发现瓶颈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性能问题总是时不时地发生,但却很难找出发生规律,也很难重现。

当面对这样的场景时,你可能会发现,我们前面介绍的各种工具、方法都“失效“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需要在性能问题发生的时刻才有效,而在这些事后分析的场景中,我们就很难发挥它们的威力了。

那该怎么办呢?置之不理吗?其实以往,很多应用都是等到用户抱怨响应慢了,或者系统崩溃了后,才发现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性能出现了问题。虽然最终也能发现问题,但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搭建监控系统,把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监控起来,并定义一系列的策略,在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告警通知。一个好的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暴露系统的各种问题,更可以根据这些监控到的状态,自动分析和定位大致的瓶颈来源,从而更精确地把问题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

要做好监控,最核心的就是全面的、可量化的指标,这包括系统和应用两个方面。

从系统来说,监控系统要涵盖系统的整体资源使用情况,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各种系统资源。

而从应用程序来说,监控系统要涵盖应用程序内部的运行状态,这既包括进程的CPU、磁盘I/O 等整体运行状况,更需要包括诸如接口调用耗时、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内部对象的内存使用等应用程序内部的运行状况。

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来看看,如何对 Linux 系统进行监控。而在下一节,我将继续为你讲解应用程序监控的思路。

USE 法

在开始监控系统之前,你肯定最想知道,怎么才能用简洁的方法,来描述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你当然可以使用专栏中学到的各种性能工具,来分别收集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不过不要忘记,每种资源的性能指标可都有很多,使用过多指标本身耗时耗力不说,也不容易为你建立起系统整体的运行状况。

在这里,我为你介绍一种专门用于性能监控的 USE(Utilization Saturation and Errors)法。USE 法把系统资源的性能指标,简化成了三个类别,即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

这三个类别的指标,涵盖了系统资源的常见性能瓶颈,所以常被用来快速定位系统资源的性能瓶颈。这样,无论是对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还是对文件描述符数、连接数、连接跟踪数等软件资源,USE 方法都可以帮你快速定位出,是哪一种系统资源出现了性能瓶颈。

那么,对于每一种系统资源,又有哪些常见的性能指标呢?回忆一下我们讲过的各种系统资源原理,并不难想到相关的性能指标。这里,我把常见的性能指标画了一张表格,方便你在需要时查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USE 方法只关注能体现系统资源性能瓶颈的核心指标,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指标不重要。诸如系统日志、进程资源使用量、缓存使用量等其他各类指标,也都需要我们监控起来。只不过,它们通常用作辅助性能分析,而 USE 方法的指标,则直接表明了系统的资源瓶颈。

监控系统

掌握 USE 方法以及需要监控的性能指标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建立监控系统,把这些指标保存下来;然后,根据这些监控到的状态,自动分析和定位大致的瓶颈来源;最后,再通过告警系统,把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

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通常由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处理、告警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多个模块组成。所以,要从头搭建一个监控系统,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开源的监控工具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最常见的 Zabbix、Nagios、Prometheus 等等。

下面,我就以 Prometheus 为例,为你介绍这几个组件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就是 Prometheus 的基本架构:

(图片来自 prometheus.io

先看数据采集模块。最左边的 Prometheus targets 就是数据采集的对象,而 Retrieval 则负责采集这些数据。从图中你也可以看到,Prometheus 同时支持 Push 和 Pull 两种数据采集模式。

由于需要监控的对象通常都是动态变化的,Prometheus 还提供了服务发现的机制,可以自动根据预配置的规则,动态发现需要监控的对象。这在 Kubernetes 等容器平台中非常有效。

第二个是数据存储模块。为了保持监控数据的持久化,图中的 TSDB(Time series database)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持久化到 SSD 等磁盘设备中。TSDB 是专门为时间序列数据设计的一种数据库,特点是以时间为索引、数据量大并且以追加的方式写入。

第三个是数据查询和处理模块。刚才提到的 TSDB,在存储数据的同时,其实还提供了数据查询和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这也就是 PromQL 语言。PromQL 提供了简洁的查询、过滤功能,并且支持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告警系统和可视化展示的基础。

第四个是告警模块。右上角的 AlertManager 提供了告警的功能,包括基于 PromQL 语言的触发条件、告警规则的配置管理以及告警的发送等。不过,虽然告警是必要的,但过于频繁的告警显然也不可取。所以,AlertManager 还支持通过分组、抑制或者静默等多种方式来聚合同类告警,并减少告警数量。

最后一个是可视化展示模块。Prometheus 的 web UI 提供了简单的可视化界面,用于执行 PromQL 查询语句,但结果的展示比较单调。不过,一旦配合 Grafana,就可以构建非常强大的图形界面了。

介绍完了这些组件,想必你对每个模块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些组件结合起来的整体功能。

比如,以刚才提到的 USE 方法为例,我使用 Prometheus,可以收集 Linux 服务器的 CPU、内存、磁盘、网络等各类资源的使用率、饱和度和错误数指标。然后,通过 Grafana 以及 PromQL 查询语句,就可以把它们以图形界面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

小结

今天,我带你一起梳理了系统监控的基本思路。

系统监控的核心是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以及文件描述符数、连接数、连接跟踪数等软件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 USE 法来建立核心性能指标。

USE 法把系统资源的性能指标,简化成了三个类别,即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 这三者任一类别过高时,都代表相对应的系统资源有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基于 USE 法建立性能指标后,还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把这些指标从采集、存储、查询、处理,再到告警和可视化展示等串联起来。你可以基于 Zabbix、Prometheus 等各种开源的监控产品,构建这套监控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将系统资源的瓶颈快速暴露出来,还可以借助监控的历史,事后追查定位问题。

当然,除了系统监控之外,应用程序的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将在下一节课继续为你拆解。

思考

最后,我想邀请你一起来聊聊,你是怎么监控系统性能的。你通常会监控哪些系统的性能指标,又是如何搭建监控系统、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来定位系统资源瓶颈的?你可以结合我的讲述,总结自己的思路。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一起在实战中演练,在交流中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