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唐聪。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当我们需要解决配置、服务发现、分布式锁等业务痛点,在面对etcd、ZooKeeper、Consul、Nacos等一系列候选开源项目时,我们应该如何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呢?
今天,我就和你聊聊主要分布式协调服务的对比。我将从基本架构、共识算法、数据模型、重点特性、容灾能力等维度出发,带你了解主要分布式协调服务的基本原理和彼此之间的差异性。
希望通过这节课,让你对etcd、ZooKeeper、Consul原理和特性有一定的理解,帮助你选型适合业务场景的配置系统、服务发现组件。
在详细和你介绍对比etcd、ZooKeeper、Consul特性之前,我们先从整体架构上来了解一下各开源项目的核心架构及原理。
首先是etcd,etcd我们知道它是基于复制状态机实现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如下图所示,由Raft共识模块、日志模块、基于boltdb持久化存储的状态机组成。
以下是etcd基于复制状态机模型的写请求流程:
更详细的原理我就不再重复描述,你可以参考02读和03写两节原理介绍。
接下来我和你简要介绍下ZooKeeper原理,下图是它的架构图。
如下面架构图所示,你可以看到ZooKeeper中的节点与etcd类似,也划分为Leader节点、Follower节点、Observer节点(对应的Raft协议的Learner节点)。同时,写请求统一由Leader处理,读请求各个节点都能处理。
不一样的是它们的读行为和共识算法。
那什么是Zab协议呢?
Zab协议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ZooKeeper是如何实现的Zab协议的呢?
ZooKeeper在实现中并未严格按论文定义的分阶段实现,而是对部分阶段进行了整合,分别如下:
总体而言,从分布式系统CAP维度来看,ZooKeeper与etcd类似的是,它也是一个CP系统,在出现网络分区等错误时,它优先保障的数据一致性,牺牲的是A可用性。
了解完ZooKeeper架构及原理后,我们再看看Consul,它的架构和原理是怎样的呢?
下图是Consul架构图(引用自HashiCorp官方文档)。
从图中你可以看到,它由Client、Server、Gossip协议、Raft共识算法、两个数据中心组成。每个数据中心内的Server基于Raft共识算法复制日志,Server节点分为Leader、Follower等角色。Client通过Gossip协议发现Server地址、分布式探测节点健康状态等。
那什么是Gossip协议呢?
Gossip中文名称叫流言协议,它是一种消息传播协议。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源自我们生活中的八卦、闲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劲爆消息其实源于两类,一类是权威机构如国家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另一类则是大家通过微信等社交聊天软件相互八卦,一传十,十传百的结果。
Gossi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我们八卦类似,在Gossip协议中,如下图所示,各个节点会周期性地选择一定数量节点,然后将消息同步给这些节点。收到消息后的节点同样做出类似的动作,随机的选择节点,继续扩散给其他节点。
最终经过一定次数的扩散、传播,整个集群的各个节点都能感知到此消息,各个节点的数据趋于一致。Gossip协议被广泛应用在多个知名项目中,比如Redis Cluster集群版,Apache Cassandra,AWS Dynamo。
了解完Gossip协议,我们再看看架构图中的多数据中心,Consul支持数据跨数据中心自动同步吗?
你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onsul天然支持多数据中心,但是多数据中心内的服务数据并不会跨数据中心同步,各个数据中心的Server集群是独立的。不过,Consul提供了Prepared Query功能,它支持根据一定的策略返回多数据中心下的最佳的服务实例地址,使你的服务具备跨数据中心容灾。
比如当你的API网关收到用户请求查询A服务,API网关服务优先从缓存中查找A服务对应的最佳实例。若无缓存则向Consul发起一个Prepared Query请求查询A服务实例,Consul收到请求后,优先返回本数据中心下的服务实例。如果本数据中心没有或异常则根据数据中心间 RTT 由近到远查询其它数据中心数据,最终网关可将用户请求转发给最佳的数据中心下的实例地址。
了解完Consul的Gossip协议、多数据中心支持,我们再看看Consul是如何处理读请求的呢?
Consul支持以下三种模式的读请求:
初步了解完etcd、ZooKeeper、Consul架构及原理后,你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基于共识算法实现的强一致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并都提供了多种模式的读机制。
除了以上共性,那么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异呢? 下表是etcd开源社区总结的一个详细对比项,我们就从并发原语、健康检查及服务发现、数据模型、Watch特性等功能上详细比较下它们功能和区别。
etcd和ZooKeeper、Consul的典型应用场景都是分布式锁、Leader选举,以上场景就涉及到并发原语控制。然而etcd和ZooKeeper并未提供原生的分布式锁、Leader选举支持,只提供了核心的基本数据读写、并发控制API,由应用上层去封装。
为了帮助开发者更加轻松的使用etcd去解决分布式锁、Leader选举等问题,etcd社区提供了concurrency包来实现以上功能。同时,在etcdserver中内置了Lock和Election服务,不过其也是基于concurrency包做了一层封装而已,clientv3并未提供Lock和Election服务API给Client使用。 ZooKeeper所属的Apache社区提供了Apache Curator Recipes库来帮助大家快速使用分布式锁、Leader选举功能。
相比etcd、ZooKeeper依赖应用层基于API上层封装,Consul对分布式锁就提供了原生的支持,可直接通过命令行使用。
总体而言,etcd、ZooKeeper、Consul都能解决分布式锁、Leader选举的痛点,在选型时,你可能会重点考虑其提供的API语言是否与业务服务所使用的语言一致。
分布式协调服务的另外一个核心应用场景是服务发现、健康检查。
与并发原语类似,etcd和ZooKeeper并未提供原生的服务发现支持。相反,Consul在服务发现方面做了很多解放用户双手的工作,提供了服务发现的框架,帮助你的业务快速接入,并提供了HTTP和DNS两种获取服务方式。
比如下面就是通过DNS的方式获取服务地址:
$ dig @127.0.0.1 -p 8600 redis.service.dc1.consul. ANY
最重要的是它还集成了分布式的健康检查机制。与etcd和ZooKeeper健康检查不一样的是,它是一种基于client、Gossip协议、分布式的健康检查机制,具备低延时、可扩展的特点。业务可通过Consul的健康检查机制,实现HTTP接口返回码、内存乃至磁盘空间的检测。
Consul提供了多种机制给你注册健康检查,如脚本、HTTP、TCP等。
脚本是怎么工作的呢?介绍Consul架构时,我们提到过的Agent角色的任务之一就是执行分布式的健康检查。
比如你将如下脚本放在Agent相应目录下,当Linux机器内存使用率超过70%的时候,它会返回告警状态。
{
"check":
"id": "mem-util"
"name": "Memory utilization"
"args":
"/bin/sh"
"-c"
"/usr/bin/free | awk '/Mem/{printf($3/$2*100)}' | awk '{ print($0); if($1 > 70) exit 1;}'
]
"interval": "10s"
"timeout": "1s
}
}
相比Consul,etcd、ZooKeeper它们提供的健康检查机制和能力就非常有限了。
etcd提供了Lease机制来实现活性检测。它是一种中心化的健康检查,依赖用户不断地发送心跳续租、更新TTL。
ZooKeeper使用的是一种名为临时节点的状态来实现健康检查。当client与ZooKeeper节点连接断掉时,ZooKeeper就会删除此临时节点的key-value数据。它比基于心跳机制更复杂,也给client带去了更多的复杂性,所有client必须维持与ZooKeeper server的活跃连接并保持存活。
从并发原语、健康检查、服务发现等维度了解完etcd、ZooKeeper、Consul的实现区别之后,我们再从数据模型上对比下三者。
首先etcd正如我们在07节MVCC和10节boltdb所介绍的,它是个扁平的key-value模型,内存索引通过B-tree实现,数据持久化存储基于B+ tree的boltdb,支持范围查询、适合读多写少,可容纳数G的数据。
如上图所示,它是一种层次模型,你可能已经发现,etcd v2的内存数据模型与它是一样的。ZooKeeper作为分布式协调服务的祖师爷,早期etcd v2的确就是参考它而设计的。
ZooKeeper的层次模型中的每个节点叫Znode,它分为持久性和临时型两种。
同时你创建节点的时候,还可以指定一个顺序标识,这样节点名创建出来后就具有顺序性,一般应用于分布式选举等场景中。
那ZooKeeper是如何实现以上层次模型的呢?
ZooKeeper使用的是内存ConcurrentHashMap来实现此数据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读性能。但是受限于内存的瓶颈,一般ZooKeeper的数据库文件大小是几百M左右。
Consul的数据模型及存储是怎样的呢?
它也提供了常用key-value操作,它的存储引擎是基于Radix Tree实现的go-memdb,要求value大小不能超过512个字节,数据库文件大小一般也是几百M左右。与boltdb类似,它也支持事务、MVCC。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Watch特性的比较。
正在我在08节Watch特性中所介绍的,etcd v3的Watch是基于MVCC机制实现的,而Consul是采用滑动窗口实现的。Consul存储引擎是基于Radix Tree实现的,因此它不支持范围查询和监听,只支持前缀查询和监听,而etcd都支持。
相比etcd、Consul,ZooKeeper的Watch特性有更多的局限性,它是个一次性触发器。
在ZooKeeper中,client对Znode设置了Watch时,如果Znode内容发生改变,那么client就会获得Watch事件。然而此Znode再次发生变化,那client是无法收到Watch事件的,除非client设置了新的Watch。
最后我们再从其他方面做些比较。
线性读。etcd和Consul都支持线性读,而ZooKeeper并不具备。
权限机制比较。etcd实现了RBAC的权限校验,而ZooKeeper和Consul实现的ACL。
事务比较。etcd和Consul都提供了简易的事务能力,支持对字段进行比较,而ZooKeeper只提供了版本号检查能力,功能较弱。
多数据中心。在多数据中心支持上,只有Consul是天然支持的,虽然它本身不支持数据自动跨数据中心同步,但是它提供的服务发现机制、Prepared Query功能,赋予了业务在一个可用区后端实例故障时,可将请求转发到最近的数据中心实例。而etcd和ZooKeeper并不支持。
最后我们来小结下今天的内容。首先我和你从顶层视角介绍了etcd、ZooKeeper、Consul基本架构及核心原理。
从共识算法角度上看,etcd、Consul是基于Raft算法实现的数据复制,ZooKeeper则是基于Zab算法实现的。Raft算法由Leader选举、日志同步、安全性组成,而Zab协议则由Leader选举、发现、同步、广播组成。无论Leader选举还是日志复制,它们都需要集群多数节点存活、确认才能继续工作。
从CAP角度上看,在发生网络分区时,etcd、Consul、ZooKeeper都是一个CP系统,无法写入新数据。同时,etcd、Consul、ZooKeeper提供了各种模式的读机制,总体上可分为强一致性读、非强一致性读。
其中etcd和Consul则提供了线性读,ZooKeeper默认是非强一致性读,不过业务可以通过sync()接口,等待Follower数据追赶上Leader进度,以读取最新值。
接下来我从并发原语、健康检查、服务发现、数据模型、Watch特性、多数据中心比较等方面和你重点介绍了三者的实现与区别。
其中Consul提供了原生的分布式锁、健康检查、服务发现机制支持,让业务可以更省心,不过etcd和ZooKeeper也都有相应的库,帮助你降低工作量。Consul最大的亮点则是对多数据中心的支持。
最后如果业务使用Go语言编写的,国内一般使用etcd较多,文档、书籍、最佳实践案例丰富。Consul在国外应用比较多,中文文档及实践案例相比etcd较少。ZooKeeper一般是Java业务使用较多,广泛应用在大数据领域。另外Nacos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开源项目,支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等,是Java业务的热门选择。
好了,这节课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最后我给你留了一个思考题。
越来越多的业务要求跨可用区乃至地区级的容灾,如果你是核心系统开发者,你会如何选型合适的分布式协调服务,设计跨可用区、地区的容灾方案呢? 如果选用etcd,又该怎么做呢?
感谢你阅读,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