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写专栏的这段时间,我时常感叹晚上时间不够用。每天晚上我都要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今晚是相聚王者峡谷,还是写极客专栏。实在抵不过团队小伙伴的热情相邀,所以每次思想斗争的结果都惊人地相似,除了周末8点到9点的时候,我每晚都要和团队小伙伴们去丈量王者峡谷的每一寸土地。

这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好学生和差学生混在一块,通常是差学生带着好学生一块玩,就没见过哪个好学生领着差学生一块写作业的。所以,圈子很重要,你所在的圈子决定了你的成就,优秀的圈子是能推着你不断前进的。你要尽量突破自己圈子的上限,平时多和王者组团征战峡谷,不要带白银和青铜上分了。

走走停停,想哪说哪了罢。

发现自己的兴趣

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相对论的,他说如果和你爱的人在一起,你会感觉一小时就像一分钟一样快,而如果你和一个讨厌的人呆在一起,你会发现即使一刻钟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深有同感,我打王者的时候眼睛一闭一睁这一小时就过去了,而写极客专栏的时候一小时就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

兴趣,还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东西。

我共事过的同事中,有一位架构师,叫他Z君好了。Z是一位为代码而生的人,他的专业是生物,过腻了日复一日给小白鼠扎针的日子,跳到IT圈子里当了卷王。

Z君闲暇时刻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回到阳澄湖的家里,坐在后院一边晒太阳一边敲代码。碰上团队组织的娱乐活动,我在一旁逗女同事,他坐旁边写代码;中午吃完饭我带女同事去园区日常遛弯,他回到办公室还是写代码。说Z君是在用生命研究技术,一点也不为过,这就极了阿里的程序员之神多隆,只不过没他有钱而已。

当年和Z争论架构设计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他会带着自己的代码原型和大量的实践细节,给出适合业务的方案。在如今这个PPT架构师横行的社会,架构师们浮于纸上谈兵,很少有人可以像Z一样真正深入技术细节沉下心来思考。所以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认知,不写代码的一线架构师,早以失去了对业务和技术的敏感,十有八九是水货。

我经常拿自己和Z对比,我在专业技术领域上无法达到他一样的高度,归根结底是自己对技术不够热爱。我并不喜欢编程,相比较撕逼扯皮来说,我更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事情。编程于我而言,就像渔夫打渔,厨师烧菜,只是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脱离了兴趣,并不妨碍我在这个领域成为优秀的专家,但却很难成为顶尖的那一拨人。

天赋和努力很重要,兴趣也一样重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技术方向,感兴趣的业务,你的上限可能会更高。

创造机会让自己成长

我刚毕业的时候入职了一家外企,办公语言是英文,平时开会和发邮件也要用英文。彼时我的英文虽然不能说烂,但口语听力早已是年久失修,一碰到和外国人开会那就像参加综艺节目一样,我来比划他来猜。

入职第一周的某一天,老板到我位子上给我分了一个任务:“Vincent啊,你去schedule一个meeting,make sure把这个project的stakeholder全都involve进来”。后来老板说了什么我一点都记不起来,我感觉整个人像喝了假酒一样懵逼。我心想这下完犊子了,我连中国人说话我都听不懂,以后工作可怎么办?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只能靠提前写好的英文小抄来应付每天的例会,偶尔被问到听不懂的问题还会采用拔网线的方式避免尴尬。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蛮久,靠每天开几场会是不能有效提高英文听说能力的,我需要创造更多的和老外交流的机会。

再后来,在和外国同事沟通项目或者问题的时候,我但凡能开会讨论的就绝不回邮件,彻底拉下脸来创造一切可以交流的机会。考虑到时差关系,我经常早上六七点钟或者晚上11点以后到线上找同事尬聊,从一开始只聊工作上的项目,后来逐渐地可以聊些生活琐事,再到后来就能一起吐槽万恶的美帝资本主义了。

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回想自己职业经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成长最快的几个阶段,都是靠着这种主动创造机会的方式,自我驱动达成的。

在面试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考察候选人的自我驱动能力,虽然这种能力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它能保证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有勇气去挑战自己,当面临困难的时候,你也有勇气去做出改变。

走到聚光灯下

Linus Torvalds有一句被程序员奉为圣经的名言: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而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句话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信。Talk之所以cheap,是因为这句话是Linus说的,一位成名已久,站在神坛顶端的男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似乎当你足够成功的时候,说出去的每一句话都会变得极富哲理,引来无数人顶礼膜拜。

比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写到:“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这句话出现在语文试卷中,我也曾写下各种标准答案,描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直到后来,我也写了一篇和秋有关的作文,其中第一句是这样的:“我家阳台有两盆花,一盆是菊花,另一盆还是菊花”,那次我被当做全班的反面教材,站到讲台上描述着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

同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就是圣经,有的人说出来就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大概率不是Linus一样的天才,而且确实也很难取得他一样的成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show me the code,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一条非常陡峭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何让你做的事情被更多的人看到,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如何通过向上管理让老板知道你所创造的价值,这些很难通过code review来体现。

所以,从幕后,走到聚光灯下吧。怎么做?听听自个儿心里的答案吧。

Say Goodbye

一根烟的功夫,听我讲了几个小故事,传达的价值观正确又或者不正确,who cares。但终有一日,你也将会离开这个行业,是光荣退休还是中年失业,是平步青云还是无奈转行,who knows。

是谁都无法阻挡,阻挡时间改变,就说再见说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