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蒋德钧。
Redis的切片集群使用多个实例保存数据,能够很好地应对大数据量的场景。在第8讲中,我们学习了Redis官方提供的切片集群方案Redis Cluster,这为你掌握切片集群打下了基础。今天,我再来带你进阶一下,我们来学习下Redis Cluster方案正式发布前,业界已经广泛使用的Codis。
我会具体讲解Codis的关键技术实现原理,同时将Codis和Redis Cluster进行对比,帮你选出最佳的集群方案。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先来学习下Codis的整体架构和流程。
Codis集群中包含了4类关键组件。
我用一张图来展示下Codis集群的架构和关键组件。
我来给你具体解释一下Codis是如何处理请求的。
首先,为了让集群能接收并处理请求,我们要先使用codis dashboard 设置codis server和codis proxy的访问地址,完成设置后,codis server和codis proxy才会开始接收连接。
然后,当客户端要读写数据时,客户端直接和codis proxy建立连接。你可能会担心,既然客户端连接的是proxy,是不是需要修改客户端,才能访问proxy?其实,你不用担心,codis proxy本身支持Redis的RESP交互协议,所以,客户端访问codis proxy时,和访问原生的Redis实例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原本连接单实例的客户端就可以轻松地和Codis集群建立起连接了。
最后,codis proxy接收到请求,就会查询请求数据和codis server的映射关系,并把请求转发给相应的codis server进行处理。当codis server处理完请求后,会把结果返回给codis proxy,proxy再把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我来用一张图展示这个处理流程:
好了,了解了Codis集群架构和基本流程后,接下来,我就围绕影响切片集群使用效果的4方面技术因素:数据分布、集群扩容和数据迁移、客户端兼容性、可靠性保证,来和你聊聊它们的具体设计选择和原理,帮你掌握Codis的具体用法。
一旦我们使用了切片集群,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是怎么在多个实例上分布的。
在Codis集群中,一个数据应该保存在哪个codis server上,这是通过逻辑槽(Slot)映射来完成的,具体来说,总共分成两步。
第一步,Codis集群一共有1024个Slot,编号依次是0到1023。我们可以把这些Slot手动分配给codis server,每个server上包含一部分Slot。当然,我们也可以让codis dashboard进行自动分配,例如,dashboard把1024个Slot在所有server上均分。
第二步,当客户端要读写数据时,会使用CRC32算法计算数据key的哈希值,并把这个哈希值对1024取模。而取模后的值,则对应Slot的编号。此时,根据第一步分配的Slot和server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数据保存在哪个server上了。
我来举个例子。下图显示的就是数据、Slot和codis server的映射保存关系。其中,Slot 0和1被分配到了server1,Slot 2分配到server2,Slot 1022和1023被分配到server8。当客户端访问key 1和key 2时,这两个数据的CRC32值对1024取模后,分别是1和1022。因此,它们会被保存在Slot 1和Slot 1022上,而Slot 1和Slot 1022已经被分配到codis server 1和8上了。这样一来,key 1和key 2的保存位置就很清楚了。
数据key和Slot的映射关系是客户端在读写数据前直接通过CRC32计算得到的,而Slot和codis server的映射关系是通过分配完成的,所以就需要用一个存储系统保存下来,否则,如果集群有故障了,映射关系就会丢失。
我们把Slot和codis server的映射关系称为数据路由表(简称路由表)。我们在codis dashboard上分配好路由表后,dashboard会把路由表发送给codis proxy,同时,dashboard也会把路由表保存在Zookeeper中。codis-proxy会把路由表缓存在本地,当它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直接查询本地的路由表,就可以完成正确的请求转发了。
你可以看下这张图,它显示了路由表的分配和使用过程。
在数据分布的实现方法上,Codis和Redis Cluster很相似,都采用了key映射到Slot、Slot再分配到实例上的机制。
但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我来解释一下。
Codis中的路由表是我们通过codis dashboard分配和修改的,并被保存在Zookeeper集群中。一旦数据位置发生变化(例如有实例增减),路由表被修改了,codis dashbaord就会把修改后的路由表发送给codis proxy,proxy就可以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转发请求了。
在Redis Cluster中,数据路由表是通过每个实例相互间的通信传递的,最后会在每个实例上保存一份。当数据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在所有实例间通过网络消息进行传递。所以,如果实例数量较多的话,就会消耗较多的集群网络资源。
数据分布解决了新数据写入时该保存在哪个server的问题,但是,当业务数据增加后,如果集群中的现有实例不足以保存所有数据,我们就需要对集群进行扩容。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下Codis针对集群扩容的关键技术设计。
Codis集群扩容包括了两方面:增加codis server和增加codis proxy。
我们先来看增加codis server,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两步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迁移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接下来我来重点介绍下。
Codis集群按照Slot的粒度进行数据迁移,我们来看下迁移的基本流程。
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显示了数据迁移的流程,你可以看下加深理解。
针对刚才介绍的单个数据的迁移过程,Codis实现了两种迁移模式,分别是同步迁移和异步迁移,我们来具体看下。
同步迁移是指,在数据从源server发送给目的server的过程中,源server是阻塞的,无法处理新的请求操作。这种模式很容易实现,但是迁移过程中会涉及多个操作(包括数据在源server序列化、网络传输、在目的server反序列化,以及在源server删除),如果迁移的数据是一个bigkey,源server就会阻塞较长时间,无法及时处理用户请求。
为了避免数据迁移阻塞源server,Codis实现的第二种迁移模式就是异步迁移。异步迁移的关键特点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是,当源server把数据发送给目的server后,就可以处理其他请求操作了,不用等到目的server的命令执行完。而目的server会在收到数据并反序列化保存到本地后,给源server发送一个ACK消息,表明迁移完成。此时,源server在本地把刚才迁移的数据删除。
在这个过程中,迁移的数据会被设置为只读,所以,源server上的数据不会被修改,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和目的server上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了。
第二个特点是,对于bigkey,异步迁移采用了拆分指令的方式进行迁移。具体来说就是,对bigkey中每个元素,用一条指令进行迁移,而不是把整个bigkey进行序列化后再整体传输。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就避免了bigkey迁移时,因为要序列化大量数据而阻塞源server的问题。
此外,当bigkey迁移了一部分数据后,如果Codis发生故障,就会导致bigkey的一部分元素在源server,而另一部分元素在目的server,这就破坏了迁移的原子性。
所以,Codis会在目标server上,给bigkey的元素设置一个临时过期时间。如果迁移过程中发生故障,那么,目标server上的key会在过期后被删除,不会影响迁移的原子性。当正常完成迁移后,bigkey元素的临时过期时间会被删除。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迁移一个有1万个元素的List类型数据,当使用异步迁移时,源server就会给目的server传输1万条RPUSH命令,每条命令对应了List中一个元素的插入。在目的server上,这1万条命令再被依次执行,就可以完成数据迁移。
这里,有个地方需要你注意下,为了提升迁移的效率,Codis在异步迁移Slot时,允许每次迁移多个key。你可以通过异步迁移命令SLOTSMGRTTAGSLOT-ASYNC的参数numkeys设置每次迁移的key数量。
刚刚我们学习的是codis server的扩容和数据迁移机制,其实,在Codis集群中,除了增加codis server,有时还需要增加codis proxy。
因为在Codis集群中,客户端是和codis proxy直接连接的,所以,当客户端增加时,一个proxy无法支撑大量的请求操作,此时,我们就需要增加proxy。
增加proxy比较容易,我们直接启动proxy,再通过codis dashboard把proxy加入集群就行。
此时,codis proxy的访问连接信息都会保存在Zookeeper上。所以,当新增了proxy后,Zookeeper上会有最新的访问列表,客户端也就可以从Zookeeper上读取proxy访问列表,把请求发送给新增的proxy。这样一来,客户端的访问压力就可以在多个proxy上分担处理了,如下图所示: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Codis集群中的数据分布、集群扩容和数据迁移的方法,这都是切片集群中的关键机制。
不过,因为集群提供的功能和单实例提供的功能不同,所以,我们在应用集群时,不仅要关注切片集群中的关键机制,还需要关注客户端的使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业务应用采用的客户端能否直接和集群交互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下这个问题。
使用Redis单实例时,客户端只要符合RESP协议,就可以和实例进行交互和读写数据。但是,在使用切片集群时,有些功能是和单实例不一样的,比如集群中的数据迁移操作,在单实例上是没有的,而且迁移过程中,数据访问请求可能要被重定向(例如Redis Cluster中的MOVE命令)。
所以,客户端需要增加和集群功能相关的命令操作的支持。如果原来使用单实例客户端,想要扩容使用集群,就需要使用新客户端,这对于业务应用的兼容性来说,并不是特别友好。
Codis集群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对现有单实例客户端的兼容性。
Codis使用codis proxy直接和客户端连接,codis proxy是和单实例客户端兼容的。而和集群相关的管理工作(例如请求转发、数据迁移等),都由codis proxy、codis dashboard这些组件来完成,不需要客户端参与。
这样一来,业务应用使用Codis集群时,就不用修改客户端了,可以复用和单实例连接的客户端,既能利用集群读写大容量数据,又避免了修改客户端增加复杂的操作逻辑,保证了业务代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集群可靠性的问题。可靠性是实际业务应用的一个核心要求。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来说,它的可靠性和系统中的组件个数有关:组件越多,潜在的风险点也就越多。和Redis Cluster只包含Redis实例不一样,Codis集群包含的组件有4类。那你就会问了,这么多组件会降低Codis集群的可靠性吗?
我们来分别看下Codis不同组件的可靠性保证方法。
首先是codis server。
codis server其实就是Redis实例,只不过增加了和集群操作相关的命令。Redis的主从复制机制和哨兵机制在codis server上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Codis就使用主从集群来保证codis server的可靠性。简单来说就是,Codis给每个server配置从库,并使用哨兵机制进行监控,当发生故障时,主从库可以进行切换,从而保证了server的可靠性。
在这种配置情况下,每个server就成为了一个server group,每个group中是一主多从的server。数据分布使用的Slot,也是按照group的粒度进行分配的。同时,codis proxy在转发请求时,也是按照数据所在的Slot和group的对应关系,把写请求发到相应group的主库,读请求发到group中的主库或从库上。
下图展示的是配置了server group的Codis集群架构。在Codis集群中,我们通过部署server group和哨兵集群,实现codis server的主从切换,提升集群可靠性。
因为codis proxy和Zookeeper这两个组件是搭配在一起使用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这两个组件的可靠性。
在Codis集群设计时,proxy上的信息源头都是来自Zookeeper(例如路由表)。而Zookeeper集群使用多个实例来保存数据,只要有超过半数的Zookeeper实例可以正常工作, Zookeeper集群就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可靠性。
所以,codis proxy使用Zookeeper集群保存路由表,可以充分利用Zookeeper的高可靠性保证来确保codis proxy的可靠性,不用再做额外的工作了。当codis proxy发生故障后,直接重启proxy就行。重启后的proxy,可以通过codis dashboard从Zookeeper集群上获取路由表,然后,就可以接收客户端请求进行转发了。这样的设计,也降低了Codis集群本身的开发复杂度。
对于codis dashboard和codis fe来说,它们主要提供配置管理和管理员手工操作,负载压力不大,所以,它们的可靠性可以不用额外进行保证了。
到这里,Codis和Redis Cluster这两种切片集群方案我们就学完了,我把它们的区别总结在了一张表里,你可以对比看下。
最后,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对于这两种方案,我们该怎么选择呢?我再给你提4条建议。
从稳定性和成熟度来看,Codis应用得比较早,在业界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部署。虽然Codis引入了proxy和Zookeeper,增加了集群复杂度,但是,proxy的无状态设计和Zookeeper自身的稳定性,也给Codis的稳定使用提供了保证。而Redis Cluster的推出时间晚于Codis,相对来说,成熟度要弱于Codis,如果你想选择一个成熟稳定的方案,Codis更加合适些。
从业务应用客户端兼容性来看,连接单实例的客户端可以直接连接codis proxy,而原本连接单实例的客户端要想连接Redis Cluster的话,就需要开发新功能。所以,如果你的业务应用中大量使用了单实例的客户端,而现在想应用切片集群的话,建议你选择Codis,这样可以避免修改业务应用中的客户端。
从使用Redis新命令和新特性来看,Codis server是基于开源的Redis 3.2.8开发的,所以,Codis并不支持Redis后续的开源版本中的新增命令和数据类型。另外,Codis并没有实现开源Redis版本的所有命令,比如BITOP、BLPOP、BRPOP,以及和与事务相关的MUTLI、EXEC等命令。Codis官网上列出了不被支持的命令列表,你在使用时记得去核查一下。所以,如果你想使用开源Redis 版本的新特性,Redis Cluster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从数据迁移性能维度来看,Codis能支持异步迁移,异步迁移对集群处理正常请求的性能影响要比使用同步迁移的小。所以,如果你在应用集群时,数据迁移比较频繁的话,Codis是个更合适的选择。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Redis切片集群的Codis方案。Codis集群包含codis server、codis proxy、Zookeeper、codis dashboard和codis fe这四大类组件。我们再来回顾下它们的主要功能。
关于Codis和Redis Cluster的选型考虑,我从稳定性成熟度、客户端兼容性、Redis新特性使用以及数据迁移性能四个方面给你提供了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最后,我再给你提供一个Codis使用上的小建议:当你有多条业务线要使用Codis时,可以启动多个codis dashboard,每个dashboard管理一部分codis server,同时,再用一个dashboard对应负责一个业务线的集群管理,这样,就可以做到用一个Codis集群实现多条业务线的隔离管理了。
按照惯例,我会给你提个小问题。假设Codis集群中保存的80%的键值对都是Hash类型,每个Hash集合的元素数量在10万~20万个,每个集合元素的大小是2KB。你觉得,迁移一个这样的Hash集合数据,会对Codis的性能造成影响吗?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