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沛。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提升 React 应用的打开速度。
随着前端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浏览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前端应用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更多的功能被放到了前端去实现。
这也让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如何控制好整个应用的大小,以及如何提升加载性能,才能确保应用的打开速度够快。
我们来分析一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应用加载的性能指标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首屏打开速度。也就是说,当用户打开你的应用之后,他要花多久才能看到首页面。根据统计显示,如果首页打开时间超过3秒,那么就会流失掉40%的用户。所以这项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让我们在完成需求开发的同时,要时刻有意识地去控制包的大小。要知道,包越小,首屏打开速度就越快。
照此来看,为了提高首屏加载速度,我们就需要对应用进行分包。
所以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看在 React 应用中如何实现按需加载。然后呢,我会和你介绍下 Service Worker 技术,看看怎么利用Service Worker 来缓存前端资源。虽然它和 React 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提升加载性能的手段,你也需要进行了解并能正确使用。
所谓按需加载,就是指在某个组件需要被渲染到页面时,才会去实际地下载这个页面,以及这个页面依赖的所有代码。
比如当用户打开 /users/profile 这个页面时,才会真正加载对应组件的代码。如下图所示,就展示了这样一个结构,其中 Profile Page 就是需要动态加载的组件。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在一开始时就载入所有代码,影响首屏打开速度。而是通过按需加载,只下载与页面相关的部分。
要实现这个功能,本质上在于,我们需要有动态加载模块的能力。也就是在运行时去加载模块,而不是静态地去 import 一个模块。
对于这个需求,ECMA Script 标准有一个提案,专门用于动态加载模块,语法是 import(someModule)。
注意,这里的 import 和我们一般用于引入模块的静态声明方式不同,比如 import something from 'somemodule' 。但这里的import是作为一个函数动态运行的,这个 import() 函数会返回一个 Promise。这样,在模块加载成功后,我们就可以在 Promise 的 then 回调函数中去使用这个模块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提案,并没有成为标准,但是 Webpack 等打包工具利用了这样的语法去定义代码的分包。也就是说,Webpack 实现了这样的语法。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 import 语句来定义一个分包的拆分点:
function ProfilePage() {
// 定义一个 state 用于存放需要加载的组件
const [RealPage, setRealPage] = useState(null);
// 根据路径动态加载真正的组件实现
import('./RealProfilePage').then((comp) => {
setRealPage(Comp);
});
// 如果组件未加载则显示 Loading 状态
if (!RealPage) return 'Loading....';
// 组件加载成功后则将其渲染到界面
return <RealPage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定义了 ProfilePage 这样一个实现按需加载功能的组件。这个组件只有被执行时,也就是渲染到界面上时,才会真正加载具体的实现代码。
这里要理解的关键点就在于,import() 这个语句完全是由 Webpack 进行处理的。Webpack 会将以“./RealProfilePage”模块为起点的所有依赖模块,单独打成一个包。并且,Webpack 还会生成代码,用于按需加载这个模块。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了按需加载的实现原理:Webpack 利用了动态 import 语句,自动实现了整个应用的拆包。而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其实并不需要关心 Webpack 是如何做到的,而只需要考虑:该在哪个位置使用 import 语句去定义动态加载的拆分点。
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对任何模块都用动态 import 去加载,因为这会损害用户体验,导致每个功能都得等模块加载。总体需要采用的策略是:按业务模块为目标去做隔离,尽量在每个模块的起始页面去定义这个拆分点。
上面的例子你已经看到了如何去实现一个 React 组件的动态加载,它的总体思路其实主要就是三个部分:
显然,这样的逻辑是可以提取出来重用的。而react-loadable,正是这样一个开源的 npm 模块,专门用于 React 组件的按需加载。
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我们一般都会直接使用 react-loadable 来完成按需加载,而不用自己去实现。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示例用法。
import Loadable from "react-loadable";
// 创建一个显示加载状态的组件
function Loading({ error }) {
return error ? 'Failed' : 'Loading';
}
// 创建加载器组件
const HelloLazyLoad = Loadable({
loader: () => import("./RealHelloLazyLoad"),
loading: Loading,
});
react-lodable 本身是通过高阶组件来实现的,这个高阶组件实现了模块加载、loading 状态以及错误处理的功能。你只要通过它提供的简单 API,就可以很容易实现组件的动态加载。
在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 Loadable 这个高阶组件主要就是两个 API。
可以说,有了 react-loadable,我们就不需要实现完整的模块加载器逻辑了,只需要告诉 Loadable 这个高阶组件应该加载哪个模块,加载过程如何显示,就可以将一个组件封装成能够自动按需加载的组件。
按需加载可以说是减少首屏加载时间最为有效的手段,它可以让用户在打开应用时,无需加载所有代码就能开始使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对于加载性能的优化,除了按需加载之外,还有一块就是前端资源的缓存。合理的缓存策略,可以保证同样的前端资源永远只下载一次,从而让用户在使用过一次你的应用之后,就永远不用重新下载同样的资源,从而极大提高随后 App 的打开速度。
所以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下如何用 Service Worker 来优化加载性能。
Service Worker 其实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种缓存机制,因为它通常是和 PWA (Progressive Web Application)联系在一起的,用于开发离线的 Web 应用。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不开发离线应用,那是不是就不需要Service Worker了?
其实不然。Service Worker 还提供了拦截前端请求的能力,使得它能够结合 Local Storage,成为一个独立的缓存方案。所以它不仅可以用于实现前端静态资源的缓存,还能用来开发离线的Web应用。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Service Worker 看作一种前端的资源请求代理。每一个前端页面发出的请求都会先由这个代理进行处理,然后你再决定请求是直接发送到服务器端,还是从本地的 Local Storage 读取内容返回。
如下图所示,展示了请求的流程:
可以看到,Service Worker 会拦截所有浏览器发送出来的请求,你可以通过代码去控制 Rest API 这些请求发送到服务器;而 JS、CSS 等静态资源,则通过 Cache Storage 存储在浏览器端。
和浏览器自动的资源缓存机制相比,Service Worker 加上 Cache Storage 这个缓存机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为它可以确保两点:
这样,你的前端应用就像一个只需要安装一次的 App,安装过之后,就不需要再重新下载了,这样使用起来加载速度会更快。
下面就给你介绍下如何使用 Service Worker 以及 Cache Storage。
Service Worker 是一段独立于页面之外的 JavaScript 脚本,它并不在Web页面中运行,但是会在 Web 页面加载时,由一段代码去触发注册、下载和激活。一旦安装完成之后,Service Worker 就会拦截所有当前域名下的所有请求,由代码逻辑决定应该如何处理。
要使用 Service Worker,基本上分为注册、初始化、拦截请求等步骤,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各个部分应该如何用代码实现。
使用 Service Worker 的第一步,就是告诉浏览器当前域名下我需要使用 Service Worker。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来实现:
if ('serviceWorker' in navigator) {
navigator.serviceWorker
.register('/sw.js')
.then(() => {
// 注册成功
console.log('Service worker registered.');
}, (err) => {
// 注册失败
console.log('ServiceWorker registration failed: ', err);
});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 Service Worker。如果支持,那么就用 register 方法注册一个 Service Worker,它的参数是 Service Worker 脚本的代码路径,例子中的代码路径就是根路径下的 sw.js 这个文件。如果浏览器不支持,则什么都不做。
在 Service Worker 的实现代码被下载和执行后,会触发安装完成的事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 sw.js 里监听这个事件,从而初始化自己的缓存机制。
比如下面的代码,就演示了如何在安装事件中配置 Cache Storage:
const cacheName = 'my_app_cache';
// 在 sw.js 中监听安装完成事件
self.addEventListener('install', function(e) {
console.log('Service worker installed.');
// 初始化 Cache Storage
const cacheOpenPromise = caches.open(cacheName);
// 安装过程中,等待 Cache Storage 配置完成
e.waitUntil(cacheOpenPromise);
});
如果你之前没有了解过 Cache Storage,也不要紧,我简单说明下你就能明白。
Cache Storage 也是浏览器提供的一种缓存机制,专门用于缓存一个请求的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配对关系。此外,它还提供了 API,用来判断某个 request 是不是有对应的 response 已经缓存。所以 Cache Storage 也可以认为是专门为 Service Worker 提供的缓存机制。
有了这样一段代码,我们就完成了 Service Worker 的安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次打开 Web 页面时,页面其实都会调用 Service Worker 的 register 方法去注册。但是浏览器会判断脚本内容是否有变化,只有发生了变化才会重新安装。
当Service Worker 安装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处于运行状态,能够拦截前端的请求了。你可以通过监听 fetch 事件来处理所有的请求,然后根据请求内容等条件来决定如何处理请求。
比如使用本地缓存或者发送到服务器端,实现的方式就是在 sw.js 文件中加入下面的代码:
// 监听所有的请求
self.addEventListener('fetch', function(e) {
// 如果请求的路径不是 js 结尾,就通过 return false 来告诉
// service worker 这个请求应该发送到服务器端
if (!request.url.endsWith('.js')) return false;
// 否则检查 cache 中是否有对应的 response
const promise = caches.open(cacheName).then(cache => {
// 使用 cache.match
return cache.match(e.request).then(res => {
if (res) {
// 如果缓存存在则直接返回结果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
} else {
// 否则发出请求,并存到 cache
const req = new Request(e.request.url);
return fetch(corsRequest).then(res => {
// 更新 cache
cache.put(request, res.clone());
return res;
})
}
});
});
// 使用 e.respondWith 方法给请求返回内容
e.respondWith(promise);
});
在这段代码中,采用的是一种缓存优先的策略。如果发现缓存存在,就使用缓存。否则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端,然后把响应存放到缓存,并同时返回给调用者。
这是一种最为高效的静态资源缓存策略,因为只会下载一次,但同时也对静态资源的打包有一定要求,那就是任何一次代码更新,都需要有唯一的路径。在实际的项目中,一般会通过加入时间戳,或者版本化的命名静态资源文件来实现。
当然,在实际的项目中,使用 Service Worker 其实还有更多的考虑因素,比如何时删掉旧版本缓存,如何处理请求失败等等。但是核心机制基本就是示例代码中的内容,相信你在真正使用时,能够完善地加入对应的细节处理。
在这一讲,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提升 React 应用的加载性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是资源的分包,用于实现按需加载的功能。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了 import 语句和 Webpack 对分包的支持,这样就能够实现按需加载,从而提高首屏页面的打开速度。
第二个是 Service Worker 的概念和用法。不同于 PWA,这里的 Service Worker 仅仅用作前端静态资源的缓存。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缓存机制,可以保证静态资源仅被加载一次,从而极大地提高第二次以及后续打开 App 的速度。
因为 Service Worker 通常和 PWA 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技术。但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体会到它作为缓存机制的应用场景,只要用很少的成本就带来很不错的用户体验,所以你一定要在实际项目中加以利用。
除了按需加载和 Service Worker,你还能想到哪些可以提升应用加载性能的方法?
欢迎把你的思考和想法分享在留言区,我会和你交流讨论。也欢迎把课程分享给你的同事或朋友,共同进步。我们下节课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