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蒋德钧。今天,我们来聊聊Redis是如何实现Reactor模型的。
你在做Redis面试题的时候,或许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经典的问题:Redis的网络框架是实现了Reactor模型吗?这看起来像是一道简单的“是/否”问答题,但是,如果你想给出一个让面试官满意的答案,这就非常考验你的高性能网络编程基础和对Redis代码的掌握程度了。
如果让我来作答这道题,我会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回答:一是介绍Reactor模型是什么,二是说明Redis代码实现是如何与Reactor模型相对应的。这样一来,就既体现了我对网络编程的理解,还能体现对Redis源码的深入探究,进而面试官也就会对我刮目相看了。
实际上,Reactor模型是高性能网络系统实现高并发请求处理的一个重要技术方案。掌握Reactor模型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除了可以应对面试题,还可以指导你设计和实现自己的高并发系统。当你要处理成千上万的网络连接时,就不会一筹莫展了。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会先带你了解下Reactor模型,然后一起来学习下如何实现Reactor模型。因为Redis的代码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示例,所以我会通过Redis代码中的关键函数和流程,来给你展开介绍Reactor模型的实现。不过在学习Reactor模型前,你可以先回顾上节课我给你介绍的IO多路复用机制epoll,因为这也是学习今天这节课的基础。
好,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Reactor模型。
实际上,Reactor模型就是网络服务器端用来处理高并发网络IO请求的一种编程模型。我把这个模型的特征用两个“三”来总结,也就是:
那么,Reactor模型是如何基于这三类事件和三个角色来处理高并发请求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类事件和Reactor模型的关系。
其实,Reactor模型处理的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过程,而这三类事件正好对应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交互过程中,不同类请求在服务器端引发的待处理事件:
如下所示的图例中,就展示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交互过程中,不同类请求和Reactor模型事件的对应关系,你可以看下。
好,在了解了Reactor模型的三类事件后,你现在可能还有一个疑问:这三类事件是由谁来处理的呢?
这其实就是模型中三个关键角色的作用了:
下图就展示了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和事件的关系,你可以看下。
事实上,这三个角色都是Reactor模型中要实现的功能的抽象。当我们遵循Reactor模型开发服务器端的网络框架时,就需要在编程的时候,在代码功能模块中实现reactor、acceptor和handler的逻辑。
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三个角色是围绕事件的监听、转发和处理来进行交互的,那么在编程时,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三者的交互呢?这就离不开事件驱动框架了。
所谓的事件驱动框架,就是在实现Reactor模型时,需要实现的代码整体控制逻辑。简单来说,事件驱动框架包括了两部分:一是事件初始化;二是事件捕获、分发和处理主循环。
事件初始化是在服务器程序启动时就执行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创建需要监听的事件类型,以及该类事件对应的handler。而一旦服务器完成初始化后,事件初始化也就相应完成了,服务器程序就需要进入到事件捕获、分发和处理的主循环中。
在开发代码时,我们通常会用一个while循环来作为这个主循环。然后在这个主循环中,我们需要捕获发生的事件、判断事件类型,并根据事件类型,调用在初始化时创建好的事件handler来实际处理事件。
比如说,当有连接事件发生时,服务器程序需要调用acceptor处理函数,创建和客户端的连接。而当有读事件发生时,就表明有读或写请求发送到了服务器端,服务器程序就要调用具体的请求处理函数,从客户端连接中读取请求内容,进而就完成了读事件的处理。这里你可以参考下面给出的图例,其中显示了事件驱动框架的基本执行过程:
那么到这里,你应该就已经了解了Reactor模型的基本工作机制:客户端的不同类请求会在服务器端触发连接、读、写三类事件,这三类事件的监听、分发和处理又是由reactor、acceptor、handler三类角色来完成的,然后这三类角色会通过事件驱动框架来实现交互和事件处理。
所以可见,实现一个Reactor模型的关键,就是要实现事件驱动框架。那么,如何开发实现一个事件驱动框架呢?
Redis提供了一个简洁但有效的参考实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也可以用于自己的网络系统开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Redis中对Reactor模型的实现。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Redis的网络框架实现了Reactor模型,并且自行开发实现了一个事件驱动框架。这个框架对应的Redis代码实现文件是ae.c,对应的头文件是ae.h。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事件驱动框架的实现离不开事件的定义,以及事件注册、捕获、分发和处理等一系列操作。当然,对于整个框架来说,还需要能一直运行,持续地响应发生的事件。
那么由此,我们从ae.h头文件中就可以看到,Redis为了实现事件驱动框架,相应地定义了事件的数据结构、框架主循环函数、事件捕获分发函数、事件和handler注册函数。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依次来了解学习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在Redis事件驱动框架的实现当中,事件的数据结构是关联事件类型和事件处理函数的关键要素。而Redis的事件驱动框架定义了两类事件:IO事件和时间事件,分别对应了客户端发送的网络请求和Redis自身的周期性操作。
这也就是说,不同类型事件的数据结构定义是不一样的。不过,由于这节课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事件框架的整体设计与实现,所以对于不同类型事件的差异和具体处理,我会在下节课给你详细介绍。那么在今天的课程中,为了让你能够理解事件数据结构对框架的作用,我就以IO事件aeFileEvent为例,给你介绍下它的数据结构定义。
aeFileEvent是一个结构体,它定义了4个成员变量mask、rfileProce、wfileProce和clientData,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aeFileEvent {
int mask; /* one of AE_(READABLE|WRITABLE|BARRIER) */
aeFileProc *rfileProc;
aeFileProc *wfileProc;
void *clientData;
} aeFileEvent;
除了事件的数据结构以外,前面我还提到Redis在ae.h文件中,定义了支撑框架运行的主要函数,包括框架主循环的aeMain函数、负责事件捕获与分发的aeProcessEvents函数,以及负责事件和handler注册的aeCreateFileEvent函数,它们的原型定义如下:
void aeMain(aeEventLoop *eventLoop);
int aeCreateFileEvent(aeEventLoop *eventLoop, int fd, int mask, aeFileProc *proc, void *clientData);
int aeProcessEvents(aeEventLoop *eventLoop, int flags);
而这三个函数的实现,都是在对应的ae.c文件中,那么接下来,我就给你具体介绍下这三个函数的主体逻辑和关键流程。
我们先来看下aeMain函数。
aeMain函数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循环不停地判断事件循环的停止标记。如果事件循环的停止标记被设置为true,那么针对事件捕获、分发和处理的整个主循环就停止了;否则,主循环会一直执行。aeMain函数的主体代码如下所示:
void aeMain(aeEventLoop *eventLoop) {
eventLoop->stop = 0;
while (!eventLoop->stop) {
…
aeProcessEvents(eventLoop, AE_ALL_EVENTS|AE_CALL_AFTER_SLEEP);
}
}
那么这里你可能要问了,aeMain函数是在哪里被调用的呢?
按照事件驱动框架的编程规范来说,框架主循环是在服务器程序初始化完成后,就会开始执行。因此,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Redis服务器初始化的函数,就会发现服务器程序的main函数在完成Redis server的初始化后,会调用aeMain函数开始执行事件驱动框架。如果你想具体查看main函数,main函数在server.c文件中,我们在第8讲中介绍过该文件,server.c主要用于初始化服务器和执行服务器整体控制流程,你可以回顾下。
不过,既然aeMain函数包含了事件框架的主循环,那么在主循环中,事件又是如何被捕获、分发和处理呢?这就是由aeProcessEvents函数来完成的了。
aeProcessEvents函数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捕获事件、判断事件类型和调用具体的事件处理函数,从而实现事件的处理。
从aeProcessEvents函数的主体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三个if条件分支,如下所示:
int aeProcessEvents(aeEventLoop *eventLoop, int flags)
{
int processed = 0, numevents;
/* 若没有事件处理,则立刻返回*/
if (!(flags & AE_TIME_EVENTS) && !(flags & AE_FILE_EVENTS)) return 0;
/*如果有IO事件发生,或者紧急的时间事件发生,则开始处理*/
if (eventLoop->maxfd != -1 || ((flags & AE_TIME_EVENTS) && !(flags & AE_DONT_WAIT))) {
…
}
/* 检查是否有时间事件,若有,则调用processTimeEvents函数处理 */
if (flags & AE_TIME_EVENTS)
processed += processTimeEvents(eventLoop);
/* 返回已经处理的文件或时间*/
return processed;
}
这三个分支分别对应了以下三种情况:
那么对于第一种情况来说,因为没有任何事件需要处理,aeProcessEvents函数就会直接返回到aeMain的主循环,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而对于第三种情况来说,该情况发生时只有普通时间事件发生,所以aeMain函数会调用专门处理时间事件的函数processTimeEvents,对时间事件进行处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情况。
首先,当该情况发生时,Redis需要捕获发生的网络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那么从Redis源码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在这种情况下,aeApiPoll函数会被调用,用来捕获事件,如下所示:
int aeProcessEvents(aeEventLoop *eventLoop, int flags){
...
if (eventLoop->maxfd != -1 || ((flags & AE_TIME_EVENTS) && !(flags & AE_DONT_WAIT))) {
...
//调用aeApiPoll函数捕获事件
numevents = aeApiPoll(eventLoop, tvp);
...
}
...
」
那么,aeApiPoll是如何捕获事件呢?
实际上,Redis是依赖于操作系统底层提供的 IO多路复用机制,来实现事件捕获,检查是否有新的连接、读写事件发生。为了适配不同的操作系统,Redis对不同操作系统实现的网络IO多路复用函数,都进行了统一的封装,封装后的代码分别通过以下四个文件中实现:
这样,在有了这些封装代码后,Redis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调用IO多路复用API时,就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来进行调用了。
不过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是不太明白Redis封装的具体操作,所以这里,我就以在服务器端最常用的Linux操作系统为例,给你介绍下Redis是如何封装Linux上提供的IO复用API的。
首先,Linux上提供了epoll_wait API,用于检测内核中发生的网络IO事件。在ae_epoll.c文件中,aeApiPoll函数就是封装了对epoll_wait的调用。
这个封装程序如下所示,其中你可以看到,在aeApiPoll函数中直接调用了epoll_wait函数,并将epoll返回的事件信息保存起来的逻辑:
static int aeApiPoll(aeEventLoop *eventLoop, struct timeval *tvp) {
…
//调用epoll_wait获取监听到的事件
retval = epoll_wait(state->epfd,state->events,eventLoop->setsize,
tvp ? (tvp->tv_sec*1000 + tvp->tv_usec/1000) : -1);
if (retval > 0) {
int j;
//获得监听到的事件数量
numevents = retval;
//针对每一个事件,进行处理
for (j = 0; j < numevents; j++) {
#保存事件信息
}
}
return numevents;
}
为了让你更加清晰地理解,事件驱动框架是如何实现最终对epoll_wait的调用,这里我也放了一张示意图,你可以看看整个调用链是如何工作和实现的。
OK,现在我们就已经在aeMain函数中,看到了aeProcessEvents函数被调用,并用于捕获和分发事件的基本处理逻辑。
那么,事件具体是由哪个函数来处理的呢?这就和框架中的aeCreateFileEvents函数有关了。
我们知道,当Redis启动后,服务器程序的main函数会调用initSever函数来进行初始化,而在初始化的过程中,aeCreateFileEvent就会被initServer函数调用,用于注册要监听的事件,以及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
具体来说,在initServer函数的执行过程中,initServer函数会根据启用的IP端口个数,为每个IP端口上的网络事件,调用aeCreateFileEvent,创建对AE_READABLE事件的监听,并且注册AE_READABLE事件的处理handler,也就是acceptTcpHandler函数。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AE_READABLE事件就是客户端的网络连接事件,而对应的处理函数就是接收TCP连接请求。下面的示例代码中,显示了initServer中调用aeCreateFileEvent的部分片段,你可以看下:
void initServer(void) {
…
for (j = 0; j < server.ipfd_count; j++) {
if (aeCreateFileEvent(server.el, server.ipfd[j], AE_READABLE,
acceptTcpHandler,NULL) == AE_ERR)
{
serverPanic("Unrecoverable error creating server.ipfd file event.");
}
}
…
}
那么,aeCreateFileEvent如何实现事件和处理函数的注册呢?这就和刚才我介绍的Redis对底层IO多路复用函数封装有关了,下面我仍然以Linux系统为例,来给你说明一下。
首先,Linux提供了epoll_ctl API,用于增加新的观察事件。而Redis在此基础上,封装了aeApiAddEvent函数,对epoll_ctl进行调用。
所以这样一来,aeCreateFileEvent就会调用aeApiAddEvent,然后aeApiAddEvent再通过调用epoll_ctl,来注册希望监听的事件和相应的处理函数。等到aeProceeEvents函数捕获到实际事件时,它就会调用注册的函数对事件进行处理了。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全部了解了Redis中实现事件驱动框架的三个关键函数:aeMain、aeProcessEvents,以及aeCreateFileEvent。当你要去实现一个事件驱动框架时,Redis的设计思想就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最后我再带你来简单地回顾下,在实现事件驱动框架的时候,你需要先实现一个主循环函数(对应aeMain),负责一直运行框架。其次,你需要编写事件注册函数(对应aeCreateFileEvent),用来注册监听的事件和事件对应的处理函数。只有对事件和处理函数进行了注册,才能在事件发生时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处理。
最后,你需要编写事件监听、分发函数(对应aeProcessEvents),负责调用操作系统底层函数来捕获网络连接、读、写事件,并分发给不同处理函数进一步处理。
Redis一直被称为单线程架构,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单个线程只能处理单个客户端的请求,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我们会看到Redis能同时和成百上千个客户端进行交互,这就是因为Redis基于Reactor模型,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框架,通过事件驱动框架,Redis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不断捕获、分发和处理客户端产生的网络连接、数据读写事件。
为了方便你从代码层面掌握Redis事件驱动框架的实现,我总结了一个表格,其中列出了Redis事件驱动框架的主要函数和功能、它们所属的C文件,以及这些函数本身是在Redis代码结构中的哪里被调用。你可以使用这张表格,来巩固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事件驱动框架。
最后,我也再强调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事件驱动框架的基本运行流程,并以客户端连接事件为例,将框架主循环、事件捕获分发和事件注册的关键步骤串起来,给你做了介绍。Redis事件驱动框架监听处理的事件,还包括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端写数据以及周期性操作等,这也是我下一节课要和你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Reactor模型,除了Redis,你还了解什么软件系统使用了Reactor模型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